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李维康(我所认识的李维康)
李维康是当今著名的京剧旦角有人说在中国戏曲学院一届又一届桃李满天下的学生中,她属于本身条件好(容貌靓丽、身材姣好、嗓音高亮脆甜),加上八年科班严格的正规训练,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而且天生聪明伶俐、悟性强,最终成为学校莘莘学子中出类拔萃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她于一九五八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一九六六年毕业八年来,有二十多位老师为她悉心传艺解惑,其中有华慧麟、程玉菁、赵桐珊、荀令香、马宗慧、方连元、邱富棠等等她在几十出传统戏中都担当主演演出,如《宇宙锋》《三击掌》《坐宫》《十三妹》《荀灌娘》《鱼藻宫》《廉锦枫》《白蛇传》《胭脂虎》《三娘教子》(和张学津)和《樊江关》《杨门女将》《奇双会》等等通过学习和演出这些老戏,得到了老师舞台实践的全面培养毕业后,李维康又得到张君秋、江新蓉、李玉茹、杨荣环等名师的指点传授,并被选入中国京剧院担任主要演员,公演了很多优秀传统剧目和新编戏,如《大探二》《四郎探母》《霸王别姬》《龙凤呈祥》《玉堂春》《凤还巢》《贵妃醉酒》《红鬃烈马》《秦香莲》《谢瑶环》《宝莲灯》《四川白毛女》《草原英雄小姐妹》《花木兰》《黛诺》等一系列剧目,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以前的李维康?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以前的李维康
李维康是当今著名的京剧旦角。有人说在中国戏曲学院一届又一届桃李满天下的学生中,她属于本身条件好(容貌靓丽、身材姣好、嗓音高亮脆甜),加上八年科班严格的正规训练,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而且天生聪明伶俐、悟性强,最终成为学校莘莘学子中出类拔萃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她于一九五八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一九六六年毕业。八年来,有二十多位老师为她悉心传艺解惑,其中有华慧麟、程玉菁、赵桐珊、荀令香、马宗慧、方连元、邱富棠等等。她在几十出传统戏中都担当主演演出,如《宇宙锋》《三击掌》《坐宫》《十三妹》《荀灌娘》《鱼藻宫》《廉锦枫》《白蛇传》《胭脂虎》《三娘教子》(和张学津)和《樊江关》《杨门女将》《奇双会》等等。通过学习和演出这些老戏,得到了老师舞台实践的全面培养。毕业后,李维康又得到张君秋、江新蓉、李玉茹、杨荣环等名师的指点传授,并被选入中国京剧院担任主要演员,公演了很多优秀传统剧目和新编戏,如《大探二》《四郎探母》《霸王别姬》《龙凤呈祥》《玉堂春》《凤还巢》《贵妃醉酒》《红鬃烈马》《秦香莲》《谢瑶环》《宝莲灯》《四川白毛女》《草原英雄小姐妹》《花木兰》《黛诺》等一系列剧目。
粗略算来,李维康能上演七十多部古典戏和现代戏,在当今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在现在众多颜值颇高的小师妹中,已是不可思议的事了。当然先辈大师梅兰芳等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和为数不多的京剧艺术大师能上演的剧目之多(有的竟达到三四百出戏)也是维康现在无法达到的。她从来不故步自封,还参与创编演出了不少新编历史剧和现代京剧,如《李清照》《红色娘子军》《蝶恋花》《红灯记》《恩仇记》《红嫂》《平原作战》以及京剧交响乐《咏梅》等一批现代历史剧目。她得奖无数,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世纪之星奖”“梅兰芳金奖”“全国现代戏汇演主演一等奖”等一系列奖项。
李维康花费很多精力在观众耳熟能详的一批传统保留剧目上,如《游龙戏凤》,她请教了名家吴素秋老师等,认真观摩、反复学习、吸取各名家的演出,尤其吸收了上海花旦大家童芷玲艺术上的精华,聆听琢磨举世无双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孟小冬、马连良以及众多前辈的演唱,再融入自己的理解。当塑造李凤姐这个率真的小姑娘时,从一个天真烂漫的二八村姑、小酒店的二掌柜的身份出发,在舞台上表演她和入店客官的一般性交流,小姑娘由惊喜,到感情有所打动,再到眼前的客官突然变成了大明朝正德皇上,她的表演深入浅出,很有层次感,吸引了所有观众。她和“自己的军功章他也有一半”的老公、著名文武老生耿其昌上演这出对手戏时,充分表演出一位大胆直率、天真烂漫的小家碧玉与天子之间的幽默对白和唱念做表,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反响。这是一出古代爱情戏,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保留下来的经典剧目。优雅的戏剧舞台动作点到为止,是我国也是东方传统艺术含蓄的古典之美,是一出上演到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不衰的骨子老戏。李维康虽然主攻青衣,但她塑造的李凤姐这个人物,融青衣、花旦于一体,把人物活泼可爱又得体的性格全方位展现于京剧舞台上。有观众说:“维康没有什么流派。”其实她的基础是旦角“通天教主”(王瑶卿)派又兼容梅、程、荀、张的艺术养分,经融会贯通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李维康扮演《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不仅扮相美、声音美,唱腔更美。刚一上场“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片艳阳天,春光好百鸟声喧”(西皮摇板)她唱得并不华丽,很质朴,听来优雅动听。在“百鸟声喧”处稍作顿挫处理、渲染,台下立刻掌声雷动,她用最优美的唱腔,配合眼神、手势的运用,把高傲的皇宫公主的性格全方位地表现出来。
