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贝岭高性能adc(上海贝岭研究报告)

(报告出品方:申万宏源研究)

1.模拟、功率双驱动,加速向工控、汽车端转型

1.1 三十余载深耕,铸成国产模拟 IC 一线大厂

公司是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专注于模拟和数模混合 IC。上海贝岭股份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贝岭”或公司)成立于 1988 年,是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第一家 中外合资企业。公司总部地处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并设有深圳分公司,拥有国 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自 2008 年转型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以来,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芯片设 计和产品应用开发,成长为国内集成电路产品主要供应商之一,提供模拟和数模混合集成 电路及系统解决方案。近年来,公司通过内生增长 外延并购不断拓展能力边界,现产品矩 阵已覆盖模拟信号链、电源管理、非挥发性存储、功率器件等众多品类。

上海贝岭高性能adc(上海贝岭研究报告)(1)

1.2 Fabless 模式,功率链和信号链双轮驱动

功率链、信号链两大类产品协同发展,下游应用市场广阔。公司业务按产品可分为集 成电路产品和集成电路贸易。集成电路产品业务布局在功率链(电源管理、功率器件业务) 和信号链(数据转换器、电力专用芯片、物联网前端、非挥发存储器、标准信号产品业务) 2 大类、7 个细分产品领域,下游应用市场分散而广阔,包括网络通信、手机、机顶盒、液 晶电视、高端及便携式医疗设备、安防设备、工控设备、智能穿戴、物联网、汽车电子等。 从 2021 年主营收入占比来看,电源管理 IC、集成电路贸易、信号链模拟 IC、非挥发性存 储 IC、功率器件分别占比 32.3%、26.5%、24.2%、8.8%、5.0%。

Fabless 模式,与上下游合作关系长期稳定。公司采用 Fabless 模式,即公司只专注 于进行集成电路的设计和销售,而将晶圆加工、电路封装测试等生产环节外包。公司依靠 自身以及第一大股东华大半导体的集群优势,与国内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企业建立了长期、 稳定的上下游合作关系,良好的产业链资源为公司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即 使在晶圆产能持续紧张的行业大背景下,公司产品的产能依旧可以得到较好的保证。

1.3 央企背景实控人、现任管理层产业经验丰富

实控人央企背景,为知名世界五百强企业。公司实控人为世界财富 500 强中国电子 (CEC),旗下华大半导体持股公司 25%。公司第一大股东华大半导体为国内前十的 IC 设 计企业,其余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不足 1%,华大半导体对公司拥有绝对的控制能力。受益 于实控人集团内部的优质资源,公司在产业链上下游可获得丰富的协同支持。 四大子公司各司其职,收购矽塔科技完善电源类产品矩阵。公司设立、投资或并购的 四大子公司中,香港海华负责进出口贸易;上海岭芯和南京微盟承担电源管理芯片业务; 锐能微的电力专用芯片业务主要是电能计量领域产品业务,并逐步向电力参数测量、监控、 用电保护(量测开关)等领域拓展。2022 年,公司收购从事电机驱动、电机控制芯片的模 拟数字混合 IC 设计的公司矽塔科技,矽塔科技产品中包括半桥驱动在内的栅极驱动芯片能 够和公司电源类产品产生业务协同效应,可完善公司消费类 AC-DC 在高功率密度领域的应 用,实现从控制器到半桥/全桥的芯片国产化。

现任管理层具备丰富半导体行业工程、管理经验。公司于 2021 年 10 月变更董事长, 新任董事长秦毅先生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无锡华晶公司双极设计所设计工程师、双 极六分厂技术副厂长、双极设计所常务副所长,无锡华晶东芝半导体合资公司制造课长、 技术课长,华越微电子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绍兴芯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位。公司 于 2021 年 8 月变更总经理,现任总经理兼董事杨琨先生为工学硕士,曾任航天工业总公 司五院 504 研究所工程师、测试中心主任助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程师、 主任,中兴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总经理,网泰金安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位。新任管理层丰富 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望助力公司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上海贝岭高性能adc(上海贝岭研究报告)(2)

实行两次股权激励,深度绑定核心员工。公司分别于 2019 年和 2021 年推出两次股权 激励计划,累计限售期均为 5 年,深度绑定核心员工,且两期股权激励均在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和 EVA 方面提出了企业业绩考核的目标。第一期股权激励授予价格为 4.845 元/股,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 450 万股,授予核心人员 100 人;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 还增加了对研发费用复合增长率的要求,授予价格为 7.51 元/股,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 896.3 万股,授予核心人员 198 人。

