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驼群和单峰驼群(画外话祁峰本网记者专访)

画外话祁峰每日甘肃网记者专访“天下第一驼”——祁峰,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双峰驼群和单峰驼群?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双峰驼群和单峰驼群(画外话祁峰本网记者专访)

双峰驼群和单峰驼群

画外话祁峰

每日甘肃网记者专访“天下第一驼”——祁峰

记者董文龙

祁峰是谁?

2015年深秋的一个周末,记者接到采访一个画家的任务,因为时间仓促,直到见了面才知道画家的名号。利用手机在互联网上快速搜索了他的资料,原来是个画骆驼的,祁峰,江湖人称“天下第一驼”。

仔细端详眼前的“帅哥”,留着一头乌黑的短发,显得干净利落,浓眉下面藏着一对深炯的眼睛,神采奕奕,不笑时凛若冰霜,笑起来嘴角微微上扬,温柔慈祥。皮肤呈古铜色,鼻梁高挺,典型的西北汉子。这哪里是位画家!小辫呢?长须呢?通过两个小时的深入交谈,在对面前这位老人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之后,不得不为自己的无知羞愧,艺术家也可以帅的如此具体。

祁峰,原名殷积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著名画家,1949年正月出生于甘肃酒泉。有“天下第一驼”和“第二个黄胄”之誉。是以诗书画印“四绝”集于一身的书画家。现有全球艺术家联盟常务理事兼北京分部理事长、中国书画家协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理事等诸多身份。先后在新加坡、纽约、香港、北京、兰州、济南、广州等国内外26个城市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出版有《中国当代名家画集——祁峰》(大红袍)、《祁峰书画》、《祁峰诗书画集》、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监制出版《中国经典艺术作品展播——祁峰》等。

从铅笔画到中国画,人民公社里走出了一位国画大师。

1957年,祁峰8岁,和中国西部其他的小孩一样,他步入了小学的课堂,见到了课本。老师开始叫他用铅笔写字,吸引他的不是课文,而是课文中的插画,就用手中仅有的半截铅笔头照着课文中的图画画了起来,谁也没有想到这一画就是半个多世纪。

“当时就是觉得课本上的插画好看。”祁峰回忆,从那之后他开始用铅笔画农村的花花草草,画母亲,画家乡的农民,画拖拉机……就这样一直到了小学4年级。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学校门口捡了一本破旧的小册子,内容大致是教怎样画铅笔画的,一口气将其读完,开始用小册子中介绍的画法画人物,正式开始学习铅笔画。他勤奋刻苦,坚持画画,很快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学校里的画黑板报的工作便被他包揽了。

18岁,祁峰“会画画,画得好”已在公社(即人民公社,相当于现在的乡镇)小有名气。公社党委找到他,让他画主席像,虽然没有画过,但必须接受这项任务。于是买了一片白色的绸子和红、黄、蓝、白四瓶广告颜料,将绸子固定在一块黑板上,照着放大的主席照片开始作画,主席像画成之后轰动了全公社。这便是祁峰的第一幅水粉画。

同年的一天,母亲给了5元钱让他去城里买家里用的东西。在城里,祁峰看见有人在墙上画主席像,画的很生动,凑近看,“牙膏管”上写着“油画颜料”,自此,他恍然大悟,这就是画油画的颜料。全然忘却了来城里的目的,母亲给的5元钱全部买成了油画颜料和画笔,也没了回家的路费,于是便踏着月光跑回了距离城里60华里(1华里=0.5公里)的家。吃完母亲用开水泡的馒头,马上把水粉色的主席像改成了油画,从此更加轰动,各个生产队,甚至是外县都请他去画主席像,远近闻名。

1975年,祁峰根据自己做赤脚医生的经历创作了油画《雨夜出诊》,展出之后得到好评,被破格招工进酒泉市工艺美术厂从事专业美术工作。不再画主席像之后,祁峰“失业”了。于是他主动申请去农村为老乡画油画。背着画板,迎着风雪,借着火炉里燃起的玉米芯光亮画画,每幅画收5元钱,一个月时间为厂里挣回150元钱。

