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反义词(少年的反义词是)
当一个人讨厌新玩意儿,
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却又不想学,
本能地排斥变化,
甚至嘲笑那些追求变化的人……
那么,他/她就不再是少年了。
“少年”无关年龄,
而是一种蓬勃的、有无穷变化可能性的心态。
少年的反义词是“固化”。
01穿越:人人都想重回少年
为什么少年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
首先,少年没有太多死亡焦虑,觉得时间充裕,生命有无穷的可能性。对于少年来说,“死亡”只是一个名词概念。但随着年龄增长,亲眼目睹生老病死,增强了我们对于生命有限性的真实体验,死亡焦虑自然而然地加重了。
另外,少年的“世界”是通过想象建构的,而非真实触碰到的。在那个“世界”里,自我力量是无限的,因此会做出许多不计代价、年少轻狂的事情。
然而,成年后步入社会遭遇许多挫折、拒绝,这些挫败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微小的,心理力量也是有限的,于是学会了恐惧、放弃、止步不前……
但不是说,我们学会了恐惧什么止步不前,而是成年也意味着,我们学会了允许自己可以恐惧,可以止步不前。就是我们随着成年,就允许和接受了在有些问题上,自己是可以恐惧的,可以放弃的,可以止步不前的。
常被问到是否想重回少年时代,答案是肯定的。
谁会不想呢?即便是少年时代并不美好的人,也想要重拾时间、体能所赋予的红利,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好更圆满吧。这大概也是现在穿越剧受到追捧的原因——带着现实的智慧回到更年轻的状态,改变人生。
然而未来即便有这样的技术,对于人类来说却未必是好事。
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人的焦虑来自于有限性: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才会激发内心的潜能去成长,去爱,去做事情。如果打破了这个有限性,去除了死亡焦虑,我们成长的动力减弱,但欲望却会不受控制地增强。
02巨婴:原始自恋的幻境
技术发展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已然显现。
比如,我们说的“妈宝”、“巨婴”,成年人的内心仍处于少年甚至婴儿时代。这不是我们渴望的少年感,而是心理状态的退化固着。之所以会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技术发展的影响很重要。
举个例子:之前的交通基本是“路途远,车马慢”的状态,出门求学工作的子女跟父母一年见不上几面。但现在,微信可以随时视频,飞机三四个小时就能贯通东西,见面非常容易。
再比如,从前孩子上学去了,家长想要掌握他一整天的动态几乎不可能,没有电话的年代甚至只能靠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来了解。
但现在,孩子在幼儿园,家长可以通过手机直接监控到他在吃什么,做什么,跟谁玩。假如看到孩子受欺负了,你让家长控制自己不要干涉,留给孩子自己去解决,可能吗?大部分父母都控制不住。
分离焦虑被弥补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被替代了,孩子的成长也因此被打断甚至抹杀。所以,心理状态一直固着于婴儿或者少年时期。
当然,这种内心状态也并非完全不可取。
事实上,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年纪,储备了多么丰厚的知识及阅历,他的内心也都有这种婴儿式的原始自恋:渴望无条件的爱,渴望能被无条件地接纳,渴望自己创造奇迹。
区别在于,“巨婴”们会把它当成真的,作为自己跟世界交流的标准;而成熟的人则知道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期待,一个原始自恋提供给我们灵魂休养生息的幻境。
03网红:被消费的少年时代
据说95后的理想职业是网红,而这同样是中国八成小学生的梦想。太多“年少成名”被制造出来,渲染物质与名气的大丰收,但其实,即便少年人获得了这种成功,内心也往往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消化代谢它的副作用。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小孩,尤其是有点儿名气、做出点成绩的,怎么都那么嚣张?目无尊长,任性散漫……
我不认为这跟他们的素质有关。相反,我倒是更能够理解他们。
这些少年人从很小的时候,就被功利性的社会需求所驱使,没有才华也要逼出才华,有才华的更要一次性压榨干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是有丧失和愤怒的,这使得他们无法获得内心的平衡。一旦成功,必然用肆无忌惮变本加厉的方式来进行补偿。
所以,我们的社会要给少年更多宽容。不是宽容他们犯错,而是给到他们一个慢慢地、自然地成长的宽松环境。不要过度关注,不要透支才华,不要让他们迷失在过早获得的利益和名气之中。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