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所不躺平不躺赢(方所不躺平不躺赢)
每经记者:谢陶 每经实习记者:石普宁 每经编辑:唐元
编者按:
疫情反复的当下,文创企业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如何“拼经济、搞建设”成为了文创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文产办出台《成都市文创行业“促发展保运转”纾困扶持若干措施》,政策的落地,给了文创企业一颗“定心丸”。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成都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实现1049.23亿元,占全市上半年GDP的10.53%,实现了稳步增长。
“绝不躺平”的坚定决心、“创新求变”的坚韧信心、“逆势上扬”的振奋人心......成都文创企业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于风雨中探寻变化,在坚守中破局而立。它们,或将业务转至线上、或引入新的业态、亦或寻求外部合作,在变与不变之间、在破与不破之时,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突围之路”。
即日起,天府文创云推出系列报道《文创“企”示录》,带您走进成都那些优秀的文创企业,为您讲述他们的故事。
第一期,走进方所成都店。
工作日下午的方所,不少读者盘下一席之地在静心阅读,书店内部的咖啡馆也悉数坐满。
“我们门店的客流相比于疫情之前,可能也只恢复了50%左右。”方所成都店副店长胡兵介绍道,“7·15”“7·20”疫情发生后,方所成都店客流量下降80%,整体业绩也随之下滑了70%-80%,加之暑期本身是旺季,“损失了一整个销售旺季。”
事实上,除了面临疫情的不确定性,作为一家处于热门商圈的实体书店,方所成都店面临的还有来自行业本身的挑战。如何应对?答案或许还在风中飘荡,但正如方所创始人毛继鸿所表示的一样——做书店有点悲壮但不能躺平。
保证图书选品
相较于网络销售渠道,实体书店的书籍价格昂贵早已不是新鲜事,在短视频电商兴起之后,网络销售渠道和线下销售渠道之间的价格差还在被进一步扩大。
根据开卷7月发布的《2022上半年图书零售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在图书零售市场仍表现为负增长的情况下,短视频电商逆势增长,出现了60%的同比增长。其中,短视频电商折扣达到3.8折,实体书店折扣仅为9折。与此同时,线下销售渠道的占比也进一步压缩,2021年,线下销售渠道规模仅20%出头。
面对悬殊的价格差,以文学与艺术为主打书籍的方所,首先做的是保证图书的选品。
据胡兵介绍,方所书店的选品主要由广州总部专门的选书团队统一负责,选书团队会根据市场与出版行业的具体状况,再加上门店的反馈,综合考量。“我们书店进口书的占比会比较大,这一类书其实比较少出现在直播或是其他的网络平台。”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图书选品对于实体书店来说有多重要?
一是全国每年图书出版的数量众多,遴选出其中的精品可谓“大海捞针”。据《2020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全国2020年出版图书共48.9万种,其中新版图书21.36万种,重印图书27.54万种。二是头部图书对于整体销售贡献巨大。据《2021年图书零售市场报告》,2021年的图书零售市场中,销量前1%的图书品种为整个市场贡献了近60%的码洋。
因此,在广州总部的选品基础之上,方所成都店要做的,主要是将每本或每类图书的特质展现出来。首先是常规的布局,“我们所有的陈列都遵循了一定的逻辑或主题。比如文学,会分为外国文学、中国文学、通俗文学、类型小说。”胡兵表示。
图片来源:左梦涵 摄
在此基础上,方所成都店会根据不同的议题进行书本陈列展示。例如,目前在方所成都店里进行的ACG(二次元文化)主题,据介绍,这是方所总部去年起推出的全国性活动,各地的门店都有所参与。
“方所员工中平均93%都是大学毕业生,他们因为对文学、文化、艺术的爱好而聚集到一起,从设计、美学、文化、传承等维度做出提案,比如去年开始做ACG,与年轻客群形成互动。”毛继鸿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表示。
胡兵介绍道,实质上类似主题的操作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一是上述提到的广州总部策划,全国执行;二是方所成都店自发的策划,而这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
一个小小的例证是,在一位热门插画家的插画集展桌上,一幅主人公躺在熊猫肚子上的插画被特意选取出来进行展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布展时,类似的小心思比比皆是,“等待读者来发现。”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 石普宁 摄
打造文化空间
