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垂帘的宝座在哪里(乾清宫正大光明)

乾清宫是紫禁城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我们所孰知的一座宫殿,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乾清宫无论从规模还是建制上来说都堪称是紫禁城的后宫之首。乾清宫内布置奢华,而当我们走进乾清宫,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皇帝宝座上方高悬的“正大光明”匾。这块匾自雍正之后,就与清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了紫禁城中最大的悬念,在经过一系列的演绎之后,这块匾显得尤为神秘,正是这块匾向我们展现了清朝立储制度的变迁。

正大光明匾在明朝时期是不存在的,它是在顺治和康熙中间产生的,“正大光明”这四个字来源于《易经》,《易经》中说“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就是说做人做事、为官为政、从学从商、修身修性都要正大光明。这四个字也就成了清朝皇帝的座右铭,显得十分重要,当年翁同龢给光绪皇帝上课,讲的第一堂课就是“正大光明,天下太平”这八个字,告诫光绪皇帝一定要正大光明,这样才能天下太平。

慈禧垂帘的宝座在哪里(乾清宫正大光明)(1)

“正大光明”匾背后的秘密立储制度

“正大光明”匾之所以被世人所熟知,是因为它的背后隐藏着清朝皇帝继承人的秘密,雍正皇帝秘密立储的锦匣就藏在这块匾后,在经过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演绎之后,这块匾就被世人所熟知了。清朝的秘密立储是皇帝在生前选择一个后代作为皇位继承人,然后将名字写在纸上并放入鐍匣之中,然后当着众大臣的面,将锦匣挂在“正大光明”匾后,等到皇帝驾崩后,众大臣一起将鐍匣取出,宣布新的皇帝。这样以来即有了皇位继承人,又不至于发生像康熙时期“九子夺嫡”的惨剧。

清朝第一个采取秘密立储制度的皇帝是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就是通过“正大光明”匾后的锦匣登上了皇位,乾隆也同样沿用了秘密立储的制度。乾隆立了一个储君并将鐍匣挂在匾后,结果这个储君死了,只好将鐍匣取下来换一个名字再挂上,结果这个储君又死了。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皇帝在乾清宫举行了盛大的典礼,首先是为了庆祝新年,更重要的是为了禅让皇位的授受大典。乾隆将皇位禅让给嘉庆皇帝 ,这是在盛大的授受大典上进行的,自然不需要秘密立储了,因此可以说乾隆使用过秘密立储制度,但是嘉庆皇帝却不是通过秘密立储制度取得的皇位。

慈禧垂帘的宝座在哪里(乾清宫正大光明)(2)

公元1820年七月,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暴毙,当日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和众大臣赶到乾清宫,结果在“正大光明”匾的后面没有找到鐍匣,直到两日之后在嘉庆皇帝生前的一个太监身上找到了一个匣子,打开之后才发现这就是本该挂在“正大光明”匾后的鐍匣。由此可见嘉庆皇帝同样沿用了秘密立储的家法,但是他的继承者道光皇帝却不是在“正大光明”匾背后发现的鐍匣,值得一提的是,道光皇帝是清朝唯一一个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

而道光皇帝在临终之前还比较清醒,当时他就是把爱新觉罗·奕詝和其他人叫到病榻前,然后当众宣布立爱新觉罗·奕詝为皇太子,定爱新觉罗·奕訢为恭亲王。所以说道光皇帝是当着众大臣的面直接宣布的皇位继承人,但道光皇帝还是按照秘密立储的家法同样的搞了鐍匣,但这就变成了一个形式而已。道光皇帝之后的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用不着秘密立储,咸丰皇帝之后的同治皇帝没有儿子自然也用不着。所以说雍正皇帝立的秘密立储制度,只延续了四朝,而挂在“正大光明”匾后的鐍匣实际上只用了一次。

慈禧垂帘的宝座在哪里(乾清宫正大光明)(3)

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的变迁

清朝没有之前明朝的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最开始它施行的是贵族公推,老皇帝驾崩之后,由贵族会议公推一个新的皇帝。努尔哈赤当年就是由贵族公推做的部落首领,努尔哈赤之后的皇太极是八大贝勒会议推举的,皇太极死了之后,四个亲王三个郡王组成的贵族会议经过一系列的协商和斗争,最终推出六岁的爱新觉罗·福临做皇帝,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来辅政。由此可见清朝的前三个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皇帝福临,都是通过贵族会议推举出来的。

