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历史讲解 中华文明五千年
万里长城
第一章 从四大文明到秦汉帝国
四大文明: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
“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更明确地说,中东的文明中心包括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及伊朗高原;古代中国的文明中心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文明中心在地中海北岸地区——这一地区从米诺斯文化时期至中世纪末期,一直在经济和文化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应该说明,这里所说的欧洲包括北非。”而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里,中东文明即包括了尼罗河文明和两河文明。
衡量标准:第一条标准就是要有城市,第二个条件是文字,第三个条件是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什么叫复杂的礼仪建筑呢?比如说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任何人去参观,站在金字塔前,对着狮身人面像,都会感觉到这是一种文明。你不能说它是原始的,还是处在蒙昧、野蛮的状态,因为金字塔是坟墓,如果仅为了一般需要,无论如何也不需要建造这样大的建筑。它之所以被建造,是因为要尊重法老,使法老的神灵可以永存,这就代表了文明时代的阶级分化和统治。第四条就是冶金术的发明和使用。
四大文明
炎黄子孙:4200年前,六位伟大的王者出现。炎帝,农业科学家,神农氏,一是教给我们耕种技术,二是发现了火,三是发现了中草药。黄帝打败了蚩尤,蚩尤跑到了贵州附近,黄帝的后代出现了尧、舜、禹三位明君。
大禹治水:禹是鲧的儿子,鲧死后,禹受舜任命,继任治水的工作。禹改进其父的治水方法,疏导河流,团结各部落的族人,终于将洪水治平。禹治水时“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禹亦倡导农业,强调“躬耕而有天下。 ”
讨伐三苗:由于禹治水有功和促进农业生产,夏部族势力增强。随后舜又派禹去讨伐三苗。禹曾推举东方颇有威望的偃姓首领皋陶为继承人,以示对传统禅让制的尊重,然而皋陶没有等及禅让,比禹早逝,禹又命东夷首领益为承人,然而有很多部落都不拥戴,反而拥戴禹的儿子启。
夏启夺位:禹死后,启在民众的拥护下,最终击败有扈氏,经过几年的斗争,确立了他在部族联盟中的首领地位,“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中国中原地区从此出现“国家”的概念,代表中原地区的主流社会观念已从原始的禅让制度转向了世袭制度。后来经过后羿夺位、少康中兴。
盘庚迁殷:商代前期多次迁都,在商汤时,曾建都于郑亳,到盘庚在位时,约在前1300年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从此商朝也称殷朝。盘庚迁殷以后,商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直至武丁即位以后,商四出讨伐,征服了周围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商朝达到全盛时期。
武王伐纣:周武王联合羌、髳、卢等部落,共同伐纣(zhou),一直打到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纣王自焚,商朝从此灭亡,周王朝建立。周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
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京都从宗周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为东周 。
春秋五霸:东周王室逐渐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和号令诸侯,如今这些权力已逐渐转移到诸侯手中,而各诸侯国内也出现了君臣逆位的现象,甚至一个诸侯国的大夫可以左右周王室的动向。铁农具的出现提升了生产力,大量井田之外的土地被开垦,成为诸侯国强大的主要原因。周王朝建立在宗法制和井田制基础上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动荡局面。王室、诸侯、卿大夫之间相互混战,天下大乱。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乃春秋五霸。
桓公首霸: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 ,名“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3子、齐襄公弟,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 ,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
齐桓公
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诸侯会见,是为了平定宋国的动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前679年,诸侯与齐桓公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另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
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
绝缨之宴:楚庄王在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宠姬嫔妃统统出席助兴。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楚庄王乃命点烛夜宴,还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那人帽子上的缨带。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 大家都把帽缨取下,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 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刹风景?”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用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绝缨之宴”。过了三年,晋国和楚国交战,有位大臣总是在前面冲锋陷阵,五度交锋五度奋勇作战,带头击退敌人,最后终于获得胜利。楚庄王讶异地问:“我的德行浅薄,又不曾特别优待你,你为什么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入死到这样的地步呢?”那大臣回答说:“我本就该死!从前喝醉而失去礼节,君王您隐忍而不诛杀我。我始终不敢因为君王您蔽荫的德行而不显扬地加以报答,常常希望自己能够肝脑涂地,用颈上的热血溅到敌人身上很久!我就是那天晚上帽带断的人哪!”于是打败晋军,楚国因此而得以强盛。
问鼎中原: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
楚庄王出征
屈原投江: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地楚国丹阳,湖北省宜昌市,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卧薪尝胆:公元前496年,吴王阖(he)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pi)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li)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