1976年,祁峰观看了在兰州展出的全国中国画、连环画展览,并被中国画深深吸引,决心开始学习画国画。在兰州的一个星期,每天泡在博物馆速写。回到酒泉后,用1.4元钱买了20张宣纸,开始了国画习作。

驴、马、骆驼是中国西部常见的动物,平时在城里上班,节假日回到家,无暇帮助妻子干农活,对着自家养的骆驼就画了起来,没少遭到家人的埋怨。他观察骆驼的各种举止神态,在路上,在田间,只要遇到骆驼,遇到驴或马,便会停下脚步,从怀里拿出纸笔开始速写。四十年来,他跑遍了西北的山山水水、大漠戈壁、草原牧场、田间地头,采风写生,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创作素材。祁峰画画不用打草稿,起笔成画,憨态可掬的西北毛驴,气势恢宏的山丹军马,坚忍不拔的沙漠之舟——风雪骆驼已浸入其每一滴血液里。

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伟大的艺术和高尚的人格。

祁峰少年丧父,家境贫寒,在生产队挣过工分,做过赤脚医生。即便是1975年进了城,有了正式的工作,每月18元2角5分钱的工资也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的窘迫生活并未磨灭其坚持画画的顽强意志。

1975年,当在酒泉市工艺美术厂工作的祁峰为厂里挣回了150元钱的时,却受到同事的鄙夷,认为那点钱不够发工资的。祁峰说,“当时厂里给我发的工资是18块2毛5分钱,怎么能不够呢?”显然,他的作品得到群众的认可的同时遭到了同事的妒忌,一度受到排挤。自此,祁峰负气不再下乡为厂里挣“不够发工资的钱”,把自己锁在6平米的画室里潜心开始国画的创作。

是金子总会发光。改革开放之后,甘肃酒泉逐渐迎来了大批的外国游客。他的一副中国画,一副对联被一位外国游客出价125元买走了。

“厂长高兴坏了,跑到我跟前说‘小殷,你的画今天发死啦,给老外卖了一百多!’70年代的125块钱很值钱啦!”祁老对记者讲述这段经历时,眼笑眉飞,洋洋得意,历历往事如刚刚才发生似的。也许多年的压抑和一位外国游客的赏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老人才能记得如此深刻。

好事总是接二连三的到来,第一幅画卖出之后,不断有国外旅游团的游客来买祁峰的画。

“早上画好,中午就被买走了,晚上加班作画,第二天早上又都被买走了。有一回三位日本游客同时看上我的一幅画,只以能石头剪刀的的方式争抢。”讲起过往,祁老喜不自胜。

祁峰的画能给厂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厂里决定给祁峰下任务。从每年3000元到4000元,到7000元。祁峰需要做的就是像毛驴一样,默默的完成主人的指令,从无怨言。或者说正是骆驼般坚韧的毅力支撑着他完成每一副画作,并不断的提高画作的艺术价值。他乐于这样做,在他眼里这是为酒泉,为祖国争光的事情。

1984年,新加坡华侨领袖陈共存邀请祁峰去新加坡办画展,“本来是个好事情,却又遭到新任厂领导的嫉妒,将我的纸和笔没收,百般刁难,其目的就是不让我出国。”

直到4年后,祁峰再次接到陈共存在新办画展的邀请,厂领导还是不允。“半个月时间,我在酒泉地区文化处、外事局等部门盖了十几个章,厂领导认为我资格不够。”祁老回忆,“后来有人建议我去市公安局看看。我去市公安局后却说条件合格。十八天后护照拿到手了,但地区文化处还再让我填写一系列表格盖一系列公章,多么滑稽。省文化厅艺术处电话中说:‘护照都拿到手了还办什么申请呀?!……’ ”

1988年10月,由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主办的祁峰书画展在新加坡陈嘉庚礼堂成功举办了,成为改革开放后甘肃首位出国办展的画家。

祁峰书画展在新加坡展出后受到社会高度评价,得到廖静文、黄胄等艺术大师的赞赏并为其亲笔题字。祁峰将在新加坡办画展的收入及40余幅画悉数捐赠给了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学校师生称赞其“人格高尚”。

