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清单(好书推荐)

好书推荐清单(好书推荐)(1)

《再造陆家嘴》

蔡永洁 许凯 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蔡永洁教授,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和德国多特蒙德大学,现任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研究领域围绕建筑与城市,重点聚焦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形态以及当代中国新城空间现象。代表性设计作品“5·12 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参加了米兰艺术三年展(2012),并获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设计奖金奖(2015)、两岸四地建筑设计大奖金奖(香港建筑师学会2017)、WA建筑成就奖佳作奖(2018)以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综合类)金奖(2018)、中国勘察协会建筑设计一等奖(2019)。现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地下空间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政协委员等职。

许凯 副教授,博士。在维也纳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设计团队。主要研究领域是城市设计与城市产业空间, “尤根设计”和Urban Lab的主要创办者之一,主持(联合)杭州亚运村城市设计等国家级项目,作品曾获得意大利PLAN AWARD设计奖。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重塑陆家嘴30年的历史,而是探索新城中央商务区改造的理论,以陆家嘴为起点,反思我们的“城市梦”,实现“再城市化”。作者主张建立城市细胞和空间结构,建立核心空间,调整城市空间肌理。

他们的研究表明,许多这类快速成长的中央商务区,由于开发机制和资金等方面的因素,未能实现原初理想城市的目标。作为上海的中央商务区,陆家嘴早期的建筑品质不够理想,功能单一,周边地区的功能尚未完善,空间结构比较松散,孤岛群的空间结构尚未形成人性化的街道界面,作为卓越的全球城市的中央商务区还有拓展的空间。最初提出的关于地下空间、立体城市和共用管廊的设想也未能实现。

实际上,陆家嘴在建设过程中就不断在更新,包括空间的更新和思想观念的更新,调整功能,提升建筑高度,加大开发强度,增加综合服务和居住功能。2004年就曾经有过陆家嘴二期的规划方案,目的是扩展商务区,调整空间结构和路网结构,提升地区的环境品质。近年来又建造空中连廊,试图解决步行环境缺失问题,便利区域内的通达性,贯通滨江地带,增添文化设施等。

作者提出“扩容”和“提质”这两个重要的空间发展目标,扩容是提高开发强度,在现在的陆家嘴之上,再造两个陆家嘴,研究团队看到的是“潜力”,只有提高开发强度,加密空间,才有改造的潜力。提质则是改变城市中心区的郊区空间模式,优化建筑的实体和被实体限定空间的图底关系。

《再造陆家嘴》是一部可以媲美许多国际理论经典的著作,书中展示了陆家嘴的理想图景,在既定的城市空间结构基础上探寻如何在微观层面提升空间品质。在复杂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书中提出的方案未免有乌托邦的成分,未必能实现。人们可以不同意作者的一些构想,但是不能否认全书的思想精髓,它启示人们去设想陆家嘴的未来,让人们有理想的空间去设想我们城市的未来。

——郑时龄

节选自本书序

内文选读

01 改造陆家嘴:一次兼具反思和开拓的旅行

自2010年开始,同济大学建筑系、规划系和景观学系陆续有一些课程设计和国际联合设计营将陆家嘴改造作为选题,这些选题往往采用一些如绿色城市、参数化设计和步行城市的独特视角,或者聚焦一些如世纪大道改造等特定对象。

这显示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作为教育和研究机构的责任心,也反映了一些教师在专业上的敏感度。与此同时,现实中随着陆家嘴的一些城市问题逐渐暴露并引起热议,一些局部的改造措施也已经提上讨论和建设日程,部分已经实施。例如,世纪大道南侧从“明珠环”到金茂大厦的步行天桥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这个区域的环境质量;作为该措施的后续规划,一些设计公司也提出将小陆家嘴的大部分塔楼用二层步行系统全部连接起来的想法。这些大胆的提案引发学术圈的热烈讨论。

陆家嘴的更新改造必须是结构性的:在不大拆的情况下实现系统优化或改变。反之,那些从具体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尝试,也许是现实当中最可行的,却绝对不可能导向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反而会成为代价最大、效果最差的努力方向。抱着这样的想法,从2017年至2019年,同济大学建筑系连续三届毕业设计将小陆家嘴的改造作为选题,课题由蔡永洁教授和许凯副教授带领共39名学生完成。

好书推荐清单(好书推荐)(2)

设计讨论:关于城市细胞的建筑构成

课题的特点就是“真题假做”,主动屏蔽一些现实的因素(有时甚至不顾一些既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只从城市发展更长的时间周期、更广泛的公众利益出发,寻找一个让陆家嘴取得长期发展的空间方案。按照下面三个主题,分三年完成:

主题一,建立城市细胞。以最广泛存在的,独立塔楼组成的低密度、高强度城市街块为对象,以“城市细胞”的相关理念着手改造,让它们成为具有共性的且“城市性”强的空间结构单元。

主题二,建立空间结构。以“城市细胞”为素材,改变“空心化”的结构现状,建立以圈层为主要特点的,拥有产城融合、活力集中的“城市之芯”。

主题三,建立核心空间。“世纪大道”在这里成为研究改造的设计对象,难点是在保持交通主干性的基础上,让“世纪大道”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主干,一个伟大的场所。

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这三个年度的教学过程都无异于一场“冒险”。从外部条件来看,尝试在一个已经基本建成的城区上进行系统性改造,纵观历史,这样的城市设计几乎是没有先例的。也许只有19世纪中叶奥斯曼(Haussmann)的巴黎改造曾经如此“胆大妄为”吧!

