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四大神兽与四大凶兽 山海经记载蜀地多虎豹

文∣碧水青山0

古梁州核心地域巴蜀之地,老虎众多,堪称天下之最。仅《山海经》就多处记载蜀地“多虎豹”。古巴蜀人崇尚老虎!古籍中记载的老虎,绝大多数是出自于巴蜀及周边地区。

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一些石虎与青铜虎,足以说明古蜀人与华夏其他地方的人一样,崇尚老虎。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虎,张嘴露齿,怒目圆睁,似乎可以听见低沉的吼叫声。它立起像雷达一般的双耳,宛如正在聆听猎物的脚步声。铜虎尾巴下垂,尾尖翘卷,仿佛在随风轻微摇动。

山海经四大神兽与四大凶兽 山海经记载蜀地多虎豹(1)

青铜虎全身的斑纹,是由小方块的绿松石镶嵌装饰而成。看上去就像是昨天深夜,一只在红外线下闲逛的老虎。

青铜虎腰肢,看上去显得有些苗条细瘦,好像金钱豹的身子。没错,这种虎,就是《山海经·西山经》中的“猛豹”虎。

一、“猛豹”虎(1)岷山“猛豹”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丹江向北流,注入渭水,丹水流域有不计其数的野兽出没,就数“猛豹”又多又引人注目(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

郭曰:猛豹,似熊而小。毛浅有光泽,能食蛇,食铜铁。出蜀中,豹或作虎

东晋郭璞注释《山海经》,向我们介绍:“猛豹”可不是凶猛敏捷的金钱豹,而是老虎。蜀地有很多猛豹,看上去有点像熊,但比熊小一些,也比熊漂亮得多。它毛发比较浅短,在丛林树叶摇动的光线下,闪烁着亮晶晶的光泽。

猛豹不仅长相与众不同,它的购物车中的零食也别具一格。它偶尔会抓一条大蛇改善一下伙食,更奇特的是,它还能够吃铜咽铁。猛豹的家就在蜀地,或许给他的名字改一下,称作虎,更加准确贴切。

山海经四大神兽与四大凶兽 山海经记载蜀地多虎豹(2)

(2)江汉“貙(chū)虎”

古蜀国不仅有像豹又像虎的“猛豹”,还有“貙虎”。

郭璞在注释《尔雅》时说:貙,就是今天(西晋)我们看到的貙虎。貙虎身体形状比平常看见的虎豹都要大,它的皮毛花纹像豹猫。当地人都称之为貙虎(今貙虎大于虎豹,文如狸,山民呼貙虎

西晋张华说:郭老先生说的貙虎,我了解一点。在荆楚腹地,有像狸猫又像云豹的猛兽,叫貙(chū)。这种猛兽站起来像人,能变成貙虎。貙虎变成人时,常常喜欢将紫葛编织起来,披在身上,看上去几乎与身穿一件蓑衣的人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貙人没有脚后跟(江陵有貙人,能化为虎。俗又曰虎化为人,好着紫葛人,足无踵《博物志》)。

东晋干宝说:张老先生,不只是荆楚有貙虎,整个长江汉江流域的荆楚巴蜀,都有“貙虎”变化成人形的事情发生。貙虎的先祖都是禀君,它们是禀君的后代,所以它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搞切换模式,既能变成人,又能变成虎(江汉之域有貙人,其先,禀君之苗裔也,能化为虎《搜神记》)。

山海经四大神兽与四大凶兽 山海经记载蜀地多虎豹(3)

禀君是谁?禀(lǐn)君,是巴地第一任首领,也是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船长!他死后,灵魂变化为虎中至尊——白虎。

二、巴地首领转世白虎

大约神农氏初期,武落钟离山(在夷陵郡巴山)有赤、黑两个洞穴。巴氏居住生活于赤穴;樊氏、曋(shěn)氏、相氏、郑氏四姓家族,则都居住生活于黑穴。

当时巴地还没有统一的联盟首领。五大家族都觉得,巴地长期像这样一盘散沙可不行,需要一位能力出众的人调和各个家族的矛盾,不能总靠棍棒拳脚解决问题,这样各方都吃亏。同时,也需要一位有魄力的首领,统一领导大家抵制其他部落入侵。

