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你怎样上大学(迈进大学校门你必知的干货)

马上开学了,无数的准大学生正打点行装准备去大学报到。心理一定是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历经12年寒窗苦读,终于迈上人生最关键、最重要的新台阶;忐忑的是,到了大学以后一切都是新的。同学是新的,老师是新的,学习方式是新的,生活方式是新的……。

如何尽快适应大学新环境、新生活,这是准大学生应提前做好的功课。今天泇名就分享给您“让您进入大学,快速适应学习生活,百试不爽的干货”。

名师教你怎样上大学(迈进大学校门你必知的干货)(1)

01、 同寝的相处之道

进入大学后,同寝的同学就是大学大家庭中的小家庭,从此四年的学习生活你们将风风雨雨一同走过。你们将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运动,一起……,就如同原生家庭一样,你们在一起一定有欢笑、有泪水、有……,有永远的记忆。

初来乍到,谁都希望这个新家庭的小伙伴们能相处的友善和谐。然而,如何与小伙伴们相处,营造这种和谐友善的氛围呢?

要知道,小伙伴们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原生家庭。地域和家庭文化不同,性格不同,父母的文化和素质不同,对子女的教育也不同。进而,每位小伙伴的素养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说话办事、与人相处的方式也不同。要尽快融入这个小家庭,你需要做好如下心理准备:

1、 入学报到,早到的小伙伴要帮助晚到的小伙伴安排行李和物品,及时告知校方的即时通知;面对学校新环境,方方面面还不十分了解,彼此多帮助,多提醒;

2、 与小伙伴多沟通,多交流,尽快了解每个小伙伴的脾气秉性;

3、 不管每位小伙伴的家境如何,个人条件如何,一定要彼此尊重;

4、 注意保持个人和环境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没有异味。自己的垃圾和赃物不能到处丢,主动打扫和保持寝室的卫生;

5、 在一起生活,处处要注意小节,替他人着想,互谅互让。譬如:空间有限,洗衣服就要彼此错开;有小伙伴睡觉了,就不要弄出大动静,等等。努力营造和谐友爱的氛围。

6、 小伙伴在一起谁有困难、有问题、或生病了,彼此要多关心,多照顾、多帮助;没有父母在身边了,小伙伴就要为彼此担责出力。

7、 做好接纳各种小伙伴的心理准备。难免会遇上脾气古怪不合群、有个性的人;也可能遇上不洗脚就睡觉,气味熏人的人;亦或会遇上不打招呼,随意动别人物品,穿别人衣物的人……。在接纳的同时,要学会用包容和沟通去解决。

总之,进入大学后,同寝的小伙伴需要一段儿时间的了解和磨合,一定要做好彼此尊重,互谅互让,包容友爱,营造和谐氛围的心理准备。

名师教你怎样上大学(迈进大学校门你必知的干货)(2)

02、 大学的学习之道

迈进大学校门后,再没人催你去上课、看书、写作业,一切全靠自律。各学科的课本厚度是中学课本厚度的几倍。再没人帮你总结每门课程的核心点和重点,一切全靠自己。

各学科在开课前需自己在网上选老师。说是选,实际就是抢老师。都希望抢到知名老师的课。所以,记住选课时间,时间一到马上操作。好老师眨眼就抢没。

同一门课,多个老师讲授,抢到哪个老师,你就按这个老师上课的时间节点去上课。再没人给你发课程表了。你需要把你抢到的各科的上课的时间,地点、老师总结并列出课程表,严格按时间去上课。

同一科目,同寝的小伙伴很可能都不是同一老师,同一时间,同一教室上课,所以,要自己设好闹铃,自己掌控好上课时间。

大学上课再没有固定的座位了,谁先到,谁优先选择座位。你去晚了,就要坐在后面或边边角角的位置,听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大学上课要点名或打卡,鞭策你准时去上课。学校有明确规定,逃课几次,此门功课按不及格成绩。

大学上课,再不像中学老师那样按课本一点点儿讲。一节课下来,老师可能会讲几十页,甚至近百页。每节课一下课,老师立马离开。很难找到中学时代到老师办公室问问题的场景了。

学会自主性学习,提前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后认真总结课程的核心和重点,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关键;

在做好复习,总结课程关键点之后,认真完成每节课老师所留的作业,按照老师预留的上报作业的链接通道,准时完成作业。

名师教你怎样上大学(迈进大学校门你必知的干货)(3)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到图书馆借阅参考书和课外书,除了复习完课本知识,还有多阅读学习课外知识,拓宽知识体系。遇到不会的知识点,还可以到线上线下书店去购买参考书阅读。

总之,在大学完全是自主学习。这就考验小伙伴的自律性、自觉性和高效性。有人认为:高中备战高考,必须尽全力学。到了大学就可以自由和放松了,这是极其错误的观点。大学所学的知识正是你未来工作最重要的知识,也是你未来考研所需的知识。要想未来有所成就,大学比高中要更加努力。(未完,下周待续)

作者:陈泇名

2022年8月30日

下周我将继续与您分享“让您进入大学,快速适应学习生活,百试不爽的干货”:

3.大学的生活之道 4.大学的工作之道 敬请期待!

如果您喜欢我分享的知识,就请您关注、点赞并转发吧!让更多的准大学生和家长了解和掌握,也是在为您和家人积功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