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十年资助22名学生(保安资助学生17年)

大学保安“装富”17年如果不是说漏嘴,程师傅“装富”17年的事,或许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老人十年资助22名学生?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老人十年资助22名学生(保安资助学生17年)

老人十年资助22名学生

大学保安“装富”17年

如果不是说漏嘴,程师傅“装富”17年的事,或许永远不会有人知道。

程师傅来自浙江农村,今年60岁。2003年4月,通过招考,他成为杭州电子科大一名保安。

这些年来,他一共资助了6名学生,总金额超过10万元。

生于农家,初中没毕业的程师傅,怎么做到资助这么多学生的?答案还得从17年前说起。

17年前的一个夜晚

2005年9月深夜,程师傅正在学校门口值班,两位男子下了出租车,急匆匆地来到程师傅面前。

年长的男子说,他是送孩子来学校报名的,没想到借来的6000元学费被偷了,只好连夜打车先来学校,想向程师傅借个车费钱。

程师傅二话不说,把二人的打车费付了。

接下来几日,程师傅了解到,这名新生来自边远地区的贫困家庭,学习刻苦努力,学费也是找亲朋好友凑的。

程师傅悄悄地帮他交了学费,又从自己工资里每月省出几百元,一直资助他到大学毕业。

如今,这个孩子发展得很好,也知恩图报,经常给程师傅买东西。

“装富”打消学生疑虑

在食堂做安保工作时,程师傅注意到,有一个学生总是独自坐在最边角,每次就点一个最便宜的素菜,而且衣服几乎没有换过。

程师傅判断他家境不好,一番询问下来,也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当时我提出想资助他,但他看到我是一名保安感觉非常疑惑,好像在说‘保安哪里有钱资助我’。为了打消他的疑虑,我说自己以前是做生意的,有钱,让他大不了毕业以后赚钱还我。”

程师傅说,如果不“装富”,很多人是不愿意接受资助的。

现在,这个被资助的学生也已经工作,想要报答程师傅,但也被“无情”拒绝了。

另一名被资助的学生,是程师傅在篮球场“找”到的。

“当时我看到一名男生在球场边哭泣,就上去问他,原来是父亲出车祸去世了,母亲改嫁。我对他说,困难总会过去的,上学花钱的事我来帮你解决,后来边资助边开导他,这个孩子后来毕业进了互联网大厂。”

同事:他从未提起过

17年来,程师傅从工资中挤出十余万元,先后资助了6位大学生,最多的时候同时资助三名学生。

程师傅不光在经济上支持被资助的大学生,还会给他们当“人生导师”,用自己的人生阅历,给孩子们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为了保护孩子们的隐私,资助款都是现金,从不微信转账。

直到几年前的一天,学校保卫处领导要将程师傅调离食堂保安的岗位,程师傅情急之下说漏了嘴,大家才知道这件事。

杭州电子科大保卫处的朱老师告诉记者,程师傅多年来资助学生的事,大家略有耳闻,但不知道他竟付出了这么多,他也从未主动提起过。

朱老师说,程师傅是单位有名的“铁公鸡”。对外“装富”,对自己则省吃俭用。

每天早上在学校食堂吃2元钱的早餐,中午学校给保安管饭,晚餐在学校食堂只花十元钱左右,一个月只花400元左右,剩下的贴补家用和资助孩子们。

这几年有他资助过的孩子回来看他,他也拒绝孩子们带他去大饭店,让孩子们能省则省。而程师傅自己家的孩子培养得也不错,已经研究生毕业了。

接受采访时,程师傅始终不愿透露姓名,也反复强调不要曝光他的照片,在他看来,做这点事情,没什么值得宣扬的。

对于程师傅的善举,很多网友深受触动地说,“这才是一个真正富有的人”。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以微薄之力低调助学,为坚持行善17年的程师傅点赞!

“不想让他人知道”的善意,比金子还要珍贵10月19日,记者联系到了程先生所在的保卫科负责人朱芳,她表示,程先生来自农村,今年10月即将退休,虽然此前听说过他多年坚持资助学生的事,但也是这次被网友曝光后,她才知道程先生为此付出了这么多。

媒体在报道善举事迹的时候,自始至终说的都是“程先生”,我们相信,不是媒体无法获得“程先生”究竟叫什么,最大的可能就是“程先生”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姓名。

就像这家学校介绍的那样:他从未主动说过资助学生的事,他是我们学校的保安,年纪很大了,谁都没想到他竟资助了这么多学生!