由于价格并不具有优势,实体书店的图书毛利率非常有限。此外,我国人均阅读量也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为21.05分钟,与此同时,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1.12分钟。
这意味着,实体书店想要单纯依靠图书销售收入而生存下去颇为不易。因此,如何围绕图书进行文化空间打造,是包括方所在内的实体书店正在探索的商业模式。
围绕图书开展文化活动是实体书店的一大优势与特色。胡兵告诉记者,方所成都店会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我们的活动经常带有成都特色,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展览,比如成都当代影像馆的展,我们也希望主动找他们合作。”
方所成都店的文化活动同时覆盖本地、全国乃至全球。从2016年起,方所成都店已经组织开展了四届“成都国际书店论坛”。疫情发生后,方所成都店也举办过全国性文化活动,例如由《新周刊》发起的首届刀锋图书奖便于去年12月在方所成都店举办,“其实这个活动首选的是广州店,但是广州门店面积与活动场地比较小,通过总部同事和《新周刊》沟通之后,这场活动最终落地在方所成都店。”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扩大经营范围,也是实体书店补齐图书销售收入短板的手段之一。据了解,图书销售收入目前占方所成都店零售业态总收入的40%-50%,剩下的零售收入来源于服饰、生活美学商品(文创产品)、咖啡等。
“近期我们对卖场的分布做了一个比较大的调整。”胡兵表示,根据店内不同品类的销售状况,书店会调整不同品类的陈列方式及陈列面积。此外,方所成都店还采取品牌合作的方式引入新的品类,“我们对市场的把握不如一些线上品牌,我们希望通过和品牌的合作,更好地与市场需求重叠,以弥补我们自身在经营上的短板。”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言及店内的咖啡,胡兵坦言:“我个人的观察是,如果单从口味上来说,可能差别不是那么大,它其实还是一个体验的问题。”据记者观察,从独立书店到连锁书店的不同规模,从单一售卖图书到图书与文创、餐饮融合的经营模式,胡兵口中的“体验”,实际上是近年来几乎所有实体书店的着力点。
“实体店比较大的优势其实就是逛的过程,网络上的客户可能是接受大数据的推送,会根据你的喜好推荐书,但是你在逛实体书店的时候,书籍是按照我们的逻辑来陈列的,你在整个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现之前不太感兴趣的类别或作者,我觉得这是实体店区别于网络购物比较大的一个点。如果一个顾客能够在实体店逛或是买的过程中产生比较好的体验,有时候他也不一定对价格那么敏感。”胡兵表示。
成为城市地标
“书店给了寂寞都市人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城市也因书店的出现,不至于成为钢筋水泥筑造的原始丛林。”在一家小书店将1000多本书被淹透的书晒干并决定赠送时,《新周刊》写道,“我们已经无法想象一座城市没有书店。”
一家代表性的书店,往往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因此,书店也被称作“城市之光”。从国际上的法国“莎士比亚书店”、日本“茑屋书店”到国内的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模范书局”、上海“思南书局”“朵云书院”、南京“先锋书店”……无一不都是安放在城市里的一座城市文化地标。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显示,成都实体书店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1位;另据《2021年成都市全民阅读指数报告》,截至2021年,成都拥有超过3600家实体书店。
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6月2日,成都市文产办正式出台《成都市文创行业“促发展保运转”纾困扶持若干措施》,对满足条件的实体书店给予运营补贴。同日,“2022文创通同舟行动” 启动,截至8月10日,已累计支持全市文创企业296户,文创通出函金额超27亿元,首贷比例达57%。
“我们过往举办的国际书店论坛,都有文产专项补贴。疫情对实体书店的冲击还是挺大的,这次助企纾困的政策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一场‘及时雨’,给我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胡兵表示。
胡兵告诉记者,除了行业困境,作为一家处于热门商圈的实体书店,方所成都店所面对的问题也是具体的,那便是房租成本压力“非常大”。
“多数人认为好像实体书店不行,我们为什么还要开?我觉得一个城市需要文化空间,需要一个可以感动人的空间,需要一个温暖的空间,”2015年1月29日,毛继鸿在方所成都店开幕庆典上表示,七年半过去,他观点依旧,“未来不管互联网或者元宇宙,人永远需要一个精神畅想的空间,就像我们一直说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然后我们也希望一直保持着书店是天堂的那个模样,让这个城市聚集的人心有归处。”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