卧薪尝胆
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秦、楚两国虽不被中原国家敬重,可秦穆公和楚庄王不论才干、功绩都十分显著;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不失为一时之雄。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
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玉环贵妃醉酒观花时的故事。合称:沉落闭羞(势),鱼雁月花(形),华日往田(态),差闲蔼深(意)。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成为男人政治斗争下的女性牺牲品。
西施有“沉鱼”之貌,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觉得西施太美丽了,都自行惭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来。
西施
王昭君,姓王名嫱:公元前52 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
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
但据说,由于那时宫女俱多,日理万机的汉元帝没时间亲自挑选妃嫔,便让画师们画了像再从中挑选。王昭君进宫后,因品行高洁,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被画得十分平庸,且脸颊上点有一颗丧夫落泪痣。为此,王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就在昭君偏居冷宫这几年时间里,大汉帝国面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宁的处境。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可纵观汉元帝整个后宫,宫女们虽在皇宫犹如鸟儿在樊笼,都争着想出去,但一听是去荒漠遥远的匈奴,谁都不愿意。这时,不甘心做白头宫女的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
呼韩邪临辞大会上,19岁芳龄的王昭君靓饰出场,元帝见后大惊,这才知道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但此时后悔已来不及。
在车队人马的簇拥下,王昭君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据传,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都忘记扇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有了“落雁” 的美称。
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后,在匈奴期间,她劝呼韩邪单于明廷纲、清君侧、修明法度,不要去发动战争;同时她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受到了匈奴人民的爱戴。
从此,多年间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匈奴也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汉成帝建始元年,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又过了一年,老迈的呼韩邪去世,这年王昭君24岁。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她需要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王昭君不能接受这种民风,上书求归,希望回到故国,但“成帝敕令从胡俗”,不得已只能顺从。
再后来,匈奴内部发生纷乱,昭君的儿子无辜被杀,孤寂悲苦且思乡心切的她度日如年、以泪洗面。最终,这位绝代佳人忧郁而死,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其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貂蝉,山西忻州人: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舞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分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董卓是好色之人。貂蝉被董卓宠爱着,报董卓於妩媚。把董卓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貂蝉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号太真,蒲州永乐人(今山西永济),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唐玄宗和杨玉环一见钟情,当时她22岁,他56岁。
杨玉环
唐玄宗看上杨玉环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时宫廷“胡风”盛行,老子抢儿子的媳妇,好像也不算稀罕事。但这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唐玄宗还是做了一些台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下诏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让杨玉环搬出寿王府,住太真宫。这样做也是为避人耳目,方便他们偷情。好不容易熬过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经地尽了一把“父亲之责”,为寿王李瑁娶韦昭训的女儿为妃,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将杨氏迎回宫里,并正式册封为贵妃。
杨玉环不仅长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聪明,善解人意,玄宗自然极为喜欢。不久,杨玉环便专宠后宫,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当时宫中称她为娘子,一切待遇(仪体规制)也都是皇后级别。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为了博得美人欢心,这位万人之上的大唐皇帝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人李商隐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不过,根据常理推断,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可能不仅是贪图美色和床笫之欢,更是将她当作生活体贴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犹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侣。
“贵妃醉酒”:一日,唐明皇想起疏远多时的梅妃,便当夜宿于梅妃住处。杨玉环不知,在百花亭摆下酒宴,准备与皇上痛饮。久等不来,杨玉环意识到皇上的心中还有别的女人,不禁一阵酸楚,无限的哀怨难以排遣。她自斟自饮,借酒浇愁,想到人生如梦,君心难测,更加情绪低落,渐渐不胜酒力,醉态十足。直到月西星淡,杨玉环也没有等来皇上,她一步三摇,被人搀扶着回到自己的住所。