1.4 业绩:21 年实现高增长,22H1 业绩小幅下降

2017-2021 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总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公司依靠自主创新和 兼并收购两大途径实现规模的持续增长,随着 2017 年并表锐能微、2020 年并表南京微盟, 公司在过去 4 年间营收 CAGR 达 37.8%,归母净利润 CAGR 达 43.16%。 2021 年 IC 设计业务增长拉动公司业绩提升。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 20.24 亿元, yoy52.0%;归母净利润 7.29 亿元,yoy38.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98 亿元,yoy124.3%, 与归母净利润差异较大,主要系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所致。在行业高景气度下, 公司 IC 产品量价齐升,毛利率达到 40.6%,同比增加 8.7pct。 22H1 业绩小幅下降,22Q2 环比有所改善。22H1,在 3-5 月上海疫情影响下,公司 仍实现营收 9.35 亿元(yoy-8.3%),归母净利润 3.01 亿元(yoy-23.4%),扣非后归母 净利润 2.01 亿元,(yoy 0.94%)。其中 22Q2 实现收入 4.89 亿元(环比 9.44%), 扣非归母净利润 1.09 亿元(环比 17.1%)。

上海贝岭高性能adc(上海贝岭研究报告)(3)

1.5 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业务向工控、汽车领域转型

21 年投入研发 1.77 亿元,yoy 达 52.6%。2018-2021 年,公司的研发费用从 0.88 亿元增长至 1.77 亿元,3 年 CAGR 达 26.2%,21 年研发费用 yoy 达 52.6%。公司 IC 产 品客户主要集中在智能电表、摄像头模组、显示屏模组、高端及便携式医疗设备、工控和泛工业设备等领域。2022H1,公司研发投入为 0.96 亿元,yoy46.8%,依托高研发投入, 加快 IC 产品向工控、汽车电子应用领域的转型升级。 公司三大费用率基本平稳,控费能力强。18-22H1,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 均呈现稳中下降的态势,展现公司良好的控费能力和营销效率。此外,公司的财务费用率 一直保持在负值,体现出公司稳健的资本结构。

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稳步提升。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和研发的加强,近两年技术人员 数量快速增加,19-21 年,技术人员数量从 164 人提升至 283 人,同期,公司人均创收从 284.4 万元增至 409.0 万元,CAGR 达到 19.9%,人均创利从 77.9 万元增至 147.3 万元, CAGR 达到 37.5%,表明公司人员规模扩张带来了的良好绩效。此外,2021 年公司人均薪 酬 yoy 达 39.5%,显著提升的薪资待遇有助于深度绑定核心技术研发人员,为公司未来技 术可持续升级提供保障。

上海贝岭高性能adc(上海贝岭研究报告)(4)

2.横跨信号链、功率链双赛道,国产替代是主旋律

2.1 电源管理:模拟 IC 核心之一,国内超百亿美元市场

2.1.1 电子设备电能供应的“心脏”,品类众多应用广泛

电源管理芯片被称为管理电子设备电能供应的“心脏”。电源管理芯片负责电子设备 所需的电能变换、分配、检测等管控功能,保证电源系统的稳定运行,其性能优劣对整机 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直接影响,衡量产品核心性能指标有:效率、功耗、耐压、启动时间、 集成度等。 电源管理 IC 主要包括 LDO、DC/DC 芯片、AC/DC 芯片、电池管理芯片、驱动芯片、 保护芯片等。电源管理 IC 可以满足多种甚至全部电压调整功能,从最初的离散电源管理系 统向单一高度集成演进,因此其在下游市场中应用广泛,比如汽车、手机、消费类电子、 医疗仪器、仪器仪表、航空航天、通信基站等,而下游市场如智能汽车系统、人工智能、 新能源等的持续发展,将会给电源管理 IC 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也会对产品的性 能和效率有更高的要求。

2.1.2 中国市场:2025 年将达 160.3 亿美元

电源管理 IC 占模拟芯片 59%,下游应用广泛。从全球市场来看,电源管理 IC 约占模 拟 IC 市场中 59%的份额,高于模拟信号链(分为 ADC/DAC、放大器 IC、接口 IC)的 41%。 从应用领域来看,电源管理 IC 的下游应用主要有通讯、数据处理、工业/医疗/其他、消费 电子、汽车和军事/航天领域,2021 年占比分别为 25%、24%、23%、18%、9%、1%。

上海贝岭高性能adc(上海贝岭研究报告)(5)

预测 2025 年电源管理 IC 市场规模将达到 160.3 亿美元。根据 Frost&Sullivan 数据, 2021 年我国电源管理 IC 市场规模为 131.9 亿美元,yoy 为 11.8%,我国汽车电子、通讯、 工控行业高景气度为驱动电源管理 IC 成长,若按 5%的年均增速预测,2025 年,国内市场 规模将达到 160.3 亿美元。