(1)巴人选首领

怎么推选联盟首领呢?就看上天的指示和意愿。开会统一意见,大家轮流投掷佩剑,谁把剑扔进前面的洞穴,谁就当我们巴地的小组长。

山海经四大神兽与四大凶兽 山海经记载蜀地多虎豹(4)

比赛结果,五个族长,只有巴氏务相把佩剑投入了洞中,各位惊叹不已。于是务相以全票当选,走上领导巴地五大家族共同发展致富的岗位(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后汉书》)。

因巴地山路陡峭、河流较多,运输鱼、盐等重要物资,主要是靠走水路。山地险峻的河流,流水湍急,不仅需要质量上乘的船只,也需要过硬的驾船技术与丰富经验。

于是,又有人提议:五大族长各自亲手造一只木船。造船要求:只能100%使用巴地本乡本土的技术与原材料。不能让外族人帮忙,不能使用任何进口零部件。

船造好之后,族长驾驶各自造好的木船,在湍急的河流中运输满满一船泥土,进行比赛,谁能安然无恙到达目的地、取得胜利,谁就是巴地五姓共同的君长(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

山海经四大神兽与四大凶兽 山海经记载蜀地多虎豹(5)

在比赛途中,其他四个族长,都像青面兽杨志运花岗岩一样,纷纷翻船沉入水中,唯独小组长务相平平安安赢得比赛。大家都心悦诚服,共同拥护最杰出的船长务相,为巴地第一任君长,即廪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后汉书》)。

(2)抵御外族入侵

巴蜀盛产食盐!历史上,西南地区的盐巴,几千年以来,一直闻名遐迩。

一次,廪君带领大家,摇船从夷水至盐阳运输重要物资——食盐。

盐水河畔有一女首领,看中了巴地。她对廪君说:你们巴地广阔,地域富裕,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鱼和盐,我们想与巴地五族共同分享(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

廪君自然不同意。盐水神女则不管廪君的意愿,乘夜幕降临带领族人悄悄进入巴地。

到白天,廪君才发现,盐水神女偷偷带进来的族人密密麻麻,像飞虫一样多,到处乱窜。铺天盖地、漫山遍野,搞得巴地暗无天日。

山海经四大神兽与四大凶兽 山海经记载蜀地多虎豹(6)

盐水神女不请自来,她化为虫子,赶又赶不走。廪君只好拿起武器,用弓箭与之战斗了十几天,才将盐水神女与其族人驱赶出去,巴地恢复了往常的平静

领导大家成功守护了家园,务相威望与地位如日中天,四个氏族部落正式称臣,奉巴氏务相为君主,廪君定都夷城治理巴地(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

据《山海经》记载,巴地第一任君侯是伏羲的曾孙后照。巴蜀楚先民同根同源,同属高阳帝的后裔。

廪君死后,灵魂转世化为白虎,后世代代供奉祭拜(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后汉书》)。

巴蜀,是白虎之乡!从“廪君化白虎”的故事可以看出巴蜀人对白虎的崇拜程度。

三、瑞兽白虎

华夏大地,无论南北,不分老幼,都认为老虎浑身集满阳气,是山林之君,是百兽之长,可以吞噬人间妖魔鬼怪、魑魅魍魉。

山海经四大神兽与四大凶兽 山海经记载蜀地多虎豹(7)

(1)崇尚老虎历史悠久

早在上古之时,华夏先民就流行用神荼与郁垒二兄弟的画像做门神。哥哥神荼“缚以苇索”,弟弟郁垒“执以食虎”

巴蜀之地,老虎众多。其中猛豹、貙虎神秘,白虎更是威震天下。

当然,不只是古巴蜀人崇尚白虎,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也崇尚白虎。

例如,中国神话中四方神灵,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白虎就代表西方。即东之青龙,西之白虎,南之朱雀,北之玄武,中央黄龙。

先民崇尚敬畏白虎,认为白虎是天降瑞兽的历史悠久!

