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的爱情公式 当数学遇到法式浪漫

真正伟大的数学家内心深处必是诗人。

他们将内心丰富连绵的情感蕴藏于世间万物的理论,以最简洁最优雅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数学是一门给不同事物赋予相同名字的艺术。”

法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哲学家庞加莱如是说。

数学中的爱情公式 当数学遇到法式浪漫(1)

电影《心灵捕手》剧照

在万物皆数的世间,理性的严谨与如诗的浪漫殊途同归,在更高处相遇。如渐近线和它所在的坐标,无限接近,却无法达到,两两相望,咫尺之遥,留下无尽的想象和永恒的遗憾。

相传,17世纪著名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是瑞典公主克里斯蒂娜的数学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相恋了。

数学中的爱情公式 当数学遇到法式浪漫(2)

这段恋情并不被世俗相容,国王将笛卡尔遣返回法国,还没收了之后笛卡尔写给公主的所有信件。

后来,笛卡尔染上黑死病,在他临死之前给公主寄去了最后一封信,信中只有一个方程式:r=a(1-sin θ)。

国王和大臣们都看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只好交还给公主。

公主在纸上建立了极坐标系,用笔在上面描下方程的点,终于解开了这行字的秘密——这就是美丽的心形线

数学中的爱情公式 当数学遇到法式浪漫(3)

虽然这段爱情故事被很多史料证实为子虚乌有,但连枯燥乏味的数学都能被讲述成这么唯美的故事,真是坐实了法国“浪漫国度”的盛名。

另一个因爱情为数学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人,就是法国数学家埃瓦里斯特· 伽罗瓦了。

他是群理论的首创者,抽象代数的开山鼻祖之一。

据说他爱上了一个医生的女儿,因为这段感情,他和一名军官成为情敌,两人相约决斗。

数学中的爱情公式 当数学遇到法式浪漫(4)

伽罗瓦在决斗前夜将他的所有数学成果狂笔疾书纪录下来,美国数学家贝尔后来评价:“他在黎明前那些绝望的最后时刻写下的东西,将会使一代代数学家忙上几百年。”

翌晨,伽罗瓦腹部中弹。数学史上最年轻、最富有创造力的头脑停止了思考。

常常被人忽略的是,法国是盛产数学家的宝地。

闻名遐迩的法国数学家有笛卡尔、韦达、帕斯卡、费马、洛必达、柯西、傅里叶、庞加莱等等。

数学中的爱情公式 当数学遇到法式浪漫(5)

每年五月,在巴黎的圣叙尔皮斯广场上都会举办一个沙龙,其名字足以让路过的人大跌眼镜,因为里面的三个词似乎不常一同出现——文化、数学和游戏。

对有些人而言,把 “游戏”和“数学”并排放在一起甚至有点受虐狂倾向,无疑是因为学校总是把数学作为挑选精英的主要工具,复杂的公式和定理成为很多人学生时代刻入DNA的“噩梦”,而且,那些枯燥的数学题和文化又有什么关系?

数学中的爱情公式 当数学遇到法式浪漫(6)

曾有这样一本书,让许多人改变了对数学的看法。

它巧妙运用历史学的方法,构建了无数历史与现今的场景,将数学从亭台楼阁之上带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就是已被译为16种语言,获法国数学期刊Tangente图书奖,长踞法国亚马逊科学史分类第一名的《万物皆数:从史前时期到人工智能,跨越千年的数学之旅》

看完它,很多人惊呼:原来,法国人数学能学得这么好,是有原因的。

今天小编推荐的这本《世间万数》,正是《万物皆数》的姊妹篇,由法国巴黎弗拉马里昂出版社倾力推荐,联合打造。

数学中的爱情公式 当数学遇到法式浪漫(7)

这是一本给理科生的浪漫入门书,给文科生的思维说明书。

作者以让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打通数学和文化之间的次元壁,以有温度的人文观照和浓郁的哲学韵味让数学回归文化常识。

如果《万物皆数》让你感受到数学的奇妙与优雅,《世间万数》将让你惊叹数学的美与实用。

畅销书《万物皆数》姊妹篇

从趣闻轶事中领略数学世界的惊人魅力

世界上的第一批数学家身上披着兽皮,把羚羊当作晚餐;

土著们算着算术却不知道自己在搞数学;

最早发明数学竞赛的不是杂志消暑增刊的编辑,它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就已经流行开来;

还有,有些定理是真的,但我们无法证明。

数学中的爱情公式 当数学遇到法式浪漫(8)

在这本书里你能找到以上所有奇闻趣事,而且不止于此。

你还将开启一场时空旅行:

到访古埃及,看看真正的斯芬克斯之谜;为无穷大和复数而激动不已;面对分形的永恒风景而叹为观止;或者被群论和千禧年大奖难题搞得晕头转向。

你还会读到大部分关于数学的书闭口不谈的内容。比如,数学和神秘主义的关联,那些被历史打入冷宫的计算方法......

