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护城河是活水么(西安皂河与)
西安地铁一号线,西端有皂河一站,最近试运行期间,有人对“皂河”的写法提出质疑,问到底应该是“皂河”还是“氵皂河”。近日专门解释,经专家考证,就是“皂河”,不带水旁。这显然是对的。皂河之“皂”,的确没有水旁。
“皂河”名称,最早出现在清乾隆《西安府志》中,该志卷五《大川志》称: 《长安志》:潏水东自万年界流入交水。又漕河在咸阳县南十五里,自万年界来,经咸阳入渭。一名漕水,《寰宇记》:漕水即沈水。一称坑河,《游城南记》注:潏水今不至皇子陂,由瓜州村附神禾堑,上穿申店。而原愈高,凿原而通,深至八九十尺,谓之坑河。一名皂河,《通志》:即漕河之讹。自牛头寺入县境西北之八丈沟,一分流为通济渠,一西北流经三桥镇入渭。
嗣后清嘉庆《长安县志》卷十三《山川志》上,也是如此:皂河与潏水同出咸宁义谷,经皇子陂至韦曲西入县界。皂水与潏水同源自大义谷口,西北流分为二,一自东岸北经流胡公堰为皂河,河上承胡公堰水及潏水枝津入长安界,即樊川西境。
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卷五《地理考下》同样如此:皂水即潏水之下流。自咸宁皇子陂入境,西北流十五里有渠注城池。又三十里绕汉城故址名皂河湾,折而东北流十七里,复至咸宁县境入渭。
(当年的《西京日报》,繁体竖排版)
(西京市城内规划图)
(西京市行政图)
就是西京筹备委员会《西京规划》(约成于(1941年),也是这样写法:八曰皂河,亦名藻河。上游即潏河,西北流至丈八沟南会碌碡堰水立闸,又分为二:一东北流入城,名西龙渠,亦名通济渠;一由闸口放水南流,复自西而折北,为皂河正身,经汉故城入于渭。其上游多因灌田,下游遂常淤塞焉。
所以客观地讲,“皂河”这个站名起得有根有据,大家对此应该不存什么疑问。然而此疑消矣,彼疑起矣。既然此字就是“皂”字,为何大家会提出到底是“皂”还是“ ”字的问题呢?原因是解放之后,不知自何时起,皂河忽然被写作“ 河”,无水之“皂”居然被加上了水旁,以致武伯纶先生《西安历史述略》如此写法,新编《长安县志》《未央区志》如此写法,《西安市志》也是如此写法。语云“三人成虎”,权威的《述略》和权威的县区市志都这样写它,普通市民如此写法,如此发问,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现在的问题是,其始作俑者,尚不清楚。依照语言形成流变的规律,此事想必也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过程,而其所以如此写法,估计也是见“河”思齐,看到“八水绕长安”的渭河、泾河、浐河、灞河、沣河、涝河、潏河、滈河,无一不带水旁,故而想当然地或灵机一动,给其加上三点水,以求整齐,殊不知如此一来,整齐的同时却远离了根本,让人误以为其原本就是这种写法。这次一号线站点之设和晚报的适时答疑,正好于此也起了正本清源、救正视听的作用,之后有关著作,是否也当由此回改或重写才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