尧帝时代的天文台台长、商朝先祖“火神”契说:天下的道与世间的德,不仅仅人类具备,连飞禽走兽也不例外。然而大家首先想到的不是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而是白虎(契曰徳至鸟兽,白虎见《通纬·孝经援神》)。

山海经四大神兽与四大凶兽 山海经记载蜀地多虎豹(8)

(2)用人比喻老虎

古代用人作比喻白虎!

古人认为老虎与鹿、兔都可以活上千年。它们满了五百岁,身上的皮毛,就像人一样会青丝变白发,就会像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人一样,充满智慧与仁慈(虎及鹿兔皆寿千岁。满五百岁者,其色皆白《抱朴子》)。

虎豹之所以伤人、袭击家禽牛羊,是因它们太年轻,正处于娇生惯养的逆反期、心智不成熟不够稳重(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太平御览·引<试萦>》)

那么白虎在什么地方?在“野”外的巴蜀荆楚!

清正廉明的君王,皇恩浩荡,福泽四海。白虎者,仁兽也,缟身如雪无杂色。在君王仁慈、天下太平、繁荣昌盛之时,白虎就会出现,就会被地方诸侯进贡到朝中,供天子下班之时娱乐消遣。但白虎最终还是在蛮夷之地的巴蜀荆楚,咆哮山林,长啸生风(天命荡,白虎戏朝。其终,白虎在野《春秋演孔图》)。

山海经四大神兽与四大凶兽 山海经记载蜀地多虎豹(9)

“野”“朝”相对应。“朝”,夏商周时指天下共主所管辖的中原;“野”,指荒凉蛮夷之地的巴蜀荆楚。蜀就是“分野”的界线(参伐,则蜀分野《华阳国志》)。

四、史上最有名的打虎族

巴蜀于前316年被秦惠王灭国。有一只雪额白虎,带领一群老虎,在秦、蜀、巴、汉四郡之间游历多年,“害千二百人”

(1)板楯夷连弩猎虎

秦昭王张榜招贤,说:凡是能杀虎,为民除害、为君分忧之人,无论是谁,封万户侯。国库里面的金银财宝、绸缎布匹,任他挑选,一直他到称心如意为止(有能杀虎者,邑万家,金帛称之《华阳国志》)

巴郡板楯蛮接下任务,由夷朐忍、廖仲药、何射虎、秦精四人带头,成立了灭虎小分队。他们制作了一些三箭连发的白竹弩,在虎群必经的几条路上架设高楼,摆放竹弩。他们日夜匍匐守候,静待虎群出现。最终在眉州一座山上发现虎群。伏击的人看准时机,引发弓弩,一连三支箭飞出,全部命中首领白虎王头部(乃作白竹弩于高楼上,射虎,中头三节《华阳国志》

山海经四大神兽与四大凶兽 山海经记载蜀地多虎豹(10)

受伤的白虎王,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怒目圆睁、忿恨疯狂地拼劲最后的力气,咬死了跟随自己的其他老虎。随后白虎王发出吼叫声,震动山林,直到精疲力竭而死(瞋恚(chēn huì),尽搏杀群虎,大呴而死)。

巴郡板楯族射虎之山,被称之为白虎山。唐代后,涪州也有一座白虎山。

(2)秦昭王刻石之盟

群虎被灭,到了秦昭王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可准备封赏之时,秦昭王觉得不对劲而反悔了。要明白秦昭王为什么反悔,就得先搞懂“万户侯”是什么概念。

当时许多县都没有一万户,一辈子出生入死、冲锋陷阵的名将,没有资格封“万户侯”的比比皆是

现在,巴蜀两郡刚刚统一,何况他们还会制作如此厉害的武器。将蛮夷封“万户侯”,秦昭王实在不放心!