改革开放以后,一九八四年秋至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十四年,中国京剧院二团承包给李维康夫妇二人,当年李维康三十七岁。他俩率团五十多人最多达八十人南征北战十几年,巡演全国好多省市县。十几年来,他们领衔主演、粉墨登场的全部是整出的大戏,没有清唱。从徐州至上海,途经七个地方、四十九天、演出三十八场,在徐州七天七场戏,七战七捷!在上海演出《四郎探母》时,李维康感冒未愈,但仍坚持上台尽全力表演,想不到效果很好,观众久久不愿离去,维康不得不下台与观众握手道谢。在天津港十四天竟上演了十五场!下关东,沈阳、吉林、哈尔滨、佳木斯之行,三十七天演出了三十六场。在沈阳,戏迷们打着横幅到火车站迎接,二十九天演出二十五场,反响非常热烈,观众纷纷上台献花,赠送字画、锦旗等。一九八五年四月,老首长李德生将军接见全团,特别为部队公演三场,路过的县城一路演下来。山东除了常去的烟台、济南之外,还到过枣庄、兖州等县及煤矿场区演出。一九九○年在兖州矿务局九个矿成功演出了十二场戏。无论是三四百人的小会场,还是一两千人的大会场,他们都一丝不苟地认真演出。场场签订合同,靠票房保证全团的开支收入和院里的管理费。他们经常感到身体极度疲惫,吃住条件又特别差,有时不得不住在后台和衣而卧。这不是在演戏简直就是在玩儿命,真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由于演出过于频繁,身体过度消耗,长期严重超负荷工作而没有条件及时休整,以至于他们两人现在落下一身伤病。那时常常累得几乎白天不敢多说话,以保持体力、保护嗓音,因为热心观众都是好不容易见到了京城名角,每场演出都是一丝不苟、满弓满调地唱演,得对得起观众啊!
当时上座率高,基本是八九成以上,每到一地,在头场、末场经常出现加座和买站票的现象。一路上,他们感到大多数观众还是喜欢传统的骨子老戏,如《红鬃烈马》《逍遥津》《坐宫》《凤还巢》《秋江》《小放牛》《霸王别姬》《上天台》《玉堂春》《大探二》等等。改革开放以后,李维康夫妇亲率京剧团在全国巡演,也是大胆改革的试行。他们不但演出任务十分繁重,而且有一定风险,压力是巨大的。且不说作为业务上的团长和第一主演的担当,对外联络,同各地剧场经理商谈演出事宜,与宣传部门的交往、票界朋友的联系等,甚至还包括演员之间的矛盾等,都需要进行各种协调和调解,这不得不消耗主演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秋江》虽然是一部经常演出的小戏,但我一直认为这出戏美不胜收,在观看时令人不断击节叫好!李维康和一代名武丑张春华及孔新垣等合作的《秋江》,难有人能出其右。《秋江》一再作为我国京剧出访五大洲的保留剧目。此剧剔除了过去和老艄公打情骂俏带些黄色的低级趣味,而成为古代年轻女子冲破封建道德束缚、大胆追求爱情的动人戏剧故事。新中国成立后,此剧边演边修正,两位主演在动听的丝竹下唱昆腔,已成一部典型国粹艺术大写意的京昆代表作。在没有任何水滴、雨丝的舞台上,与另一中国国粹——丹青笔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齐白石大师的大写意同样不施滴水写鱼虾蟹,《秋江》也仅凭一个艺术化的道具——小木桨,通过一老一少演员逼真的形体表演,伴随着中国传统丝竹音乐亦歌亦舞的唱念做舞,演员运用扎实的基本功,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小船在流水逐浪中起伏颠簸的情景,真是妙极了!使观众信服了眼前舞台上江水波浪滚滚,起伏着一叶小小木舟,主人公催促小舟急切地追赶心上人……演员丰富的肢体语言,在舞台上呈现出配合得天衣无缝的表演。一出小戏,充分展现了艺术家非凡的艺术功底和造诣。
一九八五年,李维康跨界出演了由老舍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饰演主角韵梅,一炮而红,获得了“第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也使李维康随着京韵大鼓大师骆玉笙一声“重整河山待后生”的京腔京调在中国大地上又一次家喻户晓。李维康也成了不同凡响的两栖明星。令我吃惊的是,当年她只得到几百元的片酬,比起当今的所谓明星上千万元、上亿元收入,酬劳竟有如此云泥之别!当今的明星,真的名副其实有如此高的价值吗?“天价明星”已普遍受到大家的质疑。
李维康饰演的现代历史戏《恩仇记》中的凤妹子、《蝶恋花》中的杨开慧,得到了老中青观众的一致认可,几乎成了李维康的“专利”人物。同时,李维康还参与新编剧目,根据剧情,人物的造型、服装、唱腔设计、舞美、舞台调度以及现代化电子音乐灯光等一系列都要重新创造。专家和戏迷看过她的传统大戏,又看了她在新戏中精彩的表演,纷纷激动地说:“不愧是当今青衣之冠!”李维康演出的传统戏和新编历史戏已炉火纯青,观众认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李维康已形成了其具有较新个性的演唱艺术流派,即“李派”。可惜,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中,京昆还是难免式微了,但令人庆幸的是,曾出现了一个时期的“李维康热”。李维康不愧为新中国成立尤其改革开放后,极具影响的、具有形成流派实力的戏曲学院的优秀学子。
(摘自 《中国文化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