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英国大宪章的介绍(简明英国全史八)
“失地王”约翰是亨利二世第四个儿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在他出生时就受到父亲亨利二世的喜爱,但是由于安茹家族的封地之前已经被几个兄长分封殆尽,因此,约翰刚开始并没有得到封地,所以,被冠之以“无地者”((John Lackland),所以说失地王约翰这个翻译法有失公允,但是很可惜的是,这个绰号如同他头上挥之不去的诅咒,伴随了他的一生。
英国对于失地王约翰的画像如此猥琐,这在其他君主身上很难看到
约翰是理查的幼弟,按照史书描述此人生得五短身材,性好猜忌,心胸狭窄,其性格之复杂多变,实在难以一言以蔽之。说实话,对他外貌的描叙,很可能言过其实,把反面人物脸谱化是各个国家写历史的通病。
约翰即位
蓝色为法兰西加佩王室控制领土,红色为金雀花王朝控制领土
约翰四面楚歌,节节败退。至1203年底,约翰在大陆立脚不住,狼狈逃往英格兰。除了保有阿奎丹一隅之地,金雀花朝在大陆的大部分领土,都被他丢光了。约翰也因而得了个“失地王”的绰号。
至1206年,连最后的阿奎丹也丢失了。金雀花朝的领土,只剩下英格兰。此后,约翰只好做了个真正的英国国王。自英吉利朝史迪文以来,尚无一个英王如此长时间地呆在英国。约翰是第一个。
倒霉的约翰并不甘心失败,开始横征收暴敛,扩充军备,力图反攻大陆。只是很可惜,他并无理查的勇武和人格魅力。理查征集军费,英国人全力支持,而约翰要钱下面一篇民怨沸腾,估计失地王约翰也是恼火,你说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哩?
顺便说下,渡在海反攻大陆的前夕,约翰要求贵族们率领附庸同他一起前往。但是,总有一些不愿意随行的英格兰贵族,因为他们在欧洲大陆没有领地,所以不愿意为此损兵折将。约翰就要求这些贵族为他们的骑士按照每人两马克的标准缴纳盾牌金。约翰征收的“盾牌费”(scutage)2马克真心不高,即便日后涨到三马克(2英镑,注意这笔钱不是每年都要缴纳的)也不是很高的税收。事实上大约相当于当时英国国王对出口的每12张皮革,或者每捆羊皮,或者每佛隆德羊毛的税款(40先令)相当于。这笔钱大致等于一个自耕农身份的最低年收入(40先令)而已。他儿子亨利三世才叫狠,为了出兵西西里征税,要求贵族缴纳财产三分之一充作军费-----结果贵族们当场就造反了。
向教宗开战
与此同时,约翰还在大搞两线作战,与教会也开始死磕。
1205年,理查的老忠臣坎特伯雷大主教华尔特,就是那个狮心王理查在外随便打仗,把政务放心交付的类似诸葛亮式的人物终于去世了,这可是维持英国政局稳定的关键人物。华尔特一死,继任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到底选谁,或者说谁来任免这就牵涉到约翰与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权力之争。
英诺森三世是很有煽动力的教皇
也是约翰倒霉,他遇到的英诺森三世是个历史上出了名的铁腕人物,他极其反对世俗国王对主教任命的干涉,以维护教权为至高无上的责任。英诺森三世提名的新一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兰顿,但是失地王约翰不鸟他。同时约翰还趁机挪用了坎特伯雷教堂高达1500英镑的收入,并把约克大主教等一些教会人员赶出英国,致使英国一南一北两大教堂都没了大主教。这也算是教会和英王权利较量的开始,这也为日后的英国国教的产生开了个头。
于是乎英诺森三世和失地王约翰就开始了你来我往的斗争,先是英诺森三世于1208年三月下令停止英国教会的活动。约翰哪里肯示弱,就宣布没收那些违抗他命令的教会的财产。英诺森三世针锋相对,于1209年十月宣布开除约翰的教籍。
这在中世纪,算得上是一场塌天大祸,要知道被开除教籍,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死后一定会下地狱。你丫又不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一样的牛逼人物能直接杀到教宗跟前。(具体参见简明英国全史(番外篇二):和狮心王同时代的英雄之巴巴罗萨)于是,大部分英国主教逃到国外,远离约翰这个疯子。有长达五年的时间,英国听不到教堂的钟声,很多教堂被迫关闭。于是乎,在欧洲人看来,英国被上帝抛弃了。
于是乎到了1212年,政治上短视的约翰尝到了苦果,陷于内外交困的困境。英国内部,一些贵族密谋废黜约翰;在国外,斐利二世则全力准备跨海征讨约翰。
到了最危险境地的约翰,终于悬崖勒马,停止了他的疯狂游戏。他不得不向教皇低头,接受兰顿为坎特伯雷大主教,恢复被驱逐教士的职位,赔偿教会的损失,他以前没收教会的财产,这时又都吐了出来,这还不算,他还承认英格兰是教皇的采邑,自认是教皇的臣属,每年向罗马教廷缴纳700英镑的贡金。见约翰前倨后恭如此,英诺森三世才算出了这口恶气,饶恕了他。
签署大宪章
约翰好不容易平息了和教皇的冲突,他还不消停,又打算起兵。收复诺曼底。但是,此时的英国贵族骑士们,并不支持约翰,谁都认为约翰显然不是斐利二世的对手,贵族骑士们对他没有信心。