2.1.3 产业转移大背景下,电源管理 IC 国产化率加速上升

2018 年后,电源管理 IC 头部企业合计市占率加速提升,但整体看国产率仍不足。从 市场格局来看,国内外市场份额主要在 TI、高通、ADI、美信和英飞凌等国外企业手中。 在产业转移大背景下,国产品牌更易切入家电、消费电子等对成本控制要求较高的行业, 凭借低价和快速响应优势抢夺海外品牌的市场,实现国产替代并巩固市场。自 2018 年起, 国内头部 5 家电源管理 IC 企业圣邦股份、晶丰明源、富满微、芯朋微、韦尔股份、上海贝 岭合计市占率逐年提高,测算 2021 合计市占率为 8.2%,较 2018 年提升了 5.3 个 pct。

2.2 功率器件:用作电源控制,新能源赋予高成长性

2.2.1 MOSFET、IGBT 是功率器件的主要产品

MOSFET 与 IGBT 是功率器件的主要产品,可用低电压来控制高电压。(1)MOSFET 由栅极、源极和漏极三个引脚构成,当栅极与源极通以较低的电压时,源极与漏极间会形 成可导电的沟道,使得源极与漏极间的高电压可以导通,产生“弱电控制强电的效果”, 相比于功率三极管、晶闸管等电流控制型开关器件,具有高频、易于驱动、开关速度快、 损耗低、抗击穿性好等特点,可控制电压在 20-1000V 之间。(2)IGBT 是能源变换与传 输的核心器件,俗称电力电子装置的“CPU”,是由 BJT 和 MOS 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 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 兼有 MOSFET 的高输入阻抗和 GTR 的低导通压降两方面的优点, 结构更为复杂,可控制 1000V 以上电压。

MOSFET 与 IGBT 广泛应用于电源控制领域。MOSFET 分为中低电压和高电压两类产 品:中低压产品一般为分立器件形式,被广泛运用于消费电子、电动工具领域;高压产品 以模块化为主,技术难度更大,价值量更高,运用于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中。IGBT 可控 制更高电压,被广泛运用于汽车电子、光伏、航空等多个领域。

上海贝岭高性能adc(上海贝岭研究报告)(6)

高压超级结 MOSFET、IGBT 等高端分立器件仍依赖进口。低端产品已实现部分国产 替代,高端分立器件国产化空间广阔。对国内市场而言,功率二极管、功率三极管、晶闸 管、中低压 MOSFET 等分立器件产品部分已实现国产化,而功率 MOSFET 特别是高压超 级结 MOSFET、IGBT 等高端分立器件产品由于其技术及工艺的复杂度,还较大程度上依赖 进口,国产化率低,未来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2.2.2 MOSFET:22 年全球/中国市场将分别为 102/39 亿美元

MOSFET 依产品规格区分为低、中、高压 MOSFET,低压 MOSFET 应用广泛,大量 使用在消费性电子中,市场规模最高;中、高压 MOSFET 则用于工业、通讯、电动车等产 业,技术要求与产品需求也是不断提高。

预估 22 年全球/中国 MOSFET 市场规模将分别增长 5%/7%,达到 102/39 亿美元。 2021 年,因各产业对各种电压范围的 MOSFET 皆有大量需求,预测全球/中国 MOSFET 市场规模将分别为 97/37 亿美元,yoy 达 22.8%/28%;2022 年,消费性电子市场景气度 有所下滑,但新能源车市场火热将大幅推升 MOSFET 需求,我们预估全年全球/中国 MOSFET 市场规模将分别增长 5%/7%,达到 102/39 亿美元。

2.2.3 IGBT: 22 年全球/国内分别为 80.8/32.3 亿美元市场

预测 2022 年全球/国内 IGBT 市场规模分别为 80.8/32.3 亿美元。近年来,受 益于新能源汽车、风光储、工控的持续高景气,全球 IGBT 市场规模处于较快增长趋 势,17-21 年,市场规模从 46.8 亿美元增长至 70.9 亿美元,4 年 CAGR 达 10.9%, 预计 2022 年将进一步增长至 80.8 亿美元。中国市场约占全球的 40%,推算 2022 年中国 IGBT 市场规模约为 32.3 亿美元。 当前工控为 IGBT 最大下游,新能源需求爆发打开增量空间。2020 年,工业控 制端占 IGBT 下游应用的 49%。家电/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风电/储能分别占 23%/12%/9%/6%/1%。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需求爆发,IGBT 市场将 持续高速增长。