于是秦昭王说:祸害四郡的猛虎群,被你们瞬间除掉了,实在是功高志伟。我觉得我们应该另辟蹊径,不能落入俗套。

这样吧,我给你们一些独一无二的特权。就是你们的族人耕田种地,从此不再缴纳租税;日后即使你们超过亭长、县令,娶10个老婆,也不算僭越、不违反婚姻法。

山海经四大神兽与四大凶兽 山海经记载蜀地多虎豹(11)

还给你们等同于免死金牌、免死铁券的待遇,打伤人不追究刑事责任。以后闹出人命,只向死者家属赔一些钱,以赎死罪,避免牢狱之灾。空口无凭,咱们同样不用传统的竹简布帛,而是刻石碑为证(乃刻石为盟,要复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算,伤人者论,杀人雇死倓(tàn)钱《华阳国志》)。

刻石之盟还规定:秦国军队、政令如果侵犯板楯族的利益,国君用一双黄龙玉道歉。如果板楯族造反,则罚酒,当面向国君敬酒一杯,表示承认错误(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锺)。

奖赏的解释权,最终在秦昭王手里,猎虎小分队的成员只能点头同意(夷人安之)

(3)刘邦“白虎复夷”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黔中郡。秦始皇没有按先祖秦昭王的刻石之盟行事。

秦始皇虽然要求打虎的板楯族缴纳租税,但也开创了赋税政策的历史先河。即照顾西南少数民族,统一实行每户每年只缴纳40钱。这种赋税还有一个专用名词,叫“賨(cóng)钱”

秦朝、汉初,实行“什一之税”(即十分之一收入缴纳赋税。汉文景之治时大约是十五分之一)。一个“五口之家,占田百亩”,正常年景每年税赋大约是600钱。

山海经四大神兽与四大凶兽 山海经记载蜀地多虎豹(12)

刘邦平定秦地、困守汉中时,板楯族帮助刘邦有功。故而汉朝成立,刘邦让板楯族人继续从事先祖的职业,负责打虎、为民除害。同时也延续了秦始皇的政策,对少数民族进行轻税薄赋,每户每年也只缴纳40钱,史称“白虎复夷”高祖因复之,专以射白虎为事,户岁出賨钱口四十《华阳国志》)。

五、白虎寄托抗秦精神

秦始皇统一天下,因实行苛政与高压政策,各地反抗的旗帜此起彼伏。例如,韩王亡国之后继续反抗;齐国田横五百壮士;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巴蜀人抗秦的精神代表,就是白虎。

(1)廩君之魂大闹四郡

古籍中,都讴歌瑞兽白虎的灵性与仁慈,为什么白虎会游历四郡,害人一千二?是因君王勤政圣明之时,白虎才仁慈,如果君王不仁呢?例如,秦昭王封赏打折扣。

于是,后人就给祸及四郡的白虎赋予了神秘的含义:有白虎为患,意廩君之魂也(南宋·《成都文类》)!

意思是说,秦惠王这人不地道。古蜀国末世开明王昏庸奢侈,搞得祸起萧墙。弟弟苴侯葭萌本来是请他来帮忙教训哥哥开明王,结果秦惠王不仅灭了蜀国,也把苴侯的葭萌国给灭掉了。还顺手牵羊,把与秦国世代友好的巴国一起灭了。

山海经四大神兽与四大凶兽 山海经记载蜀地多虎豹(13)

白虎横行四郡,就是巴国第一任君王廩君在天之灵表示极度愤怒,而再次变成白虎,进行的反抗。

无独有偶,白虎反秦的事例不止一个。

(2)白虎之乡支持刘邦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梦白虎齧其左骖(cān)马,杀之。

即前207年八月,项羽在钜鹿,俘虏王离、打败章邯。刘邦攻破武关。

对此,秦二世胡亥一概不知。晚上,胡亥梦见了一只白虎,咬了给他拉专车的三匹御马中最得力的那一匹。胡亥在梦中将那只白虎杀了。

不知道解梦人是不是想点化胡亥,说:领导,您需要亲自去祭祀泾水水神。

胡亥要去祭祀水神,就必须要出宫,这意味着皇帝胡亥马上就会发现天下早已战火纷飞、江山已经面目全非,赵高欺下瞒上的事情自然也会暴露无遗。

过一天算一天的赵高和他女婿害怕被灭族,密谋刺杀了胡亥。

山海经四大神兽与四大凶兽 山海经记载蜀地多虎豹(14)

