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让乡村绽放精神文明之花)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的路线图,强调了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乡村建设,既要从物质层面塑形,更要从精神层面铸魂,补齐乡村“精神短板”,让精神文明润心聚气,为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提供坚强思想保障,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让乡村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让乡村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让乡村绽放精神文明之花)

让乡村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的路线图,强调了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乡村建设,既要从物质层面塑形,更要从精神层面铸魂,补齐乡村“精神短板”,让精神文明润心聚气,为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提供坚强思想保障。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为乡村建设铸魂,必须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让乡村绽放精神文明之花,激发乡村建设内生动力。涵养传统文化底蕴,在建设新房新村新貌的同时,保存好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保留好乡村风貌和乡土气息,保护好古村古建和老树老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文化传承中留住乡愁、焕发新生。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群众参与为抓手,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大院、乡村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基层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为群众搭建学习场所和交流平台,让群众的“口袋”和“脑袋”同时富起来。扩大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利用农闲时间和重大节日,广泛开展灯会、歌咏比赛、农民运动会、地方戏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将文化服务精准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让群众在喜闻乐见、潜移默化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士有百行,以德为先。乡村建设要有魂,必须夯实乡村建设的道德基础,发挥道德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规制作用,解决“法律管不了、政府不好管”的事情。一方面要推进移风易俗。“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通过健全道德评议会、红白喜事会、禁赌协会、婆媳会、民事纠纷调解会等机制,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封建迷信、沉迷赌博等不良风气进行治理,刹住各类歪风陋习,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防止“因婚致贫”“随礼返贫”,莫让“礼尚往来”成为“礼上往来”,营造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道德风尚。另一方面要完善乡规民约。乡规民约是接地气、有人气的地方性知识,在乡土社会有较强的生命力。为乡村建设铸魂,要重视挖掘通俗易懂的乡规民约,让乡规民约体现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引导群众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法润民生,乡村善治。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化解基层群众矛盾,离不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将法治元素融入乡村建设全过程。针对农业农村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通过乡村广播、宣传栏、法治讲堂和新媒体等方式宣传事关群众利益的法律法规,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深化乡村法律援助工作,促进乡村法律服务多元化发展,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环境,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规范涉农行政执法,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搭建“互联网 群防群治”乡村治理智慧平台,健全乡村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强化乡村司法保障,推进乡村依法治理,用法治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郝涛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