2.3 信号链:百亿美元市场,核心 ADC 亟待国产替代

2.3.1 信号链中 ADC 是核心,应用场景广

ADC 是信号链 IC 中核心。信号链是电子设备实现感知和控制的基础,是电子产品智 能化、智慧化的基础。其中,ADC 是模拟/数字转换器,主要功能是将自然界的模拟信号通 过放大器放大后转换成数字信号,例如将温度、压力、声音或者图像等,转换成更容易储 存、处理和传输的数字形式,是信号链中核心部分。

上海贝岭高性能adc(上海贝岭研究报告)(7)

衡量 ADC 芯片的主要指标为分辨率和采样速度。(1)分辨率/转换精度:衡量转换出 来的数字信号与原来的模拟信号之间的差距,精度通常用分辨率 8/12/14/16/18/24/32 位表 示。分辨率越高代表 ADC 精度越高,对模拟信号的还原越好,如 8 位代表模拟信号与数字 信号之间的最大差距为 1/(2^8)。(2)采样速度:代表 ADC 可转换带宽的大小,衡量指 标为采样率 SPS,意指芯片每秒采集模拟信号的个数,采集率越高,采集的点数越多,转换时对模拟信号的还原度越好。1KSPS 表示 1s 内可采集 1000 个点。除此之外,ADC 还有输 出接口、功耗、信噪比等性能指标。 ADC 产品可分为 5 大类,高速高精度设计难度高。ADC 芯片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使用 性能需求,大致分为高速高精度(Pipeline ADC)、低速高精度(DT ΔΣ ADC)、低速高 精度(Flash ADC)、低速中-高精度(SAR ADC)、低速低精度(集成化 ADC)。由于分 辨率与转换速度间相互制约,同时实现高速高精度困难度很高。

2.3.2 国内 ADC/DAC 市场 20 亿美元,国产替代是主旋律

全球:预测 2022 年 ADC/DAC 市场规模为 55.7 亿美元。根据 IC Insight 的报告显示, 2020 年全球信号链市场规模为 99.2 亿美元,据 IC Insight 预测,随着 5G、工业物联网、 智能汽车等领域对于信号链需求持续增长,2021 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同比增长 30.8%至 728 亿美元,若按相同增速测算,模拟信号链 21 年市场空间为 129.8 亿美元,22-23 年若按 7.4% (IC Insight 预测模拟芯片市场增速)测算,信号链市场空间分别为 139.4、149.7 亿美元。 假设转换器在放大器和比较器、转换器、接口产品三部分组成的信号链 IC 中价值占比达 40%, 则 2022 年全球信号链转换器 ADC/DAC 市场规模达 55.7 亿美元。

上海贝岭高性能adc(上海贝岭研究报告)(8)

国内:预测 2022 年 ADC/DAC 市场规模为 20.1 亿美元。根据 IC insight 数据,2022 年全球信号链模拟芯片市场规模为 139.4 亿美元,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市场, 占全球市场比率高达 36%,假设转换器占信号链芯片价值的 40%,则 2022 年国内 ADC/DAC 市场规模达 20.1 亿美元。

通信、汽车、工业、消费电子为模拟主阵地。根据 IC Insight 预测,2022 年模拟芯片 的下游应用领域中,通信、汽车、工业、消费电子、计算占比分别位 37.5%、24.7%、19.5%、 10.8%、6.5%。其中消费电子市场属于中低端 ADC 芯片,高端 ADC 市场面向有线/无线 通信、汽车电子、军工、工业、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地。未来几年导致 ADC 需求增长的 主要驱动因素为 5G、汽车电子、通用电子等领域产品的技术革新以及需求增长。

2.3.3 高速高精 ADC 遭遇严重卡脖子,上海贝岭是国产领导者

外企垄断高端市场,《瓦森纳协定》下供应限制倒逼国产 ADC 快速发展。2020 年国 内模拟芯片严重依赖进口,自给率仅为 12%,ADC 作为模拟信号链中核心,壁垒高,自给 率更低,目前全球 ADC 市场主要被以美国 TI、ADI 为首的几家跨国大企业所垄断。以西方 为主的 33 个国家签署的《瓦森纳协定》规定了高科技产品和技术的出口范围和国家,其中 高端 ADC 属于出口管制产品。 上海贝岭是国内高速高精度 ADC 的领导者。近年来,国内崛起了一批优质 ADC 龙头 公司,如上海贝岭、成都华微、迅芯微、臻雷科技、芯海科技、思瑞浦等。其中上海贝岭 在高速高精度 ADC 领域具备领先地位:2019 年高速高精度 ADC 产品进入工业和医疗设 备用模拟前端产品领域,2020 年高精度 ADC 开始在国家电网电力保护市场实现上量。第 一代和第二代 ADC 产品在北斗导航、信号接收、医疗成像等领域已实现小批量销售,第三 代射频采样高速 ADC 正在研发,

