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竹石图特点(看郑板桥一生的故事)
郑板桥一生擅画“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要做“千秋不变之人”。众所周知,郑板桥一生刚直不阿,爱民如子,人称诗书画三绝。他的一生更有“难得糊涂”名言流传至今,还有多篇精美诗句为众人喜爱,而他一生亲历的故事也令人赞叹不已。我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则,希望能给喜爱奇石的您一些小启示,来完善我们赏石玩石之路。
美石欣赏
说到赏石玩石,首先要爱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朋友都知道郑板桥一生爱竹,爱兰,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个石痴。“顽 然一块石,卧此苔阶碧,雨露亦不知,霜雪已不识......但问石先生,先生俱记得?”前有唐朝白居易以石为友,后有宋朝米芾拜石为兄,到了清朝郑板桥则称石为先生。这就是石痴,只有酷爱奇石,才可能与石对话,交流心声。正如他所说:非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
板桥自画像
达则兼济天下。郑板桥在雍县任职时,当地多年发生旱蝗水灾,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郑板桥于是一面向朝廷请求赈济,一面责令城中富商大户施粥放饭给老百姓,同时毅然打开官仓放粮,前后救活上万民众。真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因为触碰了豪绅们的利益,他受到了弹劾,于是愤然辞官。
郑板桥的竹石图
穷则独善其身。郑板桥辞官后,到扬州卖画为生。正如上面画中提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nang)橐(tuo)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他抛弃了古代文人的清高虚伪,不像有些文人遮遮掩掩,他大大方方明码标价:“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他坦坦荡荡,光明磊落的卖画,以卖画养生。
郑板桥的竹石图
这个故事对我们玩奇石的人很有借鉴作用,以石养石,以藏养藏,抛却虚荣,是完全有必要的。收藏的石头多了就有必要卖出去一部分,既能减轻经济压力,还能减轻收藏清理保养的压力。尽量减少普品奇石,留下精品珍品继续收藏。每一块石头都来之不易,每一份劳动都值得尊重,每一份劳动都应该有价值体现。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不然的话越积越多,恐怕家里庭院都堆积得满满当当的。
郑板桥的竹石图
郑板桥一生正直,不向权贵和恶势力低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更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玩石赏石本是一件高雅的事情,我认为不能为了一点虚利,去作假售假,丧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人要有自己的骨气,既要求财,还要有德。我坚持只玩原石,对于做假的雕品奇石一概拒之门外。
郑板桥的竹石图
玩石要善于悟石,米芾在之前对太湖石和灵璧石提出了瘦漏透皱的赏石原则,郑板桥在米芾的基础上又补充了一点就是丑,这里的丑不是丑陋的意思,而是奇特雄壮的意思。对我们现代玩石人来说很有启示。玩石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要通过仔细观察,从中悟到新的东西,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不能一味地随大流人云亦云。
郑板桥的竹石图
郑板桥先生留下的名言:难得糊涂,也给后人很多启示。这四个字是他的为官之道和人生之路的自况,富含人生哲理,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据说有一年郑板桥到山东莱州游玩,因为太过开心竟然玩到天黑,无奈只好借宿于一处山里人家。这家主人谈吐不凡,自称糊涂老人。郑板桥发现他家屋子中间有一方饭桌大小的石砚,石质非常好。郑板桥本是爱石之人,便仔细摩挲观赏。主人见状就请郑板桥题字,郑板桥察言观色知道这个主人不是凡夫,就欣然提笔写下难得糊涂四个大字。
郑板桥真迹
写完后,砚台上还留有很大空地,郑板桥就让主人写一段跋(ba)语。屋主于是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宝贵之门也。”板桥心细,见到主人拿出的方形印章上有一行字: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立马明白这是一位隐退的官员。他略一思索,又补上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于是二人击掌大笑惺惺相惜。
郑板桥吃亏是福真迹
郑板桥流传的名言除了难得糊涂还有一句吃亏是福,这两句话相辅相成,是人生至理。我们玩石人更应该让利于人,这样友情才能长久,不能锱铢必较,否则就没了朋友,更会断送了长久的生意。我在这里要感谢石友们对我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感谢头条好友的关爱,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现在和将来的发展。郑板桥老先生一生风骨,将兰花青竹奇石的品格融于一身,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是石痴惠子,弘扬我国玉石奇石文化,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留意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