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食堂三餐:社区食堂品美食

社区食堂三餐:社区食堂品美食(1)

社区食堂三餐:社区食堂品美食(2)

早餐去哪儿吃?社区食堂。

中午去哪儿吃?还是社区食堂。

7月5日上午11时20分,在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龙城新苑社区的社区食堂,已经陆续有前来就餐的人们,管理人员杨汾青正提醒着每一位前来就餐的顾客扫场所码,看到年龄稍大的老人或腿脚不方便的,他会上前搭把手。食堂里,清凉的免费绿豆汤,凉拌菜,刚出锅的木耳炒西兰花、红烧排骨、清蒸鱼……20多种凉菜、热菜,荤素搭配,静候食客的到来。

事实上,在这个时间段,太原市有上百家这样的社区食堂在为居民们准备着品类丰富的饭菜。

山西晚报记者从太原市社区工作服务中心了解到,2022年以来,太原市将“社区食堂”作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以全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为方向,以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合理布局、统筹推进,为民生提质、为平安护航、为幸福加码,拉伸了社区服务的力度、广度、温度,打造了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的“太原样本”。在去年首批建设152家的基础上,快速启动第二批社区食堂建设。截至2022年5月底,全市社区食堂共服务约340万人次,日均服务约1.3万人次。

自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如何服务好群众“最后一公里”,山西晚报记者进行实地探访。

品种多样荤素搭配,有的社区食堂还建了“红色书吧”

上午11时许,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龙城新苑社区的社区食堂里,冒着热气的饭菜准时出锅,包子、馒头、花卷、玉米粥、特色小鸡腿、四喜丸子等菜品一一摆入窗口,刚刚摆放完毕就有居民前来就餐。“这里的菜品有荤有素,价钱也实惠,挺好!”前来就餐的居民宋女士高兴地说。

“放学了,下班了,退休了,饭点儿了,食堂见!”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民康街龙城新苑H区北门的龙城新苑社区食堂外面,温馨的标语让人感觉很亲近。今年6月初,社区食堂开业后,已成为不少附近居民解决午餐的首选地。食堂分为素菜区、荤菜区、冷菜区、主食区、汤品区5个区域,菜品以家常菜肴为主,味道清淡,品类丰富,采用“小份供应、丰俭由己”的供餐模式,长期就餐顾客可购买就餐卡持卡结算,临时就餐顾客可通过微信或支付宝进行结算。每天中午,社区食堂里都十分热闹,三四个老年居民围坐一桌,边唠嗑边吃饭。

今年70岁的柳先生和老伴是社区食堂的常客,到了中午和晚上的饭点,老两口就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就餐。柳先生说,因为老伴身体不好,行动不便,社区食堂没开之前,孩子们每天就担心他们老两口的吃饭问题,女儿几乎每天都要跑过来给他们做饭,现在他们在食堂办了储值卡,孩子们再也不担心他们吃不上饭了。

过油肉、小酥肉、西红柿炒鸡蛋、红烧鸡块、凉拌小菜……在小店区黄陵街道民航社区食堂内,热气腾腾的饭菜被一一摆上售饭窗口,很快就有居民进来买饭就餐。“这里的饭菜种类丰富,干净卫生,而且针对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有优惠套餐,吃一顿饭非常便宜,方便又放心,吃完饭还能和老姐妹们聊聊天。”家住泰达小区的73岁韩女士高兴地说,她和老伴年纪大了,腿脚不灵活,平时经常出去买饭吃,如今社区食堂离家只有50米,真是开到家门口了,他们吃饭有了着落。自2021年12月社区食堂开业以来,他们老两口到了饭点出来吃饭,吃饱了回家休息,不用做饭,不用收拾碗筷,别提多省事了。

在民航社区的“社区食堂”入口处,山西晚报记者看到有四个醒目的大字“红色书吧”,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整齐的书籍,《中国共产党简史》《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基层党建探索与实践》……记者在红色书吧看到,前来就餐的老年人喜欢阅读党史书籍,追寻红色初心。据了解,搭建“红色书吧”为前来就餐的人群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广大党员群众学习党建知识,加强红色教育提供一个便捷的平台。今年以来,黄陵街道民航社区依托社区食堂、幸福养老项目等作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专项行动的落脚点,除建设“红色书吧”外,民航社区也将为更多老年人提供多元化服务,让社区的老人们可以在家门口开启幸福“享老”生活。

