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过期的奶粉能不能喝(明星的娃也会喝到过期奶粉)
3月3日,微博上一对明星夫妇不小心购买到太多临期奶粉,造成宝宝后期食用了已经过期一个月多的奶粉。这对于妈妈而言是非常痛心的,不确定自己的宝宝会不会因为过期奶粉而生病。在平时生活中,部分妈妈也会遇到这类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如果宝宝不小心喝到过期奶粉怎么办以及如何避免囤到日期陈旧的奶粉吧~
01
宝宝不小心喝到过期奶粉怎么办?
作为妈妈,我们不要过度恐慌,毕竟过期≠变质。
保质期,通常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如食品的风味、口感、安全性等各方面都有保证,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未到保质期、储存合理且未经过暴力摔碰的产品是可以继续食用的,也就是说宝宝可以食用临期产品。
刚过期的产品会立马变质吗?其实并不是,过了保质期只是意味着厂家不再担保其品质,是否变质取决于它的贮存条件,这一条件可以从奶粉罐上查看:
宝妈判断一罐过了保质期的产品是否变质还需要从外观、颜色、口感、味道等多个维度来判断。所以如果宝宝不小心喝到过期奶粉,妈妈第一时间需要判断奶粉是否变质,可以通过以下4步判断。
第一步:闻气味
×变质气味:霉臭、酸臭、哈喇味;
√正常气味:奶香味、乳香味。
第二步:看颜色 看溶解性
×变质颜色:颜色不均,表现为深深浅浅,暗沉无光泽、灰色、暗黄色、有硬块;
√正常颜色:乳白色或乳黄色;
×变质冲调:冲调后溶液可能迅速分层;
√正常冲调:呈现正常的悬浊液
第三步:听声音
×变质声音:摇晃奶粉时,可以听到“沙沙”声;
√正常声音:变质结块的奶粉摇晃时,可以听到闷闷的“嘭嘭”声。
第四步:尝味道
×变质味道:奶粉特定的乳香味消失,同时还带上酸涩味、苦味等;
√正常味道:口感正常、舒适,有清淡的乳香口感。
如果宝宝已经喝了过期奶粉,即使妈妈在观察这罐过期奶粉时,并未发现有变质迹象,也仍需要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是否出现吐奶、腹泻等症状,如果宝宝一切正常,并且精神状态良好,那妈妈就不用担心了;如果宝宝出现频繁吐奶、腹泻,需立即送往医院,不要拖。
02
如何避免囤到临期奶粉?
虽然临期产品可以食用,但在很多妈妈的眼里,临期产品的新鲜程度会有所下降,而且如果像这位明星妈妈一样不小心一次性购买太多临期产品,那就容易发生购买时没有过期,但一段时间后喝的时候才发现过期了的情况。学会下面3个方法,避免囤到临期奶粉!
方法一:囤奶粉要适量
据奶粉智库的粉丝妈妈们囤奶粉情况,大部分会囤2~3箱(12~18听),甚至还有囤6箱(36听)的情况,但实际上妈妈不需要囤那么多奶粉在家。如果妈妈担心断货,1~2箱(6~12听)就足够了。比如宝宝喝的是普通奶粉,可以囤6~12听在家(非过年时期);如果喝的是特医食品,那么可以囤15~30听在家,注意这里的特医食品一般为小听装(400g)。这样既能保证不让宝宝喝到过期产品,也能让妈妈少花一点钱。
方法二:囤奶粉尽量选择在母婴店
由于大部门产品会推出“多买多送”的活动,即买得越多越优惠,很多妈妈对此都会心动。那么此时妈妈就可以在母婴店拿货,因为现在大部分的母婴店可以让一次性购买多罐奶粉的家长选择分批拿货,需要取货时直接到店,凭电话号码或购买凭证取奶粉,进而解决了囤奶粉可能出现的效期陈旧的问题。
方法三:奶粉到家,仔细查看保质期
如果妈妈选择在网上购物,那奶粉到家一定要仔细查看保质期,如果确实是临期产品(保质期不足1~3个月),那妈妈不要图省事,一定要换掉多余的奶粉。比如还剩3个月就过期了,结果妈妈囤了18听,按正常宝宝的食量,一个月4箱,那妈妈至少要退掉10~12听,只留6~8听。当然了,如果妈妈不放心,可以选择全部退掉。
此外,临期产品到家也要通过上述讲的4个方面来判断奶粉性质,毕竟快到保质期了,其营养性质可能会因为存储条件的改变而发生较大变化。
03
总 结
很多妈妈都是第一次当妈,关于宝宝喂养的细节知识点都不清楚。一旦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发生“失职”,那其实最难过的是妈妈。针对不小心误食到过期奶粉这件事情,奶粉智库有三点建议:
1:妈妈在购买奶粉时一定要仔细查看奶粉保质期,如果囤奶粉,建议在母婴店购买,这样更能保障产品的新鲜程度;
2:如果宝宝不小心吃到过期奶粉,一定要第一时间判断奶粉是否变质,宝宝是否出现频繁吐奶、腹泻,如果发生了,妈妈就不能掉以轻心,及时去医院检查,医治;
3:奶粉智库不建议妈妈购买临期产品,毕竟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在营养上也会有一定的流失。当然,临期产品会相对更加便宜,如果家庭确实有需要,那就需要控制囤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