天宝十五载(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玄宗西逃四川,杨氏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享年38岁。
西施
王昭君
貂蝉
杨玉环
战国七雄: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後期以秦国国力最强。
由于郡县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
百家争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创立了道家、儒家、法家等学说,我国的先哲们考虑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世界上伟大的先哲扎堆出现,世界各地诞生了释迦牟尼、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阿基米德等哲学大师,释迦牟尼考虑的是人与神的关系,其他先哲们考虑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当古希腊的哲学家在爱琴海边思考的时候,印度的哲学家在恒河岸边打坐,中国的哲学家在黄河岸边散步。
秦汉帝国:秦皇汉武主要精力用来对付北方蛮族、野蛮力量-匈奴,秦始皇修长城,汉武帝打匈奴,匈奴兵败以后跑到西方和其他少数民族一起,把罗马帝国灭了。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老子
孔子
《道德经》
《论语》
孟子
墨子
韩非子
荀子
庄子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秦始皇
汉武大帝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西汉第七位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内朝和外朝,皇帝控制内朝,皇权钳制相权。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开辟丝绸之路,在轮台、渠犁屯田等创举,并置使者校尉, 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影响极为深远。汉武帝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因此留下负面评价。
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武帝(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洛阳为起点。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路线图
海上丝绸之路
第二章 群雄争霸
群雄争霸: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经历了魏武挥鞭、孙刘联盟、赤壁大战、三国鼎立以后重归一统。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曾仕强老师的《三国之道》对三国历史均有精彩讲述。
司马懿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国号大晋,即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十一年后领有军权的诸王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晋朝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316年,西晋被匈奴建立的政权所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中原的世族及平民陆续南迁,形成中国北方侨民和南方土著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导等人采取镇之以静策略,稳定局势。皇权衰落,朝廷大权主要由世族掌握,由于军权外重内轻,朝廷控制力弱,不少方镇心怀野心,先后发生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及桓温专政 。虽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担心野心家借此扩张势力,大多消极支持。东晋后期又发生朋党相争及桓玄作乱,最后刘裕崛起,平定诸乱,凭借军事力量夺得帝位,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
刘备
曹操
孙权
诸葛亮
三国地形图
关公
关公
汉代以后,边疆民族带来的草原游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时天下大乱,士族文人多不以道义为重,儒学中衰,遂开清谈之风。玄学与印度东传之佛教交汇,中国文化逐渐转变为儒释道融合之状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当年北方的少数民族属于游牧文明,金戈铁马傲视群雄,匈奴虽然被打跑了,剽悍的鲜卑族统治北魏,在冯太后的教育和熏陶下,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君主-北魏孝文帝,他大刀阔斧地改革,一是学习汉语;二是穿汉服;三是把首都从山西大同迁到洛阳,颁布《均田法》;四是允许鲜卑族的贵族与汉族通婚,优秀基因相互融合,诞生了继往开来的伟大君主--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他们血缘的1/2是鲜卑族,1/2是汉族。可惜的是北魏孝文帝英年早逝,33岁就去世了。同时孝文帝虚心学习汉族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巴比伦文化。这样马背上的雄风与诸子百家学说以及世界文化融为一体,中华文明更加丰富,中华民族更加强大。
司马懿
北魏孝文帝
北魏冯皇后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王羲之
陶渊明
《兰亭序》
《洛神赋》
最好的见证就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kan),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第三章 诗意长安
诗意长安:公元7-8世纪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中华进入鼎盛时期,由此迈向伟大的时代—大唐帝国!唐朝的盛世疆域版图达1000多万平方公里。她胸怀博大、开放包容、人民幸福、文化灿烂!唐玄宗时期,国力强盛,中外交往异常频繁,很多国家都与唐朝有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各国使节、贵族、商人、学者、艺术家、僧侣、旅游者,人数众多,不断来到唐朝。唐朝的使臣、僧侣、商人,亦不绝于途。亚非地区和唐通使交好的国家,有70多个外交使团。唐朝有鸿胪(lu)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在各地设商馆招待外商,设互市监、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长安、洛阳、扬州、广州、兰州、凉州、敦煌,是唐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首都长安是世界文化中心,闻名四海,当时有人口100万,这里汇集了各国来宾,许多外商在“西市”经营店铺,长期居住,国子监接受了3万多名外国留学生,留居长安的“胡人”多达4000家~5000家,世界各国的宗教都有道场。物价低,人人都在写诗,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极高。
大唐疆域图
唐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杨贵妃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第四章 东京梦华