方便干净又实惠,80岁以上老人享88折优惠

“一份打卤灌肠、一份老汤炖豆腐,一大碗刀拨面,一份蒸肉条,总共35元,我们老年人还享受9折优惠,实际只付了31.5元。”柳先生告诉记者,老伴吃得不多,主食他俩一大碗面就够吃了。“第一天开业我俩就过来了,现在每天两顿饭,中午和晚饭,一个月下来700多元就够了,如果加上早饭,1000元差不多。”柳先生说,现在社区食堂只有午饭和晚饭,盼着早饭也能安排,这样他们一日三餐都在社区食堂了。

在国师街社区食堂里,市民李女士一家四口来到这里共进午餐,过油肉、红烧茄子、凉菜、蒸水蛋、加上四个人的主食共消费了68元。“如果在家里做,买菜加做饭,柴米油盐算下来不比这便宜,还得自己做自己洗涮,这个价钱真不贵。”李女士说,算下来人均17元,社区食堂的饭菜也接地气,吃着舒服,符合大众口味。

在龙城新苑社区的社区食堂里,记者看到刘女士在点餐时还打包带走了一份煮玉米和一份凉菜。刘女士说,她一个人生活,打包带走的是晚饭,以前一个人做饭太麻烦,经常是凑合吃一口,现在出了小区就是社区食堂,不想做饭就打包带走,特别方便,关键是价格还实惠。社区食堂的管理人员杨汾青告诉记者,食堂给予60岁以上老年人折扣优惠,60岁至80岁老人享9折优惠,80岁以上老人享88折优惠。

社区食堂虽小,却温暖了人心。龙城新苑社区党总支书记谷晓霞表示,目前社区正在积极与志愿者组织对接,下一步将为社区内腿脚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同时,待用餐人数稳定后,食堂还将考虑增设早餐,为社区居民提供“全天候”贴心用餐服务,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

黄陵街道民航社区68周岁以上的老人有1500余人,占到居民人口总数的15%以上,社区养老工作已成为社区基层治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更好服务老年人成了社区的当务之急,民航社区以社区食堂建设为契机,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食堂自2021年年底投入使用后,运营半年以来,始终坚持菜价经济实惠、菜品放心便捷的定位,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此外,民航社区食堂还开展了“爱心送餐”服务,以残疾人员、高龄老人为主,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让老人们足不出户便能享用到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干净放心的饭菜。社区食堂同时面向全体居民开放,由于菜品多样小份,可以随意组合,半成品可随时外带,缩短了居民下班回家做饭时间。

龙城百姓的“第二厨房”日均服务约1.3万人次

山西晚报记者从太原市社区工作服务中心了解到:2021年7月,为加快推进社区食堂建设,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关于推进社区食堂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从2021年至2025年末,全市建成500个社区食堂,选址标准以500米为服务半径,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主体多元、方便可及的社区食堂服务网点,全面建立健全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面广的社区助餐服务体系,进一步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实惠、便捷、高效、专业的配餐、就餐、送餐服务。

自第一家社区食堂投入运营以来,好评不断成效明显。一方面,它是龙城百姓平日里的“第二厨房”,截至2022年5月底,全市社区食堂共服务约340万人次,日均服务约1.3万人次,很多市民用餐过后,还会再来个“个性化”点单,买几个菜外带,一日三餐都在社区食堂解决。另一方面,它也是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有力阵地,平时,一些社区食堂利用空闲时间,将社区食堂开放给党员及群众,组织了老年人文体活动,讲红色故事等社区文化活动;在2022年上半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社区食堂又成为一线抗疫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的有力保障,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全市社区食堂共低偿供餐69974份,免费供餐14629份。在保障供餐的基础上,一些社区食堂还针对社区实际情况开展了如跑腿代购、便民打印等特色服务,获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太原市以全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为方向,以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将“社区食堂”作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合理布局、统筹推进,为民生提质、为平安护航、为幸福加码,拉伸了社区服务的力度、广度、温度,打造了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的“太原样本”。

山西晚报记者 徐麦丽

(责编:马云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