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可以叫人烧纸吗(如果没人给他烧纸会怎样)

“南商北贾俱星散,古庙无人烧纸钱——宋·杨万里《雨作,暮暮复晴五首》”,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人死后可以叫人烧纸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人死后可以叫人烧纸吗(如果没人给他烧纸会怎样)

人死后可以叫人烧纸吗

“南商北贾俱星散,古庙无人烧纸钱。——宋·杨万里《雨作,暮暮复晴五首》”

我国千百年以来,逐渐形成了无数的文化习俗。尤其是婚丧嫁娶之事,自古以来都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人生大事,关于婚丧方面的礼仪习俗也是非常讲究的。不过相较于婚俗,人们好像更关注丧葬方面。因为在我国古老的传统思想中,人在死亡之后,还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另一个空间,而丧葬仪式的举办,是让他们能够在死亡之后获得平静的重要步骤。

古时候不同阶级的人的丧葬习俗也有所不同,贵族的丧葬仪式相比于平民,规模肯定是更大的,皇族的丧葬仪式则都是非常隆重,皇帝死后的陵墓规模甚至可以与宫殿媲美。然而平民的丧葬仪式与贵族相比,自然就简单许多,有些穷苦的人甚至连棺材都买不起。

但是虽然平民的丧葬仪式会根据贫富差距有所不同,有一个步骤却是一定会有的,那就是烧纸。无论是富人家的盛大葬礼,还是穷人家的简单下葬,都会有烧纸这个步骤。而且在每年祭奠死者的时候,也都会进行烧纸。为什么会有烧纸这个习俗呢?这个习俗的出现仅仅只是因为迷信吗?人死亡之后如果亲人不给他烧纸会怎么样呢?

为什么人死后要烧纸?

在我国的民间传统认知里,人在死亡之后虽然身死,但并不会魂消,而是会去往另一个世界。我国传统思想中认为善恶有报,而在传说中的地府,就有着10位王官和4位审判官,他们负责对死后之人进行审查判决,根据其生前善恶决定其死后的赏罚。

我国有烧七的习俗,就是在人死亡之后第七天开始,每隔七天烧纸一次,共七次,由死者儿女执行。这种习俗是因为,人们认为在人死亡之后,需要首先经过七位王官的七个大殿进行初步审判,七次烧纸分别代表着过七大殿,只有烧纸了,死者才能顺利过殿。人们认为如果没有进行烧七,死者在过王殿的时候不会很顺利,可能会受苦。

烧七之后还有烧百天的习俗。这是因为人们认为在人死亡过了七王殿之后,会经过4位审判官的审判,四审每10天一次,第四审过后再过10天就是人死亡之后的第99天,这时候需要给死者再次进行烧纸,代表顺利通过四审。

烧百天之后,还有两次次烧纸,分别是死者死亡一年三年之时,这两次周年祭拜分别代表着死者在过了4审之后继续过了剩下的两位王官殿。人们认为烧了三周年之后,死者可以顺利通过第九殿,然后进入第十殿进行转生。

除了这固定的烧纸步骤之外,平时人们祭奠死者的时候,也都会烧纸。这与丧葬仪式中的烧纸流程意义不同,这是因为在人们的认知中,烧的纸还代表着纸钱,是人死亡之后在另一个世界需要用到的货币,所以要烧纸才能让逝者顺心无忧。

如果不烧纸的话,死者可能会“缺钱花”。之所以会有烧纸的习俗仅仅就是因为迷信吗?其实关于烧纸的由来,还有其他说法。

“机智”的“营销”手段

习俗肯定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都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那之所以会形成一定的习俗,肯定存在着一些原因,是在某件事情发生之后逐渐引起了“潮流”,久而久之才会形成习俗。关于烧纸成为习俗的原因,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个是来自于一场非常“巧妙”的“营销”。

我国四大发明大家肯定都很熟悉,造纸术是其中之一。相传在造纸术成功发明之后,蔡伦作为发明者,当时名声大噪,而且收入非常可观。而他嫂子看到亲戚这么有“出息”,但是自家丈夫一事无成,就非常嫉妒,也逼着自己的丈夫,也就是蔡伦的哥哥学造纸

但是如果能随意被人模仿那也不能称为伟大的发明了,蔡伦的哥哥蔡莫自己摸索方法,虽然能够成功造纸,但是成品质量非常粗劣,根本没有人会买。投入了大量成本,成品却只能积压在家里,无法卖出。但是商品质量差没有关系,只要“营销”得好,照样能够大卖。他的妻子想到了一个办法。

蔡莫的妻子躺进了棺材里面假装死亡,让蔡莫在她灵堂前面把这些纸烧掉。然后在蔡莫烧纸的过程中,妻子在棺材里边拍边喊,“围观群众”不知道真相,还被这“借尸还魂”的戏码吓了一跳。但是见蔡莫的妻子从棺材里出来之后看着跟活人一样,就放下了心。

蔡莫的妻子借机说出了提前编好的故事,她说在她死亡之后到了地府,那里是用纸做买卖的,还好丈夫给她烧了纸,她才能够用纸钱贿赂小鬼,得以还生。这个玄之又玄的事情很快就流传开了,蔡莫的纸因此很快被抢购一空。传闻这件事之后,烧纸当纸钱这个习俗也流传了下来,也是因为蔡莫造的纸粗糙,现在烧纸用的都还是比较糙的纸。

老和尚“巧救”小和尚

烧纸的来历除了蔡莫妻子的故事外,还有另外一个说法。传闻古时候有个穷秀才,他母亲去世了,但是因为太穷买不起棺材,只能把母亲的遗体放在家里。别人问他为何不将母亲下葬,他不好意思说因为太穷,就借口说,因为与母亲感情深厚,想多陪几天尽尽孝心。

别人相信了穷秀才的借口,而且这件事还流传了开,引得人们效仿这种做法,认为将遗体放在家里时间越久越表示孝顺。之后县令家的母亲去世了,他作为父母官,很怕别人说他不孝,所以不能马上将母亲下葬,但是那时候天气热,遗体不好放在家里,这位县令就将遗体放到了庙里交给老和尚看守。

老和尚把看守遗体的任务交给了小和尚,小和尚在看守遗体的过程中,为了驱散腐臭味,在房里燃烧了稻草,稻草用完之后就找了点黄纸代替。县令来“看望”母亲,刚好撞见小和尚烧黄纸,小和尚害怕县令生气,老和尚机智替他解围,告诉县令烧纸是为了给老夫人送纸钱。之后烧纸能给逝者送钱这件事就流传了开来,人们也开始效仿这个习俗。

结语:

烧纸习俗的来源究竟是哪个已经无证可考,但是这个习俗已经延续了千百年。而至于烧纸究竟能不能让逝者安息,也没有固定的答案。在一些人看来,“玄学”是存在的,但在有些人看来,“玄学”只是“迷信”。

现在有些人在祭奠死者的时候已经不会烧纸,但是也会有其他的表示,比如送花之类的。其实无论我们心中是否相信“迷信”,都不影响我们对死者进行祭奠,尽管祭奠方式不同,但都是表示我们对死者的追思怀念。

参考文献:《丧葬习俗》《礼记·祭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