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的爱是真的吗(爱是什么你真正了解吗)
有一天在看《佛陀传》的时候,看到了一句话“爱里生苦”。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忍不住思考,爱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爱呢?
我们好似很懂,我们也好似对自己对于爱的认知很笃定。
是啊,我们哪能不懂爱哪。
我们爱我们的父母;爱我们的伴侣;爱我们的孩子;爱我们的朋友。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讨论的是,我们的爱是否纯粹?或者说我们是否真的会爱?
记得有一次,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她对她的丈夫很好,自己不舍的穿好的,可给丈夫买东西时却毫不含糊,她每天照顾丈夫就像照顾儿子一样,她和丈夫之间的亲昵互动很少。
我很诧异,忍不住问到:“夫妻走到一起难道不是为了相互依靠,相互滋养吗?我怎么看到你单方面的一直在付出,在你的婚姻里你觉得快乐吗?”
朋友悠悠的回答到:“我觉得不快乐,但我想,我对他这么好,终究一天会感动他吧。”
我不禁默然。
“你永远感动不了一个不爱你的人,你也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这句话用在里特别合适。
亲爱的朋友,在上面的对话中,你们能够感受到爱吗?我猜大家感受更多的,会不会是以爱为名的交换呢?
与其说在无怨无悔的付出,不如说在变相的索取丈夫的爱。
那爱究竟是什么?
&爱是了解
《佛陀传》里这样解释:你不了解便不能去爱,彼此不了解的夫妇,是不会相爱的;不了解的兄弟姐妹也不会相互爱护;父母子女没有彼此的了解也很难互爱。
假使你想你所爱的人快乐,你一定要学习,去了解他们的苦恼与期望,当你了解他们,你便可以帮助他们舒解苦恼或达成愿望,这才是真爱,如果你只是单纯的要他们跟随你的愿望。而忽略了他们的需要,这绝对不是真爱,这只是占有和支配别人的欲望以及试图满足自己的错误途径。
我们再换一个场景,再对“爱”这个字多一些理解。
有一对夫妻在相互的怄气,老公嫌老婆天天拿着手机,跟人聊天,就非常的不高兴,老婆认为自己没有错,认为老公不理解自己,两人互不相让,互相生闷气,结果夫妻关系进入了死气沉沉的一种状态。
不言而喻,这个过程里夫妻双方收到的都是指责与不满的情绪。
他们或许都认为你爱我就应该理解我啊。
你爱我就应该理解我啊,大家可以细品一下这句话,这是爱吗?这分明是在要,是在索取。
爱是给出是看见,“要”不是爱,是索取。
前面有讲到,爱是了解。
如果我们把夫妻关系的重要性放在首位,如果我们心中有爱,我们会试着去了解对方的需求,了解对方生气的原因,跟对方做一次有效沟通,去看见对方的情绪与内在的渴望。
而不是,不采取任何行动,只坐在那里等着要。
所有在亲密关系中遇到分歧或者冲突的时候,你要问问自己,你究竟要的是爱与幸福呢?还是只要对错。
&了解的果实是慈悲。
当我们试着去了解对方,知道对方不喜欢你跟别人聊天,有可能因为他心中没有安全感?有可能他太看重你和他的关系?他发脾气,是不是在告诉你,他生气了,他希望你看到?他又是不是通过跟你闹别扭的方式在呼求你的爱呢?
当我们了解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卸去防御和攻击,心中升起一份柔软与慈悲,看到对方的脆弱,我们爱他,我们会不会选择把爱给他,帮他赢回他自己的力量呢?
我想会的。
当你全然去体恤他人,理解他人的时候,你收获也是理解。
想要什么,就先学会给出什么,这就是能量场上同频共振的原理。
在爱他人的部分我们要学会爱,这需要我们具备有甄别什么是爱,什么是索取的能力。
那你有可能会问,我不会爱怎么办?我没有共情的能力,没有沟通的能力怎么办?
当我们脑海中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可以自问一下:
我们是否真正懂得的爱自己?
什么是爱自己?
爱的含义的是一样的,就是全然的给出,爱自己就是像爱别人一样,对自己多一些了解,多一些慈悲,感受一下自己心酸、难过、悲伤后面的需求是什么?
当我们看清我们这些情绪背后的动能,慢慢我们就学会了爱自己,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
这时我们才有能力去爱别人,才有能力接纳别人。
爱这个话题,太广泛,我在这里只讲了伴侣之间的那种爱。
佛陀讲的爱里生苦,是说执欲之爱会带来痛苦烦恼;慈悲之爱能带来平和与幸福。
我们再次回顾一下,什么是爱?
了解 慈悲=爱
在面对别人受苦的情形时,给予慈悲的爱可以供给我们做出正面反应的能量,而基于执欲爱则只会制造一些忧虑和痛苦。慈悲实在是最有效的行动的能源。慈悲是有必要的,慈悲所产生的是一种有能力帮助别人的痛苦,任何不能体会他人痛苦的人,根本不屑为人。慈悲是了解的果实。
愿我们每个人都会去爱,也会接受爱。
2021.5.26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