秦王子婴继位,虽诛杀了赵高一家,但面对天下大乱、兵临城下的局面,也是无力回天。两个月后,出城向得到巴蜀人全力支持的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相争,最终胜利者也是困守汉中、得到白虎之乡鼎立支持的刘邦。

六、老虎的灵性

曲江有一座山,原叫虎群山,地势雄伟险峻,岩壁陡峭百仞;奇花异草茂盛繁荣,飞禽走兽种类繁多。此山又称虎郡山,或虎市山。从这几个山名就可以看,当地老虎数量众多。这座山就是因残暴的老虎成群结队、来去自由而得名(泷水又南历灵鹫山,山本名虎郡山,亦曰虎市山,以虎多暴故也《水经注》)。

看似残暴的老虎也有灵性!

东晋义熙(405年-418年)年间,有一位天竺僧人在虎群山建立寺庙居住。老虎有灵性,敬畏佛法,纷纷离开了自己的老家,翻山越岭远走他乡,为前来敬拜佛祖的善男信女提供便利(晋义熙中,有天竺僧居之,而虎乃越峻岭《寰宇记》)。

山海经四大神兽与四大凶兽 山海经记载蜀地多虎豹(15)

灵鹫山庙宇“台殿宏丽,面象巧妙”,成为为西南、岭南所有佛寺之最。僧人释僧律觉得虎郡山已经没有老虎了,而山又像天竺的灵鹫山,于是改名灵鹫山。

相传,灵鹫山为燃灯古佛修练之地,得道后迁至峨嵋山,因而有“先有灵鹫,后有峨嵋”的说法。

结尾

古蜀之地,天真地秀,既有临渊摩天的青峰庇育、又有纵横交错的江河滋润,有不计其数的奇花瑶草、灵禽瑞兽。其中的老虎,更是举世闻名!其他地方的老虎,品种与数量远不及巴蜀。

《山海经·中次九经》记载,古蜀国所在的岷山,山系之首是古代70位神仙之一的女丸修行得道之地——女几之山

女几山盛产矿物,黑色染料——石墨。山上杻树、橿树随处可见,野菊、苍耳争奇斗艳。这座山是古洛水的发源之地,向东流入滚滚长江。女几山漫山遍野都是形态奇异的雄黄。山中野兽,则以老虎、豹子数量众多而闻名天下(洛水出焉,东注于江。其中多雄黄,其兽多虎、豹)。

山海经四大神兽与四大凶兽 山海经记载蜀地多虎豹(16)

晋代,板楯族打虎小组被称为“弜(jiàng)头虎子”,意思是天下最强劲有力的打虎队。

也许是世代以猎虎为职业的板楯族太厉害,导致猎杀过度。

“虎群山”改名“灵鹫山”可以看出。大约在东晋时期,巴蜀的老虎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

此后,古籍中也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记载,但老虎家族,再也没有大规模虎群集体行动的盛况。

汉代,巴蜀邻居——地处荆楚的南郡,向朝廷进贡过两次白虎。

到唐代,在武则天后期与她儿子李旦在位中期,前后大约共10时间,蜀地老虎种群稍有恢复的迹象(周武后永昌中,涪州多虎暴《朝野佥载》),但当时正处于人口爆发期,因人类为了与老虎争夺土地,实行“有虎则杀之”的政策,老虎再一次形单影只、偶尔出现,最终销声匿迹。

山海经四大神兽与四大凶兽 山海经记载蜀地多虎豹(17)

也许,白虎真的有灵性!自从崇尚老虎的巴、蜀两国的灭亡,蜀山巴地的老虎数量急剧减少。

如今,消失了三千年左右的三星堆文明重见天日,但愿有一天,具有灵性的老虎,也能在巴蜀荆楚的深山老林中再次出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