2.4 智能电表 IC:国产化已实现,增量看下一代智能物联表、 SoC 与出口市场

2.4.1 电能计量 IC 是智能电表的核心器件

电能计量芯片主要用于工业和家庭用电户的用电信息计量,是电子式电能表等智能电 表的核心元器件。电能计量芯片产品主要包括三相电能计量芯片、单相电能计量芯片、单 相电能表 SoC 芯片。其中,三相电能计量芯片应用于三相电能表,主要用于工业企业用 电户用电量的计量;单相电能表使用单相电能计量芯片或含有电能计量模块的 SoC 芯片进 行电量计量,主要用于居民用电户用电量的计量。SoC 芯片是在单相电能计量芯片的基础 上,通过集成 MCU 芯片、时钟芯片等相关模块的整合芯片,能够在提供完整的智能电表 芯片解决方案的同时,有效降低智能电表的芯片成本。

上海贝岭高性能adc(上海贝岭研究报告)(9)

相比以往传统的感应式电能表、机电式电能表,电能计量芯片的应用大幅提升、拓展 了电子式电能表的整体性能和功能:1)可靠性方面:电能计量芯片能够保证计量精度长时 间稳定,不受安装、运输影响;2)精确度方面:电能计量芯片使电能表的计量精度较以往 有大幅提升,并且能够在复杂、恶劣的应用条件下精确地计量用电量;3)功能方面:电能 计量芯片的功能集成可以实现集中抄表、多费率、预付费、防窃电、双向计量等多重功能。

2.4.2 驱动力:旧电表更新与新一代单三相物联网智能电表逐步替换

电能计量芯片是智能电表的必备核心器件,直接关系电能表的计量精度和工作可靠性、 稳定性,其产品用量与下游智能电表行业市场规模高度匹配。智能电表是以智能芯片为核 心,能够实现电能计费、电功率的计量和计时、与上位机通讯、用电管理的电度表。智能 电表是智能电网数据采集的基本设备之一,承担原始电能数据采集、计量和传输的任务。 智能电网是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通讯、计算机和控制等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 成的新型电网,其核心内涵是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最终实现智 能电网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

国内而言,预计未来三年智能电表需求依旧由旧电表持续规模化更新和新一代单三相 物联网智能电表逐步替换共同支撑。 1)旧电表持续规模化更新:自 2009 年国家电网开始统一招标以来,经过 12 年的发 展,智能电表普及率大幅提升。按照计量法和国家电网规定智能电表的使用年限 8-10 年, 2018 年下半年开始,国网招标量开始出现明显的回升,2019 年智能电表进入存量集中替 换周期,2018 年国网集中招标达 5279 万只,同比增长 38%;2019 年国网智能电表招标 量已达 7380 万只,同比增长 40%;2020 年受疫情影响,国网建设进度放缓,但 2021 年 市场需求出现明显反弹,同比增长 28%。 2)新一代单三相物联网智能电表逐步替换:在电网转型升级背景下,2020 年国家电 网、南方电网已开展新一代电表样机验证,开启招标工作。新标准电表采用多芯模组化设 计理念,基于 OIML R46 电能表国际建议的智能物联电能表技术规范,新标准下电表将管 理与计量分离,增加了更多应用需求,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对智能电表芯片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随着新一代 IR46 标准的实施,我国将大面积开启新一轮的智能电表改造周期。

上海贝岭高性能adc(上海贝岭研究报告)(10)

21 年智能电表 IC(包括 HPLC 芯片)市场规模达 21.3 亿元,出口成为增长主要驱动 力。根据钜全光电招股书,在智能电表 IC 中,HPLC(高速电力线载波芯片)目标市场最 大,21 年达 13.6 亿元,而电表 MCU、单相 SoC 芯片、三相计量芯片及单相计量芯片的 目标市场分别为 3.9、1.6、1.2、0.9 亿元。HPLC 芯片主要市场为国网采购容量。除国内 统招市场,三相计量芯片和电表 MCU 的目标市场包括出口市场,欧盟早已制定了为 80% 的用户安装智能计量设备的智能电网安装目标,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和东南亚等部分地 区也制定了相关的战略目标,全球智能电网的建设将支撑我国出口表市场保持较高增长。