无疑,这次“保安程先生17年资助困难学生”的事迹,之所以能够进入公众视线,是因为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发帖“泄露了秘密”。到引发全国网友聚焦,学校才知道了消息。在这里笔者并不是想表达“学校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毫不知情”有什么问题,而是想说的是,“保安程先生”助人为乐,却“不想让他人知道”的善意,比金子还要珍贵。

通过学生的描述,我们大致可以获得这样的“善意走线”:“保安程先生”最早于2005年开始资助学生,至今有6名学生受益,最多时他同时资助了3名学生。

“保安程先生”今年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老家在浙江农村,陆陆续续他资助困难学生的资金投入10多万元。他的人生信条就是: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一个自己收入也不高的人,一个在异地他乡辛苦打拼的人,能够做出如此“感人义举”,岂能不让人动容。这种善行义举拨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心灵最深处的琴弦。

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的爱心是无限的。“保安程先生”资助学生17年就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的能力有大小,人的收入有多少,可是爱心是无价的,只要我们心怀善意,只要我们心揣善良,我们就一定能用微薄的力量点燃希望的火焰。那些受到资助的学生,他们经历了“爱心的温暖”,今后走上社会,也能“延续心房里的温情”,继续去温暖他人、温暖社会。心里装着善良,就连人生都会是温情而多情的。

而这种“善意的释放”,温暖的何止是他人,也包括自己。就像“保安程先生”那样,他或许没有山珍海味可以吃,可是他的生命却是精彩的,他的人生却是有意义的。毕竟,助人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为别人撑伞的人拥有一片晴天

和许多默默做好事,帮助他人的人一样,程师傅第一次资助大学生,也是出于偶然。他在学校做保安时,遇到有位家长送孩子来报到,但是6000元的学费却被偷了。这位学生家里条件不好,学费本来就是跟亲朋好友借的,遇上这种变故,更是雪上加霜。程师傅不但帮他们垫了路费,而且在交流过程中萌生了为他付学费的想法,后来就一直资助了他四年。

做好事产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可能的确会让人“上瘾”。那以后,程师傅开始主动在学校的各个角落,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主动与其交流,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并慷慨解囊,伸出援手。因为程师傅是个保安,很多学生会觉得他自己生活也不宽裕,不愿意接受他的资助,他就谎称自己以前是做生意的,有很多钱,让学生只管拿去用,以后毕业了再还都行。但事实上,他资助的很多学生,后来发展得不错,想要还钱给他,都被他拒绝了。在程师傅看来,守护好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让他们能专注学业,学有所成之后回馈社会,就是他得到的最好的回报。

细数起来,程师傅的确也不算是做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比起很多大慈善家来说,他20年来资助学生10万元的金额也真的不算多,但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坚持一直做好事。他对于很多学生的帮助,可以说是举手之劳、细水长流,10元、100元、500元,能帮的时候就帮一些,不在乎数字,也不拘于形式,因为他没有将此当成一个值得标榜的成就,或是什么了不起的壮举。他所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但所释放的善意却是无限的。将助学做成了习惯,做成了乐趣,殊为不易。也正是这样的寻常的、日常的、不至于过度自苦的爱心,让人感觉距离很近,可亲可感,更容易传递出去,对他人形成感染力,让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芒,让一朵花开出一整个春天的灿烂,让一个微小的善行使世界变得更好一些。

相信那些被程师傅省吃俭用资助过的学生,一定不舍得浪费光阴,虚度年华,因为他们知道,之所以能够不惧风雨的前行,是因为有人帮他们撑着伞。而程师傅却觉得,捐资助学给他带来的收获更大,孩子们一声声亲切的呼唤,毕业之后也断不了的情感牵系,人与人之间善意地延续和流动,这些都是比物质金钱更为重要,更为珍贵的东西。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无私善良的人存在,我们才会觉得脚下有力,眼里有光,才会觉得一切奋斗和努力都是创造希望的过程。

