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表的由来简短(华表的由来和那些有趣的故事)

凡是来天安门旅游的人都会看到立于天安门城楼前的那一对汉白玉雕刻的华表风采,许多人驻足围观、留影纪念。但是,除了华表精美的雕刻,雄伟的造型,你了解他的演变过程和历时意义吗?

相传华表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当时,人们在交通要道设立一个木柱,顶端横着一根木头,交叉成十字,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后来的邮亭、传舍也用它做标识,它的名字叫做桓木或表木,后来统称为桓木。因为古代的桓与华音相近,所以后世人慢慢读成了华表。

华表的由来简短(华表的由来和那些有趣的故事)(1)

除了可以做道路的标志外,华表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让人们在上面刻写自己的意见,因此又叫做诽谤木,根据史料记载,舜在位的时候就有这种诽谤木了。

《淮南子。主术训》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意思是唐尧时设置一种鼓,百姓如果看到尧有过失,就可以击鼓,让他听取百姓的谏。虞舜时在大街上树立一根木头,把对舜的意见刻在木头上,希望他看到后加以改正。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木头换成了石头,老百姓想在上面刻写意见就太难了,华表失去了意见箱的最初作用,从此成为王者权力的象征。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封建君主制取代了原始社会制,帝王们为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当然不允许百姓随意对封建王朝提意见。封建君主将这流行很久的诽谤木形式纳入皇家专用,将大木柱雕刻上龙、云纹,以表示君王是龙的化身,云海上的天子,安置于皇宫或帝王陵寝之前,成为了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

明朝永乐年间,北京成为京城后,封建帝王在天安门前后各树立一对华表,通高9.75米,直径为98厘米,重约20吨。每根华表由须弥座柱础、柱身和承露盘组成。柱顶上雕刻有一个蹲着的神兽,据说这种神兽叫犼,是龙的第九子,专门用来守家看户。

这两对华表不光是为了装饰,还有这意义深远的内涵。传说天安门里面的这对,犼兽面向北方,朝着宫殿的方向。其用意是劝诫君王不要沉溺于后宫玩乐,要经常出来寻访民情,所以这只犼又被叫做望君出。

华表的由来简短(华表的由来和那些有趣的故事)(2)

天安门外面的这对华表,兽头面向宫外,其用意是希望君王不要沉溺于山水风流而不理朝政,提醒外出游玩的君王赶快回来治理国家,所以又被叫做望君归。不管这些传说是真只假,但反映了封建制度下百姓想拥有开明君主和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

天安门华表随天安门始建至今,已经500多年的历史了,他今天的历史意义已经超出了各个历史时期所有的涵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