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见深的下场(明朝那些事儿之两度封太子的明宪宗朱见深)

明朝朱见深的下场(明朝那些事儿之两度封太子的明宪宗朱见深)(1)

宪宗朱见深画像

大明王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国,国号洪武历经惠帝朱允炆,、太宗朱棣,国力强盛“八方来朝”,后再经历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开创大明朝唯一的“仁宣之治”,此时的国力达到了大明朝的顶峰,“八方来朝”、“四面来贺”,附属国多如牛毛。到明英宗朱祁镇这一朝,积累的国力因为“土木堡”之变,英宗御驾亲征被擒而土崩瓦解,迅速衰退。虽然明英宗朱祁镇在“夺门之变”之后重新登基,“励精图治”、“呕心沥血”但难挽“颓废之势”,最后皇位传到第七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手里已经是“内忧外患”,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让其头疼不已。但是想想自己两度被立为太子,本该是别人的皇位最后还是传到了自己手里,也平心静气地思考着该怎么治理这大明的江山。

明朝朱见深的下场(明朝那些事儿之两度封太子的明宪宗朱见深)(2)

宪宗画像

正统十二年(1447年)十二月,朱见深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母亲是孝肃皇后周氏,也就是英宗皇帝的周贵妃,并非钱皇后。正统十四年(1449年),未满两岁的朱见深被立为皇太子。这也是大明朝中唯一的最小的太子,可见英宗皇帝对这个长子的宠爱。但是这一年,北元分裂的瓦剌部,在太师“也先”带领下南犯直逼大同。明英宗不顾群臣反对,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反对执意御驾亲征。皇帝出征,谁来监国呢?于是按照皇太后的旨意,立幼小的朱见深为皇太子。太子监国,皇太后辅政。不料“土木堡之变”后,朱见深的父皇英宗朱祁镇兵败被瓦剌俘虏。

明朝朱见深的下场(明朝那些事儿之两度封太子的明宪宗朱见深)(3)

宪宗画像

为免瓦剌借皇帝的名义骗开关防,直捣京都,更为了避免国无长君,社稷危也。于谦等大臣纷纷与皇太后商议,决定拥立皇帝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皇帝,遥尊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于是朱祁钰登基,改元景泰,是为明代宗景泰帝,还是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

明朝朱见深的下场(明朝那些事儿之两度封太子的明宪宗朱见深)(4)

宪宗影视剧照

瓦剌阴谋破产,大怒之下攻打北京。京城守军在兵部尚书于谦带领下,抵挡住瓦剌的攻势。各地勤王部队接连赶到,瓦剌堪见实力悬殊退兵漠北。于谦在景泰帝的带领下,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使得“大厦将倾”的明朝重获新生,继续谱写着它的历史。

明朝朱见深的下场(明朝那些事儿之两度封太子的明宪宗朱见深)(5)

宪宗画像

景泰帝朱祁钰登基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后,尝到了当皇帝的甜头,更尝到了权利的滋味,坐拥大明江山的美感。并不想下台。也并不想去接明英宗回朝,接回来必将皇位还给自己的兄长,这又怎么愿意的。后来瓦剌的也先也不是糊涂人,明白明英宗已无任何利用价值,杀了又怕激起明朝的仇恨,举国之力远征瓦剌也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遣使者与明朝义和,表示愿送回英宗换取一些金银珠宝。景帝朱祁钰虑及皇位不保,不愿接回英宗,在于谦与群臣的劝说下,最后应允讲和,接回太上皇。八月,被俘一年左右的明英宗被放了回来,明英宗被放了回来,明代宗极其不愿。下令将英宗软禁在南宫七年之久。从此英宗朱祁镇与钱皇后在南宫与世隔绝,过得“心惊胆战”就怕被自己的弟弟杀害。而这时的英宗朱祁镇自己都照顾不好,就更照顾不了自己的这个儿子了。

明朝朱见深的下场(明朝那些事儿之两度封太子的明宪宗朱见深)(6)

宪宗画像

景泰三年(1452年),景泰帝见自己的儿子长大,有意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于是将皇太子朱见浚被废为沂王。景泰帝废掉侄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可惜天不随愿,没想到第二年,朱见济就夭折了,当时景泰帝都快风陵,心悲地追封朱见济为怀献太子。

明朝朱见深的下场(明朝那些事儿之两度封太子的明宪宗朱见深)(7)

景泰帝画像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明代宗病重。大臣石亨、徐有贞等人撞开南宫大门,迎明英宗复位。史称“夺门之变”或者“南宫复位”。明英宗复位后,废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为郕王。是年改元“天顺”,意思也很明白,顺应天意。再次立他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没多久,明代宗病逝,英宗给他个恶谥,叫戾。不但如此,连早已夭折的怀献太子朱见济都被追废为世子,直至明朝灭亡都没有再承认过这个太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失而复得,然而幼年卷于皇位之争,被景泰帝废为世子,差点被杀害,精神压力极大,因而落下个口吃的毛病。可想而知小小年纪被政治左右,见证了失势的落魄,生死一瞬间,在心里是多大的创伤,所以安全感全无。 才有后面独宠年龄堪比自己母亲的“万贞儿”事件的发生。