2.4.3 已实现国产化,增量看下一代智能物联表、SoC 与出口市场

上海贝岭和复旦微电、钜泉光电为国内智能电表 IC 市场的龙头,专注领域有所区别, 各具竞争优势。上海贝岭、钜泉光电的智能电表 IC 包括传统电能计量芯片、SoC 及 MCU 系列产品,复旦微电产品集中于 MCU 芯片,与同行公司相比,上海贝岭优势体现在单相 计量芯片和全 SoC 芯片上。2021 年,上海贝岭用于物联网电表(多芯方案)的计量芯 SoC 芯片和 2021 版升级表中的计量芯片已完成全面布局,在已完成的送检表中,上海贝岭占据 统招市场的最大份额。

智能电表 IC 市场已实现国产替代。(1)单、三相计量芯片:上海贝岭和钜泉光电在 发展过程中逐步替代了 ADI、TDK、Atmel、Cirrus Logic 等国际芯片厂商,2021 年占据 了国内统招市场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2)单相 SoC 芯片:绝大部分市场被国内厂商占据国产企业目标市场主要为出口单相表市场,2021 年,钜泉科技逐步占据德州仪器、矽力杰 和瑞萨电子的市场空间,市占率逐步攀升至出口市场第一位。(3)智能电表 MCU,复旦 微电、钜泉光电占据国内统招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上海贝岭高性能adc(上海贝岭研究报告)(11)

Soc 芯片和直流计量芯片将获得更多市场空间。随着国内厂商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 及智能电网对于电表综合功能要求的提高,单一功能的计量芯片将逐步被集成了 MCU 及 其他功能的 SoC 芯片取代,兼具 SoC 设计能力的厂商将在市场中取得新的机会。此外,由 于新能源、清洁能源和直流输电技术兴起,下游市场对直流计量功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各 厂商在直流计量芯片领域将获得新的市场空间。

2.5 EEPROM:小赛道存储 IC,国产迎头赶上

2.5.1 EEPROM:掉电后数据不丢失的存储芯片

存储芯片的种类繁多,根据存储芯片的功能、读取数据的方式和数据存储的原理可分 为挥发性存储器和非挥发存储器:挥发性存储器在外部电源切断后,存储器内的数据也随 之消失,存储容量较小但读取速度更快;非挥发存储器在外部电源切断后仍能够保持所存 储的内容,读取速度较慢但存储容量更大。 EEPROM(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是一种掉电后数据不丢失的存储芯片。 EEPROM 是支持带电可擦除的非挥发存储器,是一种即插即用的小容量可编写只读存储设 备,可以在电脑上或专用设备上擦除已有信息并重写,耐擦写性能至少 100 万次,主要用 于各类设备中存储小规模、经常需要修改的数据,具有体积小、接口简单、数据保存可靠、 功耗低等特点。

2.5.2 预测 2023 年 EEPROM 全球市场将达 9.05 亿美元

预测 2023 年 EEPROM 全球市场规模将达 9.05 亿美元。EEPROM 凭借其体积小、接 口简单、高可靠性、功耗低等优点,在手机模组、消费电子、工业、通讯、医疗等应用领 域需求明显。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摄像头的多摄配置和功能升级的趋势,EEPROM 市场 规模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根据赛迪顾问,16-18 年全球智能手机摄像头领域对 EEPROM 的需求量从 9.08 亿颗增长到 21.63 亿颗,与此同时,电表、小家电、汽车等领域的快速智 能化发展也拉动 EEPROM 市场规模快速扩大,预计到 2023 年 EEPROM 需求量将达到 55.25 亿颗。预测从 18-23 年,EEPROM 市场规模将从 7.14 亿美元增至 9.05 亿美元。

上海贝岭高性能adc(上海贝岭研究报告)(12)

2.5.3 汽车、工控端产品具备国产替代机会

汽车、工业级由 ST、ON 主导,以手机摄像头为主的消费级电子由国产企业聚辰股份 等主导。EEPROM 市场集中度较高,2018 年 CR5 达到 80.7%。整体而言 EEPROM 国产 化率较低,2018 年国内企业仅占据约 18.8%的市场份额。国内龙头企业聚辰股份专注于 EEPROM 细分领域;而境外企业均为大型综合半导体公司,整体业务体量较大,产品线覆 盖领域较为广泛,EEPROM 产品线在业务量中的占比较低。在 EEPROM 的下游细分市场 中,汽车级和工业级市场主要由意法半导体、安森美等境外企业主导,以手机摄像头为主 的消费级电子市场由聚辰股份等企业主导。

