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李白苏轼图鉴(历史上的那些神童)

来源:新华日报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自古英雄出少年,长江后浪推前浪,在人文荟萃的江苏大地上,流传着很多“神童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辛弃疾李白苏轼图鉴?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辛弃疾李白苏轼图鉴(历史上的那些神童)

辛弃疾李白苏轼图鉴

来源:新华日报

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自古英雄出少年,长江后浪推前浪,在人文荟萃的江苏大地上,流传着很多“神童故事”。

东汉末年的苏州人陆绩担任过郁林太守,曾作《浑天图》,注过《易经》。他从小就是神童,学习非常勤奋。陆绩的父亲陆康当过庐江太守,和袁术有交往。六岁时,陆绩跟随父亲到九江拜谒袁术。袁术很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用橘子招待他。临行之前,陆绩礼貌地向袁术辞行,一弯腰,怀中滚出了两只橘子,袁术笑道:“你来做客,为什么要偷藏我的橘子呢?”小陆绩不慌不忙地回答:“这橘子很好吃,我想带回去给母亲尝尝。”陆绩又聪明又孝顺,这个“怀橘遗亲”的故事成为古代孝亲典范,被列入了“二十四孝”之中。

三国时,建业(南京)是东吴的首都。《三国志》等史料记载了孙亮、孙登、诸葛恪等东吴军政人物幼年时的智慧故事。

诸葛瑾之子诸葛恪从小就是神童,“诸葛恪得驴”的故事广为流传。《三国志·吴书》载,一次,孙权大宴群臣,诸葛瑾(字子瑜)带着儿子诸葛恪参加。诸葛瑾是个长脸,经常被别人取笑。孙权命人牵来一头驴,在驴的面部贴上一长长的纸条,上写“诸葛子瑜”。群臣哄堂大笑,诸葛瑾非常尴尬。此时,只见小诸葛恪不慌不忙,要来一支笔,在“诸葛子瑜”后面添上了“之驴”两个字。人们再次大笑,这次不是嘲笑,而是为这小孩子急中生智赞赏的笑。诸葛恪不仅为父亲化解了窘境,还白白得到了一头驴。

六朝时期,出自江苏的神童特别多,顾恺之、萧统、萧绩、张率、沈约、刘显、 陆倕、陆云公、陶弘景、陆琼……这些在文学、艺术、科学各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小时候都聪慧睿智,很小就表现出了出众的天分。

徐州人刘孝绰是南朝萧梁时期的大文学家,在当时文坛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四五岁就能背诵千余篇诗文,七岁时就能写出漂亮的文章。他的舅舅王融也素有文名。一次,王融想考考外甥,出了一道题。刘孝绰略加思索,才如泉涌,一挥而就。看过文章后,王融大加赞赏,叹为观止。此后,王融经常和人说:“当今天下文章写得好的,除了我,就是外甥刘孝绰了!”

古代男尊女卑,神童掌故的主人公往往是男孩子,但也有一些聪慧过人的女孩子留下佳话。《世说新语》中记录着谢安的侄女、才女谢道韫幼年时一则“咏絮”故事。东晋丞相谢安有很多子侄,都非常聪明。一个冬日,南京城下起了大雪,到处都是白茫茫一大片,谢安把孩子们叫到一起,问他们这“雪”像什么。侄儿谢郎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12岁的谢道韫则脱口而出:“未若柳絮因风起。”食盐和柳絮,两种比喻高下立判,12岁的谢道韫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华。由这个故事,后人也把女子的文学才华称为“咏絮之才”。

人们常说“三岁看八十”,这话其实值得商榷。一个小孩子被视为神童,意味着他天赋突出,但如果后天不努力,却会白白浪费这天资,最终一事无成。

宋代名相范仲淹从小在苏州生活,他也是神童,五六岁时就会背几百首诗,认识几千个字。范仲淹不但天资聪颖,也很努力刻苦。他在深山佛寺读书时,每天烧一锅粥,等到粥冷却凝固后,用刀划成四块。他一天只吃两餐,每餐就吃两块冻粥,这就是“断齑划粥”的故事。由此可见,神童固然可贵,但也需要有恒心和毅力,通过刻苦学习才能成为栋梁之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