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娇气了该怎么办 为什么孩子在妈妈面前特别

童童妈的烦恼:

家乡有句老话:

孩子看到娘,无事哭一场。

意思是说,孩子在妈妈面前会显得更娇气,更无理取闹。

儿子童童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每天我下班回家,童童就会一刻不停地“黏着”我,甚至换衣服、上厕所时也要跟着;吃饭不好好吃,要我喂;外出时谁也不要,只要我抱抱……

奶奶说童童这就是“见娘愁”,妈妈不在时什么事情都好好的,妈妈一回家就各种“不听话”,还批评我对孩子太溺爱,把孩子养得越来越娇气。

我在妈妈群里诉苦,得到不少妈妈的回应,原来很多孩子都会这样“见娘愁”。我想知道,孩子“见娘愁”真的是娇气吗?

孩子太娇气了该怎么办 为什么孩子在妈妈面前特别(1)

其实,孩子“见娘愁”不一定就是孩子娇气,这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表明孩子在渐渐长大,在实现“依恋分离”。

02家长避免“忽冷忽热”

有些家长过于情绪化,情绪好的时候对孩子的要求都满足,情绪不好的时候又是另一种态度,而家长的“忽冷忽热”会带给孩子极大的不安全感。因为担心失去这个人的爱与关注,孩子反而会更加紧密地黏着这个人?这样的情况常发生在眼看着已经适应幼儿园生活,突然又变得黏人的孩子身上。如果发现孩子有这种情况,建议家长反思一下是否自己过于情绪化,或者家庭环境中是否发生了比较重大的事件等。

孩子太娇气了该怎么办 为什么孩子在妈妈面前特别(2)

03不要用“暴力”阻止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这样“黏妈妈”很娇气,于是极力阻止,因此常常大声呵斥“你不可以这样”“你怎么这么娇气”或者直接“暴力”阻止孩子对妈妈的依赖,比如直接把孩子送回老家、故意不理睬孩子等等。孩子在三四岁之前,与妈妈的依恋最为强烈,这种依恋感来自于强烈的安全感需要,所以,适度依恋是孩子发展正常的表现。父母不可在这个过程中以任何粗暴、武断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使孩子失去安全感,而是要发自心底地相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他会成长为一个自信、独立的人。

孩子太娇气了该怎么办 为什么孩子在妈妈面前特别(3)

04让孩子在做事中获得自信

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当他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时,内心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成就感,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拥有“掌控”生活的能力。当孩子足够自信时,对妈妈的依恋也会减少。此外,孩子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家长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来降低孩子的“黏度”,日常生活中可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转移他们对依恋者的过分注意。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下这些生活小事,请不要为孩子代劳哦——

孩子太娇气了该怎么办 为什么孩子在妈妈面前特别(4)

选自亿童家园共育·家庭教育材料

《游戏乐园》3岁龄10月

05帮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习惯

如果你要暂时离开,请记得在离开前告诉孩子: “妈妈一会儿就回来陪你玩游戏。”让孩子知道,妈妈的离开只是暂时的,不会抛弃他。如果孩子能够接受这种安排,则及时表扬,以强化他的独立性;当回家时,要对孩子说:“你看,妈妈回来了,妈妈答应过陪你一起玩游戏的,现在我们一起玩会儿吧!”让孩子知道,妈妈是遵守诺言的。一次次分别与重聚之后,家长可逐渐增加与孩子分开的时间长度,这种渐进式的分离,对孩子接受与妈妈的分离很有帮助。

孩子太娇气了该怎么办 为什么孩子在妈妈面前特别(5)

06请爸爸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

在很多家庭中,妈妈才是育儿的主角,爸爸很少参与,或者爸爸只是扮演“黑脸”的角色,这些都会造成孩子对爸爸的疏远和对妈妈的过度依赖,也就很容易出现“撒娘娇”、“见娘愁”的状况。因此,请各位爸爸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因为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父爱是无可替代的。

孩子在外人面前坚强懂事,可在妈妈面前,他却只是一个离不开呵护的小人儿。孩子每个心理发展阶段中的“危机”,其实都隐藏着更高阶段的心理发育诉求,如果父母能够正确引导,则可促进孩子顺利发展。对爱的需求,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父母能否与孩子之间建立好的安全依恋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父母的爱与情感上的及时满足,将内化为孩子的安全感,帮助孩子更好地走向未来的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