颈椎病自测大法(一分钟测试你的颈椎问题)

上学时,我们埋头苦学,工作时,我们埋头苦干,,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颈椎病自测大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颈椎病自测大法(一分钟测试你的颈椎问题)

颈椎病自测大法

上学时,我们埋头苦学,

工作时,我们埋头苦干,

休息时,我们埋头畅玩,

甚至连坐着打盹都要歪着脖子。

歪脖子

我们的头部重量约5kg,

当前倾看手机时,

颈部肌肉就要承受25kg以上的重量。

头部重量约5kg

此刻,请摸摸这"细细"的颈椎,

看看咱们的“大头”,

这几十年支撑着这“大头”多不容易,

心疼一下咱们的颈椎吧。

有没有

测测你处在颈椎病的第几级?

近这些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对现代人的身心都造成了痛苦,如果不重视的话,等年纪大了,一旦牵扯到神经的问题,其危害将会一发不可收拾。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颈椎评级,方便大家对照自己的情况做一个 测评。

一级:脖子酸痛、僵硬(这是颈椎病的最常见症状,也是预警信号)。

二级:肩膀、后背(尤其是肩胛骨内侧区域)酸痛,僵硬。

三级:睡觉经常落枕(落枕是一种早期颈椎病)。

四级:胳膊出现疼痛,麻木,严重的时候出现过电样的感觉(从这一级开始最好去医院)。

五级:手变笨,不灵活(从这级开始需要尽快确诊)。

六级:写字开始变化,吃饭开始用勺,不敢用筷子。

七级:走路出现不稳、发飘、跑偏、走路像踩在棉花上,一脚深一脚浅的感觉。

八级:四肢出现无力感,走路出现跛行(从这级开始需要尽快手术)

九级:小便、大便、性功能出现难言之隐。

十级:出现瘫痪,下不了床。

一般人可能只是在第1级,如果出现第2、3级时,就该重视起来,采取相应措施了,到第四级的时候最好去医院就诊。

非常害怕

你的测试结果是几级呢?

别着急,骨科大夫(ID:gukedf)给您支招

预防颈椎病,这3点很重要

1.预防颈椎病,姿势很重要。
  • 正确的坐姿,应该使颈肩部放松,保持最舒适自然的姿势。

    正确的坐姿

    要把桌椅高度调到与自己身高比例合适的最佳状态,更重要的是腰部挺直,双肩自然后展,眼睛与桌面的距离约为35厘米。

    此外,还应不时站起来走动,活动一下颈肩部,使颈肩部的肌肉得到放松。

    我们提倡尽量少看手机,但是,如果不能少看,那就尽量保持一个看手机的最佳姿势,这样也有利于预防与缓解颈椎不适!

    正确示范

    2.保护颈椎,选好枕头是关键。

    当枕头的高度过高时,不能保持颈椎正常的前曲弧度,会加重颈椎负担,增加背部肌肉紧张,肩部酸痛, 头痛、头晕、耳鸣及失眠等脑神经衰弱等,加重颈椎病的症状;而当枕头高度过低时,会出现颈肩部的酸痛,还会使头部充血,造成眼睑和颜面浮肿,容易张口呼吸,出现打鼾的情况。

    一般来说,最合适的枕头高度需满足:

    仰面躺下去的时候,头部不出现仰头或低头的姿势,头部与身体呈水平状态;

    侧躺下去眉心、鼻子和脊椎呈一条直线。

    枕头高度正确示范

    3.多活动,勤做颈椎健身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教授领衔的团队创作并示范领操的《青年颈椎健身操》备受好评,它特别针对久坐办公室的人群,能够起到加速颈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增强颈部韧性的效果。

    戳视频练起来吧~

    以下是GIF图示版

    1、四向点头

    示意图1

    上下左右各来一遍,

    并且缓慢连续重复8次。

    2、颈部右后侧拉伸

    示意图2

    摸头杀!

    上述动作缓慢连续重复2次,

    每次维持15秒。

    3、颈部左后侧拉伸

    示意图3

    反方向再来一遍,

    上述动作缓慢连续重复2次,

    每次维持15秒。

    4、耸肩活动

    示意图4

    抬头仰望天花板,

    上述动作缓慢连续重复8次。

    5、颈椎前屈 后伸等长收缩

    示意图5-1

    示意图5-2

    扶额前倾,抱头后仰,

    上述动作缓慢连续重复2组,

    每组重复8次。

    6、颈椎侧屈等长收缩

    示意图6

    左右两边各做一组,

    每组8次。

    请仔细阅读

    温馨提示:

    做操时如出现头晕、颈痛、手指麻木

    应立即停止颈部活动

    青年人,

    是活力、健康和希望的象征,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

    “有健康之身体,始有健康之精神”

    在身体力行沿袭“五四精神”的同时,

    让我们放宽眼界,

    关注健康,关注颈椎,

    做个“新”青年。

    本文内容由骨科大夫整理编辑

    转载须获授权

    图片源自网络

    文章仅供参考和学习分享

    一切视患者自身情况和以专业医生诊断治疗为准

    骨科大夫ID:gukedf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