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1)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2)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3)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4)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5)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6)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7)

趷(gè)

我们的童年生活里有一种单腿跳跃的游戏:先在泥地上画一块四五尺宽、一丈多长的框框,再在框框内画几条横向的线分成四五个“房间”。然后,我们便轮流在框框的一端外放一块瓦片,缩起一条腿,用另一只脚踢着瓦片前进,如果脚或瓦片碰线就算犯规,便让下一位来踢。如果有人顺利地踢过框框的另一端,他就可以从框框里的第一条线往前推进,以此类推,谁先踢完框框内的最后一条线,谁就率先占有了所有“房间”。这个游戏比的是身体的耐力、脚上的灵活性,我恐怕未曾有过占房的记录,我只记得有些小女孩边跳边唱,她们的脚尖若有魔法,或推,或拨,或挑,总会让瓦片稳稳落在“房间”内,一次头就能越过全部的“房间”。这种单腿跳跃的游戏有一个形象的名字:ge(入声)房子。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8)

兴化方言里,单腿跳跃谓之“ge(入声)”。这个字怎么写?前些年我在研究兴化方言时,就一直想寻找答案,最终未能如愿,但我总认为这个字肯定是有的,理由很简单,我们的古人造字时是不怕麻烦的。比如说,我们吃的水菱,古人就分开来取名的,两角的叫菱,四角的叫芰;再比如说,我们现在说的胡子,古人分得也清楚,两颊上的长须谓之髯,口上之须谓之髭,下巴上的胡子谓之须。关于两条腿的动作,古人已经造出了诸如跑、蹦、跳、走、踩等字,难道会忘了常见又常见的单腿跳跃?

最近,无意间看到一本《广州话词典》,见到一个字“趷”,其解释是“跛”,读音也是“ge”。广州有一种单腿跳跃的儿童游戏,就叫“趷跛跛”。这个“趷”字,显然就是指兴化话里的单腿跳跃。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9)

但是,从《尔雅》到《康熙字典》,我国古代的种种字书、辞典,均没有收录这个字。我感到遗憾,但并不觉得奇怪,因为古人的搜索条件有限,他们根本不可能网罗所有曾经出现过的汉字。高兴的是,我在1994年出版的《中华字海》查到了这个字。《中华字海》不仅收录了古今汉语字书、辞典中的全部汉字,还收录了佛经难字、敦煌俗字、各地的方言用字,也收录了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通行的汉字,是迄今为止收录汉子最多的大型字书。此书共收录汉字85568个,比《康熙字典》多出38533个。《中华字海》给“趷”的注音是“ke(平声)”,倒是很接近“ge”的。兴化人对一件事有疑问时会问一句:“可是的?”那个“ke”不就说成“ge”?后来我又得知,兴化有些地方称单腿跳跃就是“ke(平声)”。

《中华字海》把“趷”字解释为声音之貌,即谓之为拟声词:趷蹬蹬,器物撞击声。例句出自《西游记》第二十回:“猛然一阵狼虫过,吓得人心趷蹬蹬惊。”我的感觉是,《中华字海》恐怕有失全面。拟声词大多数是口旁,古人大概也犯不着造一个足旁的字表示声音。“趷”无疑是个形声字,它的原始意思应该与“足”有关。你看,右边的那个“乞”字像不像缩起的一条腿?好在,网上对“趷”字的解释已增加了“单腿跳”这个义项,不信,你可以去查查。

兴化方言:攉(huō)嘴巴子攉(huō)

兴化话中,表示打人动作的词不少,诸如揎(音xuān)、㧓(《集韵》注:姑华切,击也。兴化人读kuá)、攉。本文重点说说“攉”字。

攉,音hu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对它作解的:“把堆积的东西倒出来,特指把采出的煤、矿石等铲起来倒到另一个地方或容器中。”按照这个解释,“攉”字仿佛是专为攉土、攉煤等劳作而造。其实,“攉”字的本义并非如此。《字汇》中就有这个字:“攉,手反覆也。摇手曰挥,反手曰攉。”按《字汇》中的解释,这个字不就是兴化人所说的“攉嘴巴”、“攉屁股”的“攉”吗?扬起手来,张开手掌,然后向人的身体使劲拍去,这就是攉的动作。《现代汉语词典》之所以没有列出这个义项,很有可能是因为许多地方已经没有这种用法了。兴化人就是不简单嘛,至今还使用着“攉”的本义。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10)

网络图片:嘉贵妃对如懿不尊重,容嬷嬷也是第一时间冲上去攉嘴巴子

简言之,“攉”是一种打人的动作,但是,它在情感表达上、力度上、方法上与其它的“打”还是有区别的。

其一,扬言要攉人的人肯定是非常气愤的。他不愿意用“打”字,就是要表现出自己的气势来。他是这样想的:你不断造我的谣言、坏我的名声、占我的利益,我就必须给你吃些苦头。我当着众人的面,扬起大手,然后对着你的脸颊猛地抽过去,随着“啪”的一声,你就会捂着脸连连求饶。这该是多么解恨!其实,扬言要攉人的人更多的时候也就是说说而已,因为他知道攉人是违法的,弄不好还要被人攉一顿。更多的时候,扬言攉人仅仅是为了宣泄情绪、威吓对方、警告旁人。