从内部条件来看,大学教育的氛围总体还是相对宽松的。我们一直怀有这样的想法,大学教育不是为设计院培养合格的“螺丝钉”,而是应该把每个学生当作“将军”来培养。带领学生触碰城市发展的真实问题,同时有意地给予其宽松的环境,选择性地规避一些现实问题和技术问题,鼓励学生带着批判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迸发出的创造力,让教师觉得震惊,也无比欣喜。“冒险”的价值由此显现,我们从中得到的显然不是完善的方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些方案也不太具有可行性,技术上和规范上都不见得站得住脚;但这是一种犀利的观点,一种对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未来的某些愿景。也许有一天,这些想法,会成为进步的一颗种子。

02 改造超级高层:从超级地标到超级场所

好书推荐清单(好书推荐)(3)

历时二十年,上海打造了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三栋“巨无霸”超高层建筑。这三栋建筑的造型各不相同,争相展示着自己的魅力。它们占据着小陆家嘴的中心,北面正对陆家嘴绿地。从远处看,三栋建筑鹤立鸡群,控制着陆家嘴乃至上海的天际线,是上海的新地标。

比较特别的是,三栋建筑均未设置大型的裙房建筑,以至于三个地块的建筑密度都很低,地块之间是城市道路,道路和建筑之间留下许多消极的城市空间,仅通过满足规划指标要求的绿化加以覆盖。陆家嘴的这个核心区域显然没有得到统筹的考虑进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它的空间尺度大而消极,导致行人无法停留。

在这个陆家嘴的核心区域,有着良好的条件可以塑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超级广场。具体办法是在三栋超级超高层建筑的三面植入带开口的街坊,将这个区域的三面围合起来,保持三个超级超高层建筑物的现状,从而打通三个地块。

好书推荐清单(好书推荐)(4)

改造意向:环绕超级广场的城市庭院系统

这是一个“一箭三雕”的策略:一是建立起一个新的尺度与结构系统,融入混合功能;二是将三栋超级超高层建筑之间的空间转型成为一个充满空间张力的城市广场;三是在广场边沿地带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城市庭院体系。

这个广场由三栋超级超高层建筑主导,围合性不强,空间充满了流动性。水平展开的不确定空间与竖向上戏剧性升高的建筑形成强烈对比,充满张力。可以非常确信地讲,这个超级广场将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迎向世纪大道,与陆家嘴绿地呼应,尺度变换强烈,个性特征鲜明。

好书推荐清单(好书推荐)(5)

广场南侧和西侧则是呈L形布局的、小尺度街坊系统,它们的共同作用定义了相邻的街道,限定了广场的外围空间,通过“街道—城市庭院—城市广场”的层级组合,营造出层次丰富的城市空间,以其功能的多样性为城市的丰富性提供载体,并成为这个大型城市广场活动的有力支撑。

好书推荐清单(好书推荐)(6)

典型街坊

愿景和目标

我们认为,一个更好的陆家嘴,应该具备如下的特质:

一、容纳多样的产业类型。因为,金融的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已经不再是必需。而多样的、创新的、富有活力的、小型化的产业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中心,它们将结成集群,为城区带来极客、工程师、设计师、艺术家,让伟大的创意在这里诞生。只有大师和大想法,才能为这个城区加冕。

二、容纳多样化的城市功能。因为,既然陆家嘴代表了我们的时代,它就不应只是一座办公城和夜间的死城,而应是一座活力之城、艺术之城、生态之城和文化之城。

三、极高的密度。因为,密度是城市空间,空间的宜人形态和尺度都是通过密度来建构的;密度是城市活力,没有一个富有活力的城区是低密度的;密度就是多样性,空间和功能的丰富性离不开建筑密度的支撑;密度代表生态观,高密度的城市才是生态型城市的唯一选择。

四、充满日常生活的场所。因为,“以人为本”就要为人提供空间,让不同的人在这里相聚,在这里安居乐业。从陆家嘴再造出发,通向的是所有的中国新城,也通向一个更美好的城市化图景。

陆家嘴成为新城“再城市化”的样本

很多人说,陆家嘴已经建成。

但是对我们来说,陆家嘴才刚刚起步。陆家嘴仍有机会优化和转型。一定还有机会作为新城“再城市化”的样板进入城市设计教科书,因为这个“半成品”的未来发展有机会为当代中国新城的普遍问题提供类型学参考。

今天中国的城市普遍进入了精细化建设阶段,其核心任务就是通过更精细的设计和管理提升空间品质。城市更新成为精细化建设的主要战场,观念必须被转变:今天的城市更新不能只关注旧城,新城更值得关注。因为当代中国新城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是一个伟大时代的见证,它们值得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让城市具有城市性,就是再经历一次真正的“城市化”过程,让它回归城市的本来面目,让这个城市的“半成品”获得空间,获得活力,真正拥有多样性,并能够可持续地发展。中国新城的“再城市化”是迫切的。

新城“再城市化”的现实性在于,它是大量的、普遍的,因而也是潜力极大的,它将极大地改变中国城市的面貌,也将改变城市人的生存状态。它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翻译成城市的语言,那就是“以公共空间为本”:让建筑成为公共空间的建构者,而不是空间里的标志物,从而彻底改变新城的空间结构。

新城“再城市化”,不妨就从陆家嘴开始吧,因为它最有名,也最典型。我们可以乐观地相信,陆家嘴这个当代中国梦的样板,将会获得真正的品质和内涵。

资料:同济大学出版社

编辑:段鹏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