东京梦华: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后周帝位而自立,继承周世宗时统一天下的治国方略,最终基本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发动宋代的几轮北伐,宋代前中期疆域大致定型。此后宋朝一直采取重内轻外的消极防守策略,很少对北再兴干戈。建国之初,赵匡胤为避免重蹈唐后期藩镇割据和宦官频繁干政引发的悲剧,杯酒释兵权,将军权收归中央,崇文抑武,采取募兵制和调将指挥制相结合的政法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国策影响深远:
一是宋朝地方兵员来源复杂,武将地位不高,少有权臣豪强乱政;
二是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后武备积弱,频频不敌北方外患,对西夏、契丹用兵屡遭挫败;
三是宋朝的文官社会地位很高,一般都具有学者、诗人、画家、政治家的特质,喜爱字画,善于诗词,收藏古董。
北宋后期,文恬武嬉,内忧外患,1126年-1127年发生了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宋室被迫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入侵的金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史称南宋。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被蒙古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所取代。
北宋时期东京汴梁工商业、科技发达,文化极为繁荣,宋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丰盛时期,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为筛选官员而建立的科举考试推进了教育制度的发展,印刷品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文学的交流,提高了艺术的鉴赏水平。
北宋山水画多灿烂辉煌,质感强烈,时而柔和温雅,气势宏大。在苏轼的提倡下,山水画慢慢走向追求自我表现,务求神似。南渡后,多描绘秀丽江南山水景色,构图简约,但花鸟画则更趋严谨精致。
宋朝瓷器,景德镇瓷器高度繁荣,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
宋太祖赵匡胤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第五章 盛极而衰---元明清
强大的朝代—元朝:成吉思汗金戈铁马,中华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大陆,元世祖忽必烈开辟的元帝国,其疆域版图逾越汉唐,达到古代中国的最大值,面积约为1500多万平方公里。90年的时间,游牧文明,艺术繁荣,戏剧繁荣。
成吉思汗
元朝版图
明成祖朱棣
北京故宫
郑和下西洋
日益衰弱—明清:明朝出现了朱棣的永乐盛世,迁都北京、修建北京城、开疆扩土、郑和下西洋、修建明长城;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清康熙年间设立台湾府,使古代中国疆域版图的最后定格为1300多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和南海诸岛。清帝国中央政府对各地的管辖权和控制力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大值。嘉庆朝开始明显出现了衰弱迹象,道光年间鸦片战争爆发,八国联军侵略北京,火烧圆明园,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山河破败、人民涂炭。中华民族陷入灾难深重的深渊。究其原因,一是中华民族辉煌太久,自满保守不开放;二是朱元璋草根出身,是罪魁祸首,文化专制主义盛行;三是禁海,与海洋文明失之交臂;四是欧洲文艺复兴,发展迅猛。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的精神遗产。
康熙大帝
辛亥革命: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苦难岁月里,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在武昌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辛亥革命。
林则徐
鸦片战争
孙中山与宋庆龄
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
走 向 共 和--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主题歌
晓光 词 徐沛东 曲 徐沛东 演唱
一年年,花开花落,冬去春来,草木又蓬勃,
一页页,历史翻过,前浪远去,后浪又磅礴;
一座座,火山爆发,天崩地裂,君王美梦破,
一顶顶,皇冠落地,斗转星移,世事有新说;
一滴滴,水滴石穿,粉身碎骨,志向永不舍,
一曲曲,浩荡长歌,起伏回响,悲伤动心魄。
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
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江河!
风吹过,雨打过,列强分裂过,
抚摸着伤痕昂起头,吞咽下屈辱心似火!
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
慈禧太后
光绪皇帝
李鸿章
天津小站检阅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康有为与大弟子梁启超
第六章 伟大复兴
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什么内涵: 一是两个百年的发展战略。即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那就是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兴盛状况。中华民族是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早自秦汉就进入盛世。作为其载体的古代中国曾以世界上头号富强大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
古代中国的盛世有两个重要标识:一为疆域版图特别辽阔。从汉武帝始,疆域版图就已经很辽阔了。二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巨大。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175项是中国人的发明。正是这些重大的发明(包括发现),使中国的农耕、纺织、冶金、手工制造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直到18世纪末期,中国的经济规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相当于刚刚过去的上个世纪末期美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上的比重;且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当时西方国家中最富强的英国销往中国的商品总值,尚不足以抵消中国卖给英国的茶叶一项;全世界5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当时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灿烂前景,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梦回大唐”!
“诗意北京”!
“诗意中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