其二,真正动手攉人的人往往处处于强势地位。父母生气的时候,把犯错的孩子狠狠揍了一顿,这是攉;高个子的同学仗着力气大,打了小个子同学两巴掌,这是攉;丈夫喝高了酒,竟动手打了妻子,这是攉。当然,孩子也可能和父母对打,小个子同学也可能反抗,妻子也可能还手,但这些都不能叫攉。兴化人有一种说不出口的想法是,只有那些胜券在握的人才配使用“攉”字。

其三,攉是不借助于其它工具的。狭义地理解,攉就是以手掌打人,不包括用肘捣、用指甲挠、用脚踢,更不包括用棍棒、刀枪、砖头、石块攻击。所以说,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伤害人甚至是消灭人,而仅仅是为了教训人,顶多是为了恐吓人。这样一说,“攉”是没有“打”的内涵丰富的,更没有江湖上所说的“做”来得恐怖。

写到这里,我不能不提醒一些人,无论多么有气、多么有理、多么有力,攉人都是一种粗鲁、孟浪、野蛮的行为。我有个亲戚长着一副奇特的手掌,那手掌又大又厚又平,可能比铁板还厉害,被人称为“铜版掌”。他最为得意的就是:“我一巴掌攉下去就是五条黄瓜。”结婚后,他竟经常把老婆攉得脸上结黄瓜。老婆经不住他的“铜版掌”,不久就离家出走了。后来,长着“铜版掌”的这位亲戚就一直打着光棍。

兴化方言:cáo人、作㽹、䬬住了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11)

音cáo,电脑做字

在兴化方言中,有几个表示人在吃喝之前、之中、之后感受的词,从一般的字典上是查不到的,我向大家介绍一下。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12)

cáo,收有许多俗字的《字汇补》引用《博雅》的解释:病也。在兴化话中,这个字是表示人的胃部的难受状态:或疼痛,或泛酸,或咕噜作响。兴化人常用的一个词是“cáo人”。何谓“cáo人”?一是由于长时间没吃东西,胃部因饥饿而疼痛;二是由于红萝卜、白萝卜、紫萝卜吃多了,胃部被麻得疼痛;三是由于好久不进荤腥,胃部因油腻不足而泛酸;四是由于吃了过多的生食或不易消化的食品,肚子里搅得咕噜作响。《西游记》第二十七回有:“(那猴子)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坠……”这里的“嘈人”指第四种情况是说得通的,形容前三种情况就有些勉强。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13)

有的人的胃子天然地排斥某些食物,假如他硬是吃了这些食物,他的胃子就有反应,会使他产生恶心欲吐的感觉。兴化人称这种感觉叫“作㽹”,又叫“调㽹”。㽹,音fàn。《广韵》注:芳万切,吐㽹。比如说,有的人一吃豆瓣酱就作㽹,有的人一吃萝卜干就作㽹,有的人一吃味精就作㽹。我估计,这种情况并非病态,仅仅是因为各人的身体特质不同而已。所以说,我们是应该尊重每个人的胃口的。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14)

有的人不宜吃过肥过腻的食品,吃的时候难以下咽,甚至会作呕欲吐,兴化话中有一个专门形容这种感觉的词是“䑆”。《集韵》注:以两切,䑆䑆欲吐。这个字在兴化话中读yàng,义为因食品过于肥腻难以下咽。有许多人吃肥肉时就有这种感觉,他会说:“肥肉太䑆人了,我不敢吃。”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15)

假如一个人吃得太饱,饱到食品几乎要堵到喉咙,饱到无法咽下口中的饭菜,这种感觉就叫“䬬”。䬬,音yàng,《广韵》注:於亮切,饱也。如果说,“䑆”是因为不适应、不喜欢,那么,“䬬”就是因为太饱而不想吃、吃不下。记得在粮食紧缺的年月里,农民们常常“拼饭”,拼吃粽子,拼吃糍粑,拼吃点刀,拼吃月饼,最先认输的人往往说:“䬬住了,实在吃不下。”这样的比拼在那时也许是游戏,也许是穷作乐,现在看来,其中是包含着许多辛酸和苦难的。

【作者简介:毛家旺,1958年出生,江苏兴化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杂文学会会员,民俗及方言学者。在全国文学期刊及媒体发表各类作品百余万字,有专著《泰州方言例解》《庶民的礼俗》和中篇历史小说《盐场的反叛——张士诚传》】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16)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17)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18)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19)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20)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21)

兴化方言最新(泰州兴化方言趷)(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