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什么是孔子对富贵的态度(论语告诉你孔子爱吃肉)

俗话说:七月不减肥,八月徒伤悲,九月路人雷,十月……

网上流传着各种和吃货有关的段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不过,每次听到别人说“吃饭只吃八分饱”,小书就会感到非常困惑。

因为小书从来都不知道八分饱是什么感觉!

小书只知道“好饿”和“好饱”。

不吃到好饱,我就会一直觉得我好饿……

(不是我的错,都怪好吃的太多!)

都说俄罗斯是“战斗民族”,其实称中华民族为“吃货民族”也一点都不过分。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看看中国人为美食拍了多少纪录片,你就知道中国人到底有多爱吃!

念食材如此多娇,引无数国人同胞,尽折腰~~~

论语中什么是孔子对富贵的态度(论语告诉你孔子爱吃肉)(1)

要知道,吃货这个基因一直流传在我们的血液中,从古至今,一代代发扬光大……

提到孔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他还开创了私人讲学,有弟子达三千之数,贤人七十二。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就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的短句。

比如那句著名的“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中什么是孔子对富贵的态度(论语告诉你孔子爱吃肉)(2)

其实呢,孔子本人也可以算是一个吃货,在《论语》中,还载有不少他与“吃”有关的言论。

那么孔子爱吃什么呢?

答案就是肉!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论语·述而》

孔子说:“只要愿意拿着十余条肉干来见我的,我都会给他教诲。”

怎么样,只要你拿着十多条肉干(小半头猪)去拜访孔子,你也可以当孔子的学生了!

说到这里呢,同样还有一段和束脩相关的小故事,那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和李里的故事。

论语中什么是孔子对富贵的态度(论语告诉你孔子爱吃肉)(3)

国学大师季羡林

一次,季羡林老先生回山东老家,李里就想趁此机会去拜访季羡林。为此,他绞尽脑汁,希望给季老留下一个深刻的第一印象。

这时,他就想到了《论语》里面的这个小故事,于是他去拜访季羡林的时候就带了十块腊肉表明自己的心意,同时也是向季老传递一个信号——

我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我是读过书的,起码是读过《论语》的人,知道学生向老师求教的礼仪。

虽然当时季羡林老先生没在家,是他的夫人接待了李里。

不过凭借这个小细节,这个叫李里的年轻人成功地给季老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最后,二人成了忘年交。

让我们说回孔子。

说到吃,我们的孔子老先生可是非常讲究。

《论语·乡党》里面,孔子提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食物不嫌舂得细,鱼和肉不嫌切得细”,也就是说食物越精细越好,鱼和肉也要切得又细又薄。

我们孔子走的,一直都是精致吃货路线!

论语中什么是孔子对富贵的态度(论语告诉你孔子爱吃肉)(4)

周润发版《孔子》

《论语·阳货》篇中也记载了一个孔子和阳货之间有趣的小故事: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当时有一个权臣,叫阳货,他想召见孔子去当官,但是孔子不想见他。

为了见到孔子,这个阳货就想到一条计策,他派人给孔子送了一只烤乳猪。

孔子故意挑阳货不在家的时间上门拜谢,结果不是冤家不聚头,两人在半路上遇见了。

想抓住一个人的心,必先抓住对方的胃。

看来孔子爱吃肉真的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这不,阳货投其所好,最终就实现了相见的目的!

最后《论语·述而》中还记录了这样一句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听到韶乐之后,不禁赞叹”三月不知肉味“。

这句话呢一方面说明了韶乐的美妙,孔子被其打动之深。另一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对肉深沉的爱……

可见,孔子老先生不仅是一个值得我们尊重的圣贤,他还是一个资深“吃货”,而且还是一个优雅、懂礼仪、有原则、有文化的“吃货”!

在评论区说说你爱吃的美食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