祁峰认为,出国办画展是件荣耀的事,为祖国,为华人争了光。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为自己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使其获得了荣誉,作为回报,将画作及画展的收入捐赠是应该的。“做人应该懂得知足和感恩。”祁老娓娓道来。而当时,祁峰凭借在酒泉市工艺美术厂49元每月的工资养活着一家五口人。

1996年12月27日《大公报》以“天下第一驼”大红字标题报道了祁峰的艺术成就;2007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又以“天下第一驼”在第四版整版报道了祁峰在诗书画印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2009年5月18日又应美国中国当代艺术基金会和美国网络电视台总裁杨皓先生之邀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亚洲文化中心举办了“天下第一驼——祁峰诗书画印展”。2009年5月21日应邀在哥伦比亚大学举行了“拜驼为师”主题演讲得到了同行和各界人士高度评价。文化参赞翟德玉在画展开幕式讲话中说:“祁峰先生是中国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师”。当天下午在联合国大楼由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热情接待了祁峰先生和夫人。

直到如今,祁峰的艺术成果和消息在国内外诸多报纸和网站广为传播,其艺术价值被社会积极称赞,张仃评价祁峰画骆驼无出其右,画毛驴直追黄胄。

摆架子应摆到画上,画被社会认可了那才是架子。

8岁的祁峰初到学堂便爱上了画画,是儿时的兴趣爱好所致。从铅笔画到油画,再到国画逐渐确定了自己的艺术定位。如今诗书画印“四绝”集于一身,是坚韧不拔,持之以恒,不断自己的进步的结晶。如今祁峰笔下的骆驼已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毛驴、吴作人的牦牛、关山月的梅花一样,达到了中国现当代国画的最高水准。

油画象形,国画写意,祁峰认为各有各的艺术价值,他建议青年画家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一个创作方向,要深入大自然采风写生,观察大自然的一花一木和每一个生灵。祁峰曾经“拜驼为师”,如今66岁的老人仍然坚持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练习书法2-3个小时。

“一个画家最重要的是要看你的作品如何,要看你的作品是否能被群众所接受,是否具备积极健康和进步的精神与价值。”有人曾经建议祁峰留起胡须,扎起小辫,认为那才是画家该有的“架子”,祁峰回应说,“摆架子应摆到画上,画被社会认可了那才是架子。你见了群众摆个傲慢的样子,群众越不会理你。”祁峰痛斥文艺界一些“长须小辫”的怪相,他认为这样会教坏年轻人,使其在艺术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祁峰痛恨艺术界“职位高低决定书画价值”的腐败现象,称其绝不向权势低头,潜心追求高水平的艺术价值才是一位艺术家应该坚持追逐的品格。

大家评祁峰

廖静文:

祁峰的笔下的毛驴造型准确,生动传神,憨态可掬;他的马精气神十足,似大漠雄风,气势恢宏,催人奋进;他的风雪骆驼堪称一绝,笔力苍劲,大气磅礴,把沙漠之舟的凌风傲雪,不畏艰险,长途跋涉的精神表现得淋淳致臻。

他的诗书画印作品,既是他自己的人生感悟、心路历程的自然流露和意志豪情的抒发;更是西北风情、人文历史和思想情操的艺术展现。他自称是“祁连山主子”,当之无愧。

乔德龙:

读祁先生的画,先感受画中之情、之境,大气磅礴,雷霆万钧,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当你进入陈列着祁先生画作的展厅,如身临浩瀚无垠的大漠,大漠“精灵”扑面而来。使人不由遽亟前驱,急欲体会那排山倒海之气;又不由惶遽避让,唯恐与奔涌的驼群、驰骋的马群相迎。所谓身临其境是也。定下神来,驻足画前,品之,则甘冽醇香,扣人心扉;读之,则画中有话,余音绕梁;直面之,则劈面奔雷,振聋发聩。

米祯祥:

一副笔墨打天下,他一直坚持纯水墨创作,重而不虐,轻而不鄙,疾而不促,缓而不弛,心手相应,笔墨表现极为纯熟、从容与自如。骆驼、毛驴、山丹马,画幅多生气氤氲,笔墨无滞无碍,观之皆可体认得静、远、澹、逸之气而多无痕之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