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迁都迁了哪些地方(记录着商朝迁都之谜)

迁都之谜?

随着夏王朝逐渐衰落,居住在黄河下游一带的商族部落渐渐崛起,在成汤的带领下,商族一举消灭了夏王朝,于公元前1600年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于亳。

商王朝建立前后数次迁都给后世留下了难解的谜团。据《史记·殷本纪》记载:“自契至汤八迁”。汉代张衡《西京赋》中则记载:“殷人之屡迁,前八而后五”。所谓前八后五,是指商朝建立之前迁都八次,建立之后迁都五次。直到公元前1300年,当时商朝的统治者盘庚把都城迁到一个叫殷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安阳才稳定下来。直到商朝灭亡,殷就一直是商朝的政治中心所在地,所以商朝也被称为殷商。

那么,商人在其五百多年的历史上一共迁都十三次,这样频繁迁都是否有必要呢?其原因是什么呢?

迁都实况

迁都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迁都不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其操作过程必然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格局的稳定,且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商朝十三次迁都详见下表。

商朝迁都迁了哪些地方(记录着商朝迁都之谜)(1)

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又传承了约270年,一直到商朝覆灭再也没有迁过都。

迁都原因

历代王朝陪都很多,但迁都并不常见,如东汉献帝迁都长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等。迁都的原因各不相同,大致会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影响:政治、经济、军事战乱、外族入侵、内乱、人口分布、自然灾害等等。商都迁徙虽然都在黄河中下游两岸方圆几百里的范围内,但如此频繁背后必定有其深层原因,下面试着从多角度解开其中奥秘。

商朝迁都迁了哪些地方(记录着商朝迁都之谜)(2)

商都迁徙分布于黄河两岸

解密一:水患说

夏末商初,黄河流域迎来了大量的降雨,黄河中下游出现了大面积的洪涝灾害,水患灾害不断淹没农田和屋舍,甚至冲毁都城,及大地破坏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和建立在农业基础之上的王朝统治秩序。在自然灾害面前别无选择,商朝的统治者只有不断的选择那些距离水患稍远,适合农业生产的地方重新建立都城,从而使农业生产受到水患的侵害的程度降到最低,让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这是商朝频繁迁移都城的其中一种可能的原因。

解密二:内乱威胁说

商朝初期的王位继承并没有形成像后世一样的定规,或者兄终弟及,或者父死子继,混乱的王位继承制度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事件。有王位继承权的人选必然依靠背后的贵族势力互相争斗不休。没有绝对优势的王室只好选择临时迁都,避开实力强大且危险的贵族势力。直到盘庚把首都定在殷地之后,嫡长子的继承制度渐渐形成并被大家所认可,王权终于找到了一种能够平稳交接的方式,之后才有了殷商政权的内部稳定和后来的向外扩张。

解密三:外族入侵说

商朝所处的中原是以农耕文明为核心的区域,其农业文明一直领先于周边少数民族。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对商朝的农业文明形成军事压力,他们定期不定期会南下进行侵扰、掠夺、甚至杀戮。整个商朝统治阶级承受着巨大的外部军事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并不仅仅来自于北方。因而统治者不能有效抵御外敌时,不得已的办法就是迁都避害。

解密四:平乱扩张说

商朝能够灭夏建国,说明商当时是势力最强的部族。建国之后,周边各国和少数民族不服管束、作乱反叛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对商王朝威信的直接挑战;此外为了改善生存环境和开拓发展空间,历代商王怀着争雄天下的理想,四下征战并将其权力中心不断迁徙,以控制四方加强统治也是很有可能的。

商朝迁都迁了哪些地方(记录着商朝迁都之谜)(3)

盘庚迁都图

写在最后

先商和早商(公元前1300年以前)频繁的迁都,其真实原因可能不是单纯的某一种,或许与水灾、农业生产方式、内部王权的争夺、外族军事威胁都有一定关系,迁都主要目的还是巩固王权和维持统治,所以商王室迁都的选择在当时是正确的、积极的、有利的。

商文明真正的兴起是在殷商时代。盘庚迁殷后,先期商王奔波衰败的局面得以扭转;到武丁中兴时期,商朝的国势达到鼎盛时期。

更多历史文章,请持续关注“云竹文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