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是中华五岳(中华五岳之北岳恒山)
恒山,含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恒山,即所谓“北岳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等,明末清初被确定为“五岳”之北岳恒山。
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8米 ,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
广义的恒山,或称恒山山脉,是山西省大同市东南部、河北省张家口市南部,桑干河、滹沱河之间一系列山峰的总称,大致西南-东北走向延伸。
山间河谷处的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太原盆地、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古代关隘、城堡、烽火台等众多古代战场遗迹保存了下来。
天峰岭
恒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距浑源县城南4公里处,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
主峰南面的山腰上,有北岳庙,为历代帝王臣民祭祀之地。还有“悬根松”“琴棋台”“夕阳返照”“果老岭”“步云路”“虎风口”“潜龙泉”“会仙府”“白云洞”等著名的“恒山十八景”。
翠屏山
位于恒山主峰西侧,距浑源城4公里,方圆2平方公里,海拔1648米。
它耸峙浑河川之南,山上青草如茵,山势如刀劈而开天门,秀似翠屏,故名翠屏山。
《水经注》说翠屏山“山上有石铭,刻有冀州北界四字”。
千佛岭
在恒山主峰天峰岭正南偏西约25公里处,被誉为塞外“小黄山”。
千佛岭顶有一块天然磐石,上面建有一座7米多高的仿木小砖塔,刻着“千佛宝塔”四个字。塔下岩石南面有3个石洞,名曰“千佛洞”,故名。千佛洞西北建碧峰寺。
卧羊场
位于应县东南部与浑源县交界处,属恒山山系。在尧峪村北,与浑源交界。
西北一东南走向,境内面积约2.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333.4米,为朔州第二高山。山里有一洞,牧羊人在此避雨,且山脚下亦是经常卧羊的地方,故此得名。
翠薇山
位于山阴县东南部,系恒山余支,东连浑源县,西至雁门关,南跨代县,北接山阴盆地。
总面积99.3平方公里。主峰馒头山海拔2426米,为朔州第一高山。山脉走向由东向西延伸,以花岗片麻岩为主。山上植物繁茂,灌木较多,还有华北落叶松和桦木等。山坡上烽火台间断出现,是古代争战重地之一。因山上灌木类植物生长茂密青翠,故名。
紫金山
位于朔城区东南30公里处,周长约25公里,主峰海拔2122米,山上灌木丛生,野兽出没,为朔城区南部与宁武县的分界线。
此山生长一种名曰紫荆的落叶灌木,可入中药,因植被得名紫荆山,后谐音为紫金山
草垜山
即佛宿山。明《山阴县志》卷之二·山川篇载:“佛宿山,县南三十五里。俗名草垛山。”
因文殊大师留宿,故称覆宿山为佛宿山,位于恒山山脉余支翠微山,状似“草垛”,故名。此佛宿山巍峨高耸,峰峦直插天际,白云环绕其上,甘霖普降。
跑马梁
属恒山脉系,为应县南部山区之绝顶,顶面大而平坦,面积20平方公里,可以信马由缰。
相传唐末李存孝据守朗岭关,屯兵山地,曾于此处牧马练兵,故名跑马梁。
有成片落叶松林3万余亩,其中成材林1万余亩,且土壤深厚肥沃,腐殖质含量丰富,约有6大类300余种中草药遍地生长。
雁门山
恒山山脉自代县以西山段,古称勾注山,又称雁门山。
因山形勾转,两峰对峙如门,又有水势流注而得名。其山势陡峻雄固,西依宁武关,东靠雁门关,是雁北地区通往山西腹地之咽喉,历史上曾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的主要通道。
玉峰山
又称三峰山,位于阳原县城西揣骨疃镇西南,由中间高两边低的三个山峰组成,形如笔架。
传说是仓颉造字时用过的笔架,当地人称"笔架山"。
熊耳山
位于阳原盆地南侧,属恒山东延余脉北支,主峰青天背,海拔2046米。是阳原第一高峰。
因山势险峻、山顶平缓,像人的脊背一样,登顶触手可及青天而得名。
太白山
位于山西省灵丘县,主峰海拔2234米,周长65·5公里,由中生代火山岩构成,东西走向,为灵丘群山之首。