顺治皇帝是得天花死的,在临终前他与孝庄皇太后商量后,确定了由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来继承皇位。此时的皇位传承已经不是由贵族会议来公推了,而是在皇帝临终之前做一个遗诏,通过皇帝遗命来确立新的皇位继承者。到了康熙皇帝的时候采取了中原王朝经常采用的嫡长子继承制,公元1675年六月初三,康熙皇帝立不到两岁的爱新觉罗·胤礽为皇太子,由此导致了康熙末年时期的“九子夺嫡”的惨剧。

慈禧垂帘的宝座在哪里(乾清宫正大光明)(4)

事实证明康熙皇帝采用了嫡长子继承制,并不能保证皇位的平稳交接,因为过早的确立太子会使得太子有了骄纵之心,这对于皇位继承者的修身养性没有什么好处。但自秦朝之后,我国历代的王朝大多都采用了嫡长子继承制,这当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这也会导致君权与储君权利的激烈对撞,而大臣为了后路必然会讨好太子,这就导致了朝堂之上的结党,而皇帝的其他皇子也必然会结党内讧,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康熙在经过立太子之后废太子,然后又复立太子到再次废太子,最后确立了爱新觉罗·胤禛为皇位继承者,在“九子夺嫡”中胜出的雍正皇帝自然对这场惨剧胆战心惊。而雍正初期其他兄弟对他的掣肘更是让他不敢采取康熙皇帝的嫡长子继承制,由此他便创造了秘密立储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这是雍正皇帝的一种无奈之举,但这在也确实保证了皇位的平稳过度,清朝在雍正之后再没有发生过争夺皇位的惨剧。

慈禧垂帘的宝座在哪里(乾清宫正大光明)(5)

在同治皇帝驾崩之后清朝的皇位传承制度再次发生了改变,变成了由慈禧皇太后一个人来确立新的皇帝,这也拉开了大清帝国覆灭的序幕。慈禧在确立新皇帝的时候不是任贤为君,而是任亲为君,同治皇帝死了之后,他还有成年的堂兄弟,而慈禧选择四岁的光绪是她的私心在作祟,光绪皇帝的父亲是咸丰皇帝的弟弟醇亲王奕譞,光绪皇帝的母亲是慈禧的妹妹。

光绪皇帝驾崩之后慈禧依然没有吸取教训,选择了年仅三岁的宣统,宣统是慈禧的妹夫醇亲王奕譞的孙子,宣统的母亲是荣禄的女儿瓜尔佳氏,而很多书上记载这个瓜尔佳氏是慈禧的干女儿。由此可见慈禧在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时候,完全是按照皇室的血缘关系来选择的,爱新觉罗氏和叶赫那拉氏的交叉血缘选择了光绪,爱新觉罗氏和瓜尔佳氏的交叉血缘选择了宣统,慈禧的这种选择方式确实让人无语。

慈禧垂帘的宝座在哪里(乾清宫正大光明)(6)

总结

慈禧在确立光绪和宣统的时候,自己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就确定了一个庞大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而此时的世界已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世界各国自愿或不自愿的都在进行文化的交流。鸦片战争之后的国际形势是在向工业化、民主化迈进,而此时的慈禧既不走工业化也不走民主化,在皇位继承者的选择上,是把门关上什么外界的任何影响都不考虑,按照跟自己血缘的亲属来确立皇帝。

跟同治皇帝同时期的美国总统是林肯,与六岁在深宫中即位的同治皇帝不一样,林肯出身贫寒,通过自己的勤奋刻苦获得了律师资格,之后还做了国会议员。正因为林肯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他主张解放黑奴,通过南北战争使得美国实现了南北统一,为美国后来的强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慈禧垂帘的宝座在哪里(乾清宫正大光明)(7)

欧洲的德国宰相是俾斯麦,他与同治、光绪基本上也是同一时代,他做过驻法国大使和很多其他国家的公使,他有着丰富的外交经验,德意志在他手里完成了统一。而亚洲的日本宰相是伊藤博文,此时中国也差不多是同治、光绪的时期,伊藤博文当过兵库县的知事,后来又去英国留学学习海军,他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留学经验,在手里日本逐渐强大起来。

清朝末年的世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改变,作为清朝最高统治者的慈禧和她确立的光绪、宣统与世界其他强国的元首相比,无论是眼界、格局还是实际能力都不可同日而语,这也使得中国没能赶上变革的末班车,由此也给中国带来了长达百年的耻辱。

慈禧垂帘的宝座在哪里(乾清宫正大光明)(8)

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中,统治者既要保证家族的江山世代延绵,更要确保自己的帝位不能受到挑战,而清朝确立储君的方式,从雍正的一个人秘密定到慈禧的一个人公开定,这无疑是于乾清宫上高悬的“正大光明”匾相悖的。在这种确立储君的方式下,清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孱弱,从雍正的无奈到慈禧的无语,清朝在世界格局的浩荡中走向了覆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