从程师傅的话语中,可以读出,他助学的初衷是尊学重教,因为自己没能有读书深造的机会,所以会觉得大学生如果因为缺钱而影响学业,那就太可惜了。这是一种令人动容的共情力,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会想着给别人撑把伞。替人撑伞的人,或许自己会淋湿,但也一定会收获来自他人的一条毛巾,一碗热汤,一句关怀,人与人的相互扶持,就是彼此撑伞、彼此关照的意义。每个人都在雨天替他人,替自己撑起一把伞,撑起的就是一方安宁,一片晴天。

与程师傅一样,并不富裕的他们也选择帮助别人——

周口“最美农民工校长”马刚:心怀大爱无私奉献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些年学校就是从这些基本要求做起的。”周口最美农民工校长马刚说。

一直以来,这位靠打工搬砖办学校的“农民工校长”马刚,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支撑起了一个充满传奇的乡村学校,并资助培养了一群“文武双全”的孩子。

据悉,2001年,在回乡照顾母亲期间,马刚看到家乡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照顾、缺少良好教育的状况后,便毅然放弃了一个在外工作的好机会,回到自己的故乡项城市官会镇,并在朋友的帮助下,马刚投资近200万元创办了项城市官会镇昌福学校,又担任起了该校校长。

心怀大爱

返乡创办留守儿童学校

据马刚回忆,昌福学校刚成立的时候,项城市官会镇高庄村、范桥村、徐庄村等10多个行政村,每年都有近千名孩子在昌福学校学习。其中,很多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他们的爷爷奶奶大多年老体弱,照顾他们也都是力不从心,孩子们真的是缺少父母的爱。”马刚说道,他对这些孩子更加怜爱,所以经常会带些生活用品到这些孩子家看望,还免去了他们的学杂费和食宿费。

“再难,也要坚持下去。”马刚咬了咬牙说。虽然办学并非那么容易和简单,但令马刚欣慰的是,这些年昌福学校培养出不少人才,曾跟随马刚习武的申豫强,在国际散打比赛中获得冠军;学生刘军杰,在汉字类竞赛节目——《汉字英雄》全国大赛中晋级为“汉字秀才”;学生秋菊,登上央视三套,讲述励志成长故事,其超强的背诵能力让人印象深刻等,这些都让马刚看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和努力所得到价值及意义。不仅为了留守儿童兴办学校,马刚还一直关爱孤寡老人,每年中秋节、春节,他都会带着礼物看望慰问附近村庄100多位孤寡老人,把温暖时时带给他人。

无私奉献

打零工维持学校资助学生

几十年来,马刚心系慈善、造福社会,先后资助了数千名困难儿童和几百名孤残儿童。他不仅免除孤残儿童所有费用,还资助他们上高中、读大学。

“孩子没钱上学,学校把学费免了,没钱吃饭,让孩子免费吃,没衣服,免费发衣服。”一位家长这样描述孩子在昌福学校所受到的照顾。

昌福学校老师王连云说道:“马校长为了学校和孩子,无奈之下,曾找到当地一些有爱心的农民工,组建施工队伍,自己当包工头,带领农民工在外地承接工程,用接工程赚的钱维持学校的各项开支。”

据王连云介绍,马刚为了多挣点钱,和其他工人一起扛水泥、运材料、爬脚手架,累得实在受不了了,就躺在沙土堆上打个盹儿。

多年来,马刚就是靠组织农民打零工来维持学校的开支和困难学生的生活。每当拿到工程款后,他立即脱掉又脏又破的工作服,把脸洗干净,到商店买来孩子们所需的生活、学习用品,满脸笑容地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就这样,马刚在工地、学校,农民工、校长的位置和角色上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坚持着。

“为了给那些亲情缺失的孩子们一个‘家’,让孩子们有学上、有书读,再苦再累,都值得。”马刚说。

马刚的善举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多年来他一直履职尽责,积极践行使命担当,先后获得第五届“河南省道德模范”“全国关心下一代爱心大使”“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 等荣誉,并荣登“中国好人榜”。

2021年,马刚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这也让他守护乡村教育的信心更加坚定。20年来,马刚把孩子们当作自己的儿女,精心安排学习、料理生活,定期添置新衣和学习用品,教育他们做人的道理。在节假日,马刚还会把留守孩子的爷爷奶奶接到学校,一起叙亲情。