明朝朱见深的下场(明朝那些事儿之两度封太子的明宪宗朱见深)(8)

宪宗画像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明英宗病重。由11岁的皇太子朱见深摄政。二月二十三日,明英宗驾崩。次日,皇太子朱见深继位,次年,改年号为成化,史称明宪宗。三月,应英宗遗诏,尊明英宗皇后为慈懿皇太后,其生母周氏为皇太后。五月,葬明英宗于裕陵。自此,两度被立为皇太子,差点被叔叔灭杀的朱见深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明朝朱见深的下场(明朝那些事儿之两度封太子的明宪宗朱见深)(9)

宪宗影视剧照

朱见深登基后,因为早期的政治变化,造成了心里极大的阴影,极度缺乏安全感。后来极度宠幸“万贞儿”万贵妃,便是由此而出。因为当时朱见深被景泰帝废除太子之位,惶惶不可度日,每天都生活在担惊受怕中,幸好万贞儿这位宫女陪伴。有了这一段经历,登基后的朱见深更是想立万贞儿为皇后,最后被母亲周太后阻挡,最后封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贵妃。可以和唐明皇的杨贵妃相比。并且专门设立机构为万贞儿烧制一种瓷器------“成化鸡缸杯”。现而今成为了“国之重宝”,不可一世。所以就看出成化皇帝有多宠爱这个万贵妃了。

明朝朱见深的下场(明朝那些事儿之两度封太子的明宪宗朱见深)(10)

成化鸡缸杯

万贵妃依仗着成化皇帝的宠爱在朝中无法无天,培植亲信,分封亲属,甚至左右朝政,而朱见深却视而不见。这时朱见深设立“西厂”锦衣卫,培植自己的宦官体系,实则是给万贞儿驱使。西厂督公“汪植”便走上了历史舞台,成了与东厂平起平坐的宦官首领。宪宗皇帝不吸取父亲英宗皇帝的教训,让宦官当政,造就了诸多“冤案”,也为明朝的中后期衰落打开了序幕。

明朝朱见深的下场(明朝那些事儿之两度封太子的明宪宗朱见深)(11)

万贞儿画像

宪宗皇帝登基后为了缓和与文臣集团的矛盾,也感念自己叔叔保护北京城不至于亡国的功劳上为其平反,以德报怨,恢复代宗帝号,重修代宗陵寝。还平反了于谦冤狱,恢复了于谦之子的官职。博得了朝野的一片称颂之声。

明朝朱见深的下场(明朝那些事儿之两度封太子的明宪宗朱见深)(12)

影视剧宪宗和万贞儿剧照

宪宗皇帝晚年的三大弊政导致了明朝内部的矛盾加剧。

设立西厂,一方面是扩大了明代特务的职能与侦察范围,侦察的地点不限于都城、地方,而遍及南北边陲各地,这是此前的东厂所没有的;另一方面,无疑加强了皇帝对于特务组织的偏爱心理,特务组织的存在,使原本属于厮役之流的旗尉,得以肆意凌辱大臣,也算是明代的创举了。

明朝朱见深的下场(明朝那些事儿之两度封太子的明宪宗朱见深)(13)

影视剧宪宗和万贞儿剧照

设立皇庄,开了明代土地兼并的先河。朱见深的皇庄,很快就遍布顺义、宝坻、丰润、新城、雄县等处。上行下效,皇帝既然带头兼并土地,藩王、勋戚、宦官也请求皇帝赐土地,于是有王田、官庄。嘉靖初年曾在表面废止皇庄,改称官地,但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因此,宪宗设置皇庄的做法,无疑在与民争富,是在毁坏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

明朝朱见深的下场(明朝那些事儿之两度封太子的明宪宗朱见深)(14)

宪宗和万贵妃剧照

设立传奉官,“传奉官”是当时人们称呼那些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很明显,这违反了正常的手续,却只是为了满足皇帝或者后宫中某个妃嫔或宦官的愿望。从而大大地败坏了吏治。

明朝朱见深的下场(明朝那些事儿之两度封太子的明宪宗朱见深)(15)

宪宗画像

宪宗皇帝早期亲力亲为,为国家社稷劳心劳累,但是后期私欲膨胀,加之受“万贵妃”左政,使得国内矛盾积极膨胀,军事实力也大大削弱。最后留给自己儿子明孝宗朱佑樘是一个极大的烂摊子,国力一顷而下。难挽大明的国威和昔日的辉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