3. 内延外生,积塔加持,加速进击工业、汽车端

3.1 21 年泛工业类 IC 产品收入过半,汽车端进展迅速

优化产品结构,21 年泛工业类 IC 产品收入过半。2021 年,公司加快了 IC 产品向工 控、汽车电子应用领域的转型升级。2021 年,公司集成电路产品约 14.2 亿元销售额中, 一半以上属泛工业类市场;手机、电视等消费类市场产品占比低于 50%;汽车电子领域的 产品的销售虽然相对较小,但处于高速增长中。公司工业级、车规级电源管理芯片产品数 量持续增加,进一步提升了在工控、通信、汽车电子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的份额。 汽车电子领域多产品已完成车规认证并进入量产阶段,销售高速增长。面对国内汽车 芯片供应不足的问题,2021 年公司完成两款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其中一款 LED 驱动芯 片已获得客户认可,正在持续销售中;另有一款 2020 年通过车规认证的 LDO 产品实现批 量出货。此外,公司另有多款电源产品接到汽车电子客户的意向需求,预计 2022 年可以陆 续实现销售。目前,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产品业务的布局较为全面,涵盖的 IGBT、MOSFET、 EEPROM、LDO、DCDC、电压基准等多个产品系列的车规级产品均已实现量产,依托这 些产品,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不断拓展客户群,正在和多家新能源车、汽油车厂商推进业务合作关系,后续将在汽车电子市场持续发力。

上海贝岭高性能adc(上海贝岭研究报告)(13)

3.2 高端 MOSFET、IGBT 已产业化,功率器件放量弹性大

目前公司已掌握屏蔽栅功率 MOSFET、超结 MOSFET、IGBT 等技术,并实现量产。 2021 年,公司持续推进高端 MOSFET、IGBT 的开发和产业化,已推出先进的屏蔽栅功率 MOSFET、超级结功率 MOSFET 和 IGBT 产品,拥有覆盖 30~1500V 电压范围、10~150A 电流范围的多款细分型号,部分产品的参数性能可比肩国外一线品牌同类产品。其中,屏 蔽栅功率 MOSFET 相关产品已成功导入终端客户,并实现量产;应用 Trench FS 技术的 IGBT 相关产品已在终端客户实现设计导入,并开始小批量生产。

3.3 收购矽塔电子丰富电源管理 IC 品类

3.6 亿全资收购马达驱动及系统控制 IC 优质标的矽塔科技,有望与公司电源管理业务 板块形成协同效应。今年 3 月 29 日,公司发布出资 3.6 亿元收购矽塔科技 100%股权的公 告。矽塔科技产品中包括半桥驱动在内的栅极驱动芯片和公司电源类产品具有较好的业务 协同效应,可完善公司消费类 AC-DC 在高功率密度领域的应用,实现从控制器到半桥/全 桥的芯片国产化,丰富公司产品矩阵,为客户提供完整全面的产品服务。此外,矽塔科技 承诺 22-24 年度累计经审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 0.9 亿元,约占公司 2021 年扣非净利润的 22.6%,矽塔科技的并表可较大程度增厚公司净利润。

上海贝岭高性能adc(上海贝岭研究报告)(14)

3.4 兄弟公司积塔可助力汽车电子业务腾飞

公司和积塔半导体同属于华大半导体集团,业务协同,上下游资产流转顺畅。上海积 塔半导体有限公司专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特色工艺的研发和生产制造。华大半导体持 有积塔半导体 32.88%的股权,达到控股。公司和积塔半导体同属于华大半导体集团,为兄 弟公司关系,业务紧密协同。积塔半导体收购了上海先进半导体有限公司 100%股权后成 为国内主要晶圆厂,现在上海临港和徐汇建有两个厂区。根据积塔官网显示,积塔已建和 在建产能共计 28 万片/月(折合 8 英寸计算),其中6英寸 7 万片/月、8英寸 11 万片/ 月、12 英寸 5 万片/月、碳化硅 3 万片/月。

积塔半导体在汽车电子 IC 晶圆制造优势明显,可赋能上海贝岭车规级 IC 业务。积塔 半导体深耕汽车电子业务,拥有一流的技术研发团队和超过 30 年车规级芯片制造质量管理 和规模量产经验,已经通过车规质量体系 IATF16949 认证,是国内第一家通过国际汽车客 户 VDA 6.3 过程审核的 A 级汽车芯片制造供应商。积塔半导体是国内较早具备 SiC 功率器 件制造能力的企业,工艺技术平台覆盖 JBS 和 MOSFET 等,已建成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规级 650/750/1200V 碳化硅 JBS 工艺平台、650/750/1200V 碳化硅 MOSFET 工艺平台,积 塔半导体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可赋能上海贝岭车规级芯片业务。