你还可以从这本书中进入数学家的头脑和内心,体验一下数学家这个职业,他们从哪里得到灵感?数学里有什么让他们情有独钟?

数学中的爱情公式 当数学遇到法式浪漫(9)

为了展现数学的全貌,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数学的起源,探讨一些重大问题。第二部分介绍这些问题如何变得越来越抽象,如测量之类相对具体的目标最终如何导向由伽罗瓦、庞加莱或格罗滕迪克一步步创建的数学结构。

第三部分聚焦数学的核心,即数学到底是什么。所以这一部分会带有相当浓厚的哲学色彩。最后一部分讲述数学如今无处不在,每个人都要和它打交道。

数学中的爱情公式 当数学遇到法式浪漫(10)

本书力求清晰易懂,不设置高深的学术门槛,不卖弄名词术语, 作者尽量避免罗列公式,

文中保留的一些公式都是为了证明其用途和在数学中的核心作用,可以将它们视作单纯的插图,界面相当友好。

如果你曾经每天规规矩矩地做数学题,日复一日地学习课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这本书,能让你在扩宽知识面的同时可体会到数学的无穷奥妙,原来数学是如此有趣。

资深数学教师

用“法式浪漫”带你游戏数学

《世间万数》作者埃尔韦•莱宁1976毕业于里昂高等师范学院,获得数学学位。同时,他还是一家保险公司的计算机分析员。

自1981年以来,他一直在巴黎百年老校詹森•德萨伊中学教数学,并在巴黎中央理工学院教计算机科学。

作为一名

资深的数学、计算机科学教师,埃尔韦借助数学文化的特点,把硬核知识点串讲成故事。

严谨又通俗,幽默接地气地体会“数学好玩”,用“法式浪漫”带你游戏数学,颠覆枯燥学科的刻板印象。

数学中的爱情公式 当数学遇到法式浪漫(11)

埃尔韦•莱宁

译者缪伶超,是上海译文出版社资深编辑,资深科普图书翻译,翻译信达雅,文字清通,妙趣横生,信手拈来,尽显数学本真的优美。

涉及数学史上从古至今的人物,都用了通行译法,在书后的参考文献和词语表中还能找到对应的出处。

全景式多维度阐述

领略数学史上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数学是抽象的,是众神给世人的说明书;历史是真实的,是对此说明书的解读。

从黎曼高维空间理论,到无线电通讯技术的问世;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到公理化的数学演绎体系和思想的建立。

前仆后继的智慧散发哲学的智性光辉,坚韧不拔的钻研清晰可见人类文明史的进化理路。

数学中的爱情公式 当数学遇到法式浪漫(12)

电影《模仿游戏》剧照,该电影讲述英国数学家、人工智能之父图灵的传奇一生

《世间万数》从科学史、哲学史、数学史三个维度详细阐述了数学史上那些改变人类文明的群星闪耀时刻。

逻辑推导映射时代的缩影,传统溯源凝结数学天才们毕生探索的历程和结晶。

你可以把它当成一本通俗历史读物的数学人类学通史,走近以数学为终身事业的传奇天才,了解他们的真正激情所在。

人文解析数理之美

让数学重回文化常识

对于我们同时代的许多人来说,文化和数学几乎是一对反义词。

然而,与荷马史诗一样,柏拉图《美诺篇》里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同样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与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技法秘密一样,理解行星为何会绕着椭圆轨道运动,也属于人类文明的伟大结晶。

数学中的爱情公式 当数学遇到法式浪漫(13)

天文学家、数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

数学是一种普世性的语言。即使不在数学研究领域发展,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也能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而条理性、规律性作为一种文化素养,对任何一种职业而言都是必要的。

数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还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行动。

小到和别人交谈时的说话思路逻辑,工作、生活中各项事务安排,大到数字技术隐藏的危险和机遇,以及即将来临的智能机器时代。

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洞见在混沌表象之下的隐性结构和秩序,对人生之路更好地做出选择和行动。

数学中的爱情公式 当数学遇到法式浪漫(14)

本书不拘囿于此时此刻,而是拓展于未来时刻,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拓展将通向更远、更迷人、更精彩的数学的深处——

那里才是惊喜发生的地方,才是一个人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地方,才是筑牢精神地基的地方。

数学中的爱情公式 当数学遇到法式浪漫(15)

《世间万数》

作者:[法]埃尔韦•莱宁

译者: 缪伶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低音

定价: 98.00元

ISBN: 9787559664372

文章编辑丨Gwen

文章校对 | 西西

图片来源 | 网络

致癌与治癌:迷人又危险的细胞

新书推荐 | 一颗心脏,如何嬗越人类千年的历史?

新书推荐 | 孩子有多动症、焦虑、抑郁、学习障碍,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办?

关注“联合低音”

获取更多图书资讯

数学中的爱情公式 当数学遇到法式浪漫(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