每一个正能量的地方都能看到马刚的身影,尤其是在抗击疫情、防汛救灾等重大事件中,“农民工校长”马刚逆行而上、爱心驰援。他说:“虽己难、心不安,走进灾区,见到乡亲,心才安。”

“我愿意用一生心血,为这群孩子的健康成长‘铺路’。”马刚和他资助过的孩子们亦师亦友,同时他们的故事也感动了很多人。

离职前,保洁员将工资捐给贫困大学生

自己穿的是别人不要的旧衣服、旧鞋子,但在离职前,却把工资捐给了贫困生,还资助了其中的两个人,她是大学里一名普通的保洁员。这位同学们口中的“阿姨”,其实是一位面容姣好的“80后”。虽然在学校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是她带给同学们的影响却不小。

她的鼓励让同学们

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她把自己最后一个月的工资捐给学校,但却不想透露自己的名字,同学们都叫她“小梦阿姨”。

打扫卫生的时候,小梦发现同学们遗失的物品,就帮助他们保管好,有同学丢了物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梦。一来二去,小梦就和同学们熟络起来,还被同学们拉进了公寓微信群,大家有事儿,就在群里@小梦。

有一次,小梦发现有同学把纸壳箱整齐地放在了垃圾桶边,她马上拍照晒图,在群里表扬道:“这是谁家的小孩?太值得表扬了,太感谢了。”

没想到这之后,她常能看到垃圾桶边高高摞起的纸壳箱,没有垃圾桶的时候,同学们会自发用大塑料袋装多余的垃圾而不是随地乱倒。

小梦有时会给同学们发一些金额不大的红包,手气最佳的同学所在的寝室可以获得一次打扫宿舍的机会。“因为同学们的体谅帮我节省了很多时间,我也想回馈他们,男生不太会收拾屋子,我就在他们允许的情况下,帮他们擦擦玻璃、拖拖地。”小梦说。

公寓四楼的窗台

变成“爱心流动驿站”

“孩子们,如果再有不要的衣服裤子还有鞋子,请不要扔进垃圾桶,放在窗台上。我把衣服整理干净全部送给来学校的施工人员。”小梦在群里说。

小梦说,送人东西时一定要尊重对方,并且是不图回报的。她注意到楼层里有的同学生活比较节俭,洗脸盆裂了,就把肥皂放在塑料瓶子里,她也会留心为学生们寻找可以替换的物品。

“四楼北侧卫生间窗台,放着两个大盆、一个小盆,还有一个垃圾桶都已经刷干净,如果哪位同学需要,可以大大方方过来直接取走,不用不好意思。这些都是做好事不留姓名的同学放这里的,愿爱心传递,温暖每一个人的心田。”

在小梦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15公寓四楼的窗台成了“爱心流动驿站”。

被学生的“礼物”感动

她决定长期资助贫困生

一天早晨,一位同学加了小梦的微信,问她在哪儿,小梦以为同学是丢了什么物品,没想到打开门,学生把一个礼包塞给她,说了句“阿姨你辛苦了”就走了。她打开一看,里面有滚烫的粽子,还有一只烧鸡。“我都没来得及问他叫什么。”小梦眼眶湿润了。

因为家庭原因,小梦不得不暂时离开这个让她感觉温暖的地方。离职前,她决定把最后一个月的工资捐给同学们。小梦的朋友们知道后,大家一起凑了3030元捐到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帮扶贫困生。

其实这些朋友们小梦都不曾谋面,称网友更为贴切,但是他们无条件信任小梦,因为在此之前,小梦带着大家做过很多好事。5年前,小梦得知两位亲友相继在同一个路口因车祸去世,她就决定在这个地方安装路灯和爆闪灯。同时,她还联系爱心人士在附近村屯有交通隐患的街口安装了路灯、减速带等设施。

从修路、修桥,到帮助流浪猫狗,小梦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好心人,她组织的群已经达到了上千人。这次群友们决定和她一起资助哈工程的贫困生。“我们决定资助两名同学,解决他们大学期间的学费,帮助他们减轻压力。”小梦说。

(综合来源:澎湃新闻、央视网、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极目新闻、周口日报、映象网、哈尔滨新闻网、人民资讯)

原标题:“保安资助学生17年”,最动人的不是10万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