4.盈利预测

产能及产能利用率假设:公司模拟、功率链双驱动,且加速业务向工控、汽车端转型, 并持续推进高端 IC 的开发和产业化,考虑到公司龙头地位与积塔半导体的良好合作关系, 我们预计公司 22-24 年合计年产能分别为 85、100、125 亿颗,预计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94.1%、98.0%、96.0%。

产销率假设:公司直销与分销两种销售模式双轮驱动,且在行业具备较强品牌优势, 产销顺畅,预计 22-24 年产销率维持高位,分别为 94.4%、94.9%、95.0%。

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基本假设:

电源管理 IC:(1)营收:公司成功收购矽塔科技,扩大产品品类,并表矽塔科技将 增厚公司电源管理 IC 营收和利润;此外,公司发力汽车电子市场,子公司上海岭芯已有 LDO、 DCDC 电源产品通过车规认证,并开始批量销售,看好车规级电源 IC 贡献新增量;考虑到 22Q1 以来,消费电子疲软,导致电源管理 IC 行业景气下行,预计公司产品平均单价会有 明显回调,一定程度拖累 22 年业绩增长,预计 22-24 年业务营收为 7.15/8.78/10.92 亿 元,同比分别增长 9%/23%/24%。(2)毛利率:预期 22 年毛利率同比将有较大幅度下 降,23-24 年随产品结构优化小幅提升,预计 22-24 年毛利率分别为 35%/36%/37%。

通用模拟 IC:(1)营收:计量 IC 方面,公司发挥传统表计计量芯片、SoC 芯片表计 周边芯片的市场优势,有望稳步提升市场份额,保证在国网及南网 2022 年招标的份额,看 好公司核心表计计量及 SoC 产品的推广带动智能电表周边产品的销售。此外,公司积极配合客户走向海外市场,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添砖加瓦,看好海外智能电网建设拉动公司计 量 IC 产品需求。信号链方面,2021 年,公司高速和高精度 ADC/DAC 产品在工业控制、 医疗成像、电网保护装置等领域实现小批量销售,并已为多家客户送样、设计导入,看好 公司产品顺利应用于工业整机,可快速实现国产替代。此外公司在物联网前端、标准信号 产品业务上也有丰厚积累。我们预计 22-24 年业务营收分别为 7.2/10.5/14.3 亿元,3 年 CAGR 达 42.9%。(2)毛利率:通用模拟 IC 多面向泛工业类客户,价格相对稳定,预计 未来三年毛利率为 40%。

非挥发存储 IC:(1)营收:公司 EEPROM 产品系列已经基本齐全,实现了容量从 2kbit 到 2048kbit,各种封装形式的全覆盖,关注后续公司研发新工艺应用在工业控制和 高可靠性应用领域;预计 22-24 年业务营收为 1.71/2.09/2.47 亿元,3 年 CAGR 为 11%。 (2)毛利率:公司 EEPROM 下游应用中手机模组镜头占比较大,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预 期毛利率较 21 年会有所下降,未来 3 年保持在 34%。

功率器件:(1)营收:公司已推出先进的屏蔽栅 MOSFET、超级结 MOSFET 和 IGBT 产品,目前各类产品已陆续进入功率电源、电机控制和锂电保护等市场,下游新能源、储 能等火热赛道将驱动业务高速成长,预计 22-24 年业务营收为 2.10/4.23/7.00 亿元,同比 分别增长 106.9%/101.2%/65.7%。(2)毛利率:公司产品已用于光伏逆变器、新能源汽 车,火热下游驱动业务高速成长,且未来超结 MOSFET、IGBT 放量将优化产品结构,预计 22-24 年毛利率稳步提升,分别为 28%/32%/34%。

微电子贸易:(1)营收:预测以 10%的增速稳定增长,22-24 年业务营收分别为 5.90/6.49/7.14 亿元。(2)毛利率:受益于人民币贬值,预计毛利率较 21 年有所提升, 未来 3 年保持在 15%。

总营收:21 年公司实现营收 20.24 亿元,预计 22-24 年分别为 24.77、32.86、42.68 亿元,21-24 年,营收 3 年 CAGR 为 28.2%。销售毛利率:预计 22-24 年分别为 32.3%、 33.5%、34.5%。

期间费用率关键假设: 销售费用率:IC 产品矩阵拓宽,逐年加大销售投入建设渠道,销售费率保持稳定。 管理费用率:高收入增速,管理费率小幅收窄。 研发费用率:加速业务结构转向工业、汽车端,保持高研发投入,预计研发费率保持 8%。 财务费用率:公司账上有大量现金,利息收入高,且资产负债率低,利息费用少。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