据"大同府志""灵丘县志"山川记:"太白山,其脉自恒山东来,若断若续,至灵丘县南二十里复拔地而起,高极云表,为邑诸山之冠。银矿储藏丰富,山南麓存古代银矿洞20余个,为明清时期晋北地区大型银矿基地。
垭口关隘
雁门关
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自秦汉以来,雁门关是古代塞北少数民族入侵内地的通道,自公元前4世纪至20世纪,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据不完全的统计就有140多次,尤以宋代杨家军在此与辽军的战争故事为国人所共知。
宁武关
即今宁武县城。明雁门关北口,南依云中山,西北靠管浑山,东北接恒山,西南连芦芽山,为四山汇集之要塞。
因居内三关之中,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关,北可以策应朔州、大同,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为晋北古楼烦(古部落名)地。
平型关
位于繁峙县与灵丘县交界处。古称瓶形寨,清时称平型岭关,后改称平型关。
关城筑于明正德六年(1511),南北各置一门。关城北设有六郎城,传为宋将杨延昭镇驻之地。该关东控太行,西屏雁带,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该口同平型关一样,是恒山东端通往雁北,迁回北京的一个重要垭口。
茹越口
为雁门十八隘口之一,是穿越恒山南北,沟通忻州盆地和大同盆地的交通要道之一。
其北面为应县,南通繁峙。《郡志》载:“五代唐末(905年)修茹越口,开左右道路。”
飞狐陉
是太行八陉之第六陉。陉居太行山脉东北端,地处太行山脉及其燕山支脉、恒山山脉交汇处,在河北省涞源县北、蔚县南。
北峪口通达蔚县,南峪口接续马蹄梁,当地人称其为"四十里峪"或"飞狐峪"。是连接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的要道。
恒山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位于山西大同市浑源县,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恒山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发展了中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全寺共有殿阁40间,悬空寺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传说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恒山庙群
始建于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后经唐、金、元重修,到明清时仅主峰即有大小祠庙60余处。
整个建筑群占地范围东西1400米,南北900米,主要殿宇有:恒宗殿、寝宫、会仙府、九天宫、纯阳宫、关帝庙、文昌庙、灵官庙、龙王庙、山神庙、疮神庙、马神殿、十王殿、得一庵、阎道祠、紫微阁、魁星楼、羽化堂、接官厅、龙泉观等,其中朝殿,又称员灵宫,为恒山主庙,是恒山中最大的庙宇;恒山建筑群建筑规模宏大,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是我国道教圣地,号称“第五小洞天”。
灵丘觉山寺
觉山寺位于灵丘县城东南15公里的觉山山腰。觉山又称悬钟山、普照寺。
寺周高山环抱,寺内古柏森森,景色宜人。寺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483)。
广灵水神堂
位于广灵县城东南,与县城相连。由壶山古建筑群、中国名泉水神堂壶泉、泉湖、林地、绿地组成。
水神堂泉是由壶山四周万斛珠玑的群泉随地而涌成湖,水质为天然矿泉水,流量为每秒0.55立方米,当地人称“神泉”。
自明代,被列为北岳,清初,北岳国家祭祀也逐渐由河北曲阳移至浑源恒山,五岳文化融入恒山文化中。恒山道教始于西汉,北魏始兴盛,成为主流全真派圣地。
恒山山脉也是山西省矿产资源的富集区,是山西省东北部煤、铁等的主产区。
我们的头条号是:线上旅游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欢迎转发,欢迎留言,欢迎交流。
您的支持是我们继续写作发稿的动力!
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