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评价吕氏(吕不韦悬赏改吕氏春秋)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说说这个成语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吕不韦评价吕氏(吕不韦悬赏改吕氏春秋)(1)

(一字千金)

原文意思是说,吕不韦看见当时各国贵族都在养士,齐国有孟尝君,魏国有信陵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都养了很多士。同时,吕不韦又看见当时有很多人著书立说,比如荀子的书就畅销天下。因此,吕不韦也召集了很多门客,并让这些门客发挥集体智慧,也写了一部书,叫做《吕氏春秋》。书成之后,吕不韦把书挂在咸阳的城门上,让大家看。并说,如果有人能够在上面改一个字,就赏赐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来源。

(吕不韦剧照)

吕不韦这个人,他可不是赵高。别人不服他,他不会搞一桩“指鹿为马”强奸民意的事。再说了,他就算搞了,最多在本国威服别人,在诸侯国中是行不通的。所以,养士和著书,就成了他提高自己文化含金量的两件重要事情。养士和著书这两件事,吕不韦更看重后者,历史上并没有他像孟尝君那样大肆养士的记载。

书写出来后,吕不韦又遇到了麻烦事。因为不管是荀子、还是孔子、孟子等,他们的著作之所以能够在天下畅销,主要得力于他们自身就是大思想家。而在吕不韦这里,无论是吕不韦本人,还是他的门客们,在天下都没有什么影响。就算是吕不韦用行政命令强行在国内推广,也不一定有人看。而何况让这本书在外国也畅销,更不容易。因此,吕不韦才做了“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样一件事。

可以说,如果真有人“增损”的话,这无疑是史上最昂贵的稿费了。

那么,有没有人“增损”呢?史料上并没有记载。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没有人做这件事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有人做了这件事,历史上一定会有记载。因为毕竟这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历史上没有记载,就肯定没有人做。

吕不韦评价吕氏(吕不韦悬赏改吕氏春秋)(2)

(《吕氏春秋》)

那么,《吕氏春秋》是不是就那么好,连一个字都不能改呢?我个人认为,是没有人愿意去做这件事。原因如下:

首先,国内的人不敢去做。谁都知道,吕不韦这个“一字千金”的意思,就是说他和门客们的书写得好得不得了,不容修改。既然如此,谁还去改呢?这可不是“千金买信”,闹不好,脑袋是会搬家的。

其次,诸侯国的“游士宾客”也不回去做。如果这个“游士宾客”是诸侯国的使者,去做,无疑是揭秦国的短,这是一个重大的外交事件,没人轻易做。如果这个“游士宾客”想投靠吕不韦,他却去得罪吕不韦,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第三,就算有人贪图这个稿费,但是,他并不一定能得到。因为除非是错别字,其它字词句的用法,一般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就算指出来了,吕不韦的门客们肯定也是会反驳的,又没有裁判。最终结果,你肯定辩不赢。所以,不会有人傻乎乎地这么干。

吕不韦正是吃准了这个,所以才做了这一件名动天下的事情。无疑,他成功了。可以说,从这件小事,一下就让我们看到这位天才如此强悍的营销能力。

(参考资料《史记·吕不韦列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