约翰执意进攻法国,但是军无斗志,1214年二月,英军在法国登陆,七月英军就在布汶战役中遭到惨败。十月份英军灰溜溜的败回。自此约翰收复欧洲大陆失地的梦想最终化为泡影。
英军的失利激化了约翰和贵族们的矛盾。为了弥补战场上的损失,约翰更加疯狂地横征暴敛,这激起了贵族们的反抗。贵族们发动了暴动。1215年五月,暴动愈演愈烈。贵族们的军队,开始向伦敦进军。
约翰成了孤家寡人,没人帮他与暴动的军队作战,约翰走投无路。1215年6月15日,几十名世俗贵族和主教在苏格兰和威尔士王的见证下,约翰在写满条款的羊皮纸下面系着的蜡块上盖印,签署了今天被人们所称的《大宪章》。
约翰被逼签署大宪章,不过这张图有问题,中世纪的英国国王签署文件或法律,从来不用鹅毛笔,而是印章
《大宪章》共有六十一条,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包括,没有咨议会的许可,不得征税;没有法律的允许,不得逮捕自由人;如果国王破坏宪章,贵族执行委员会可以发动战争来反对国王。
1217版《大宪章》文本,文本由拉丁文在羊皮纸上写成。由于羊皮纸非常昂贵,为了省钱只好把字写得很小
从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文本来看,《大宪章》既不是一群具有伟大社会理想者欲为未来英国乃至人类未来社会立法,也不是为要建立一个宪政民主国家起草一个流芳百世的宪章性文件,而是在刀光剑影之下针对当时实际存在且亟需解决的一些社会现实问题经过讨价还价而签署的一份停战协议、一份政治契约。并且在签署后,它没有调解国王和贵族的矛盾,还引发了战争,在之后的200多年金雀花王朝中被修改了十几次,又在都铎王朝时期沉寂了200多年。
《大宪章》向人们宣布,国王的权力不是绝对权力,它必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四百年后,英国人根据《大宪章》的精神,将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也闪耀着《大宪章》的光辉。
且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来看,《大宪章》在800年前的签署,不但影响了之后800年英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整个英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而且影响了美国建国之路以及美国宪政制度的设计和建设,从而影响了整个世界各国法治化的进程。不过话又说回来,失地王约翰万万不会想到,自己为了保命而被迫签署的一份他“根本就不想”遵守的宪章最后竟成为保护自己血脉绵延至今的“铁券丹书”。
泰晤士河河畔的大宪章岛,之所以选择该英国小岛签署,是因为该英国小岛超出长弓箭的射程范围
重要信息:据说现在本岛以395万英镑(约合4187.4万元人民币)的低价放售,该岛屿占地3.72亩,而临河地则长约4百米。英国小岛设有多间房屋,最主要的那一间设有7间睡房、4间会客室、一个游泳池。英女王曾于1974年到访该英国小岛,并在英国小岛上植树。是不是很超值啊!!!
对倒霉的约翰的总结
约翰并不甘心签署《大宪章》,当贵族们散去后约翰立即进行反攻倒算。围绕着《大宪章》英国爆发了内战。1216年五月,起义军进入伦敦。法王斐利二世也趁机来轧上一脚。约翰穷途末路,被迫退到温彻斯特,于1216年十月病死。约翰既死,持续了一年的英国内战也宣告结束。
约翰在英国历史上,是仅有的两个负面形象的国王之一(另一个是后来的约克朝的理查三世),不过,就是这么一位国王,却是子孙满堂。但是他的子孙后代都嫌弃这个名字,就像中国再也没有人起名秦桧一样,后世的英国君主再也没有叫约翰这个名字的,即使这是当时最流行的名字,从5世纪到11世纪,光以约翰为名的罗马教宗有十九个之多,由此他光荣的成为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名叫“约翰”的国王,不用写一世二世啥的。
仔细算起来,后来的各朝各代英国国王,可都是约翰王的后代。当然后来约翰的子孙们,可比他这位开山老祖要有出息得多了。
简明英国全史系列往期回顾:
简明英国全史(一):罗马人走了,阿尔弗雷德大王驾到
简明英国全史(二):克努特的北海大帝国和盎格鲁萨克森朝的建立
简明英国全史(三):法国来的的诺曼人征服了不列颠岛
简明英国全史(四):英国封建的开始—诺曼朝
简明英国全史(五):金雀花王朝现实版“冰与火之歌”的前传
简明英国全史(六):金雀花朝,七倍于法国的跨海大帝国
简明英国全史(番外篇):亚瑟王(斗兽争霸)的真实历史
简明英国全史(七)天国王朝的英雄之战—狮心王理查和十字军东征
简明英国全史(番外篇二):和狮心王同时代的英雄之巴巴罗萨
趋势不以人所改变,你只能追逐趋势而动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一下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