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教育内容(值得我们学习吗)

孟子的教育观?

时代更迭中,教育是一个言说不尽的话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在战国时期,当所有的政治理想都化为泡影后,孟子选择了走向教育,由此产生了影响广泛的孟子学派。他从"性本善"的观点出发,主张道德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今天的教育发展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孟子的教育内容(值得我们学习吗)(1)

一、孟子投身于教育的过程

教育不是孟子最初的选择,当他驾着马车在各国间奔走的时候,他所关心的都是自己的政治理想。二十年的奔波毫无结果,年迈的他于是退而求其次,变通后走上了孔圣人的老路,投身于教育,在当时形成孟子学派。

也许大力提倡王道时的孟子没有关注,但是有关他的教育话题一直很丰富。"孟母三迁"的故事从汉代的《列女传》中开始流传,后来被记入《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endnoteRef:1]至今依然为世人所传诵,堪称家庭教育的典范。 [1: 喻岳衡主编,王应麟撰.三字经[M].长沙:岳麓书社,2006]

在这样的影响下,孟子是积极向学的,还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endnoteRef:2]]但是孟子并没有直接受业于子思,只是承袭了儒家的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正如孟子自己所言:"予未得为孔子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即他没有成为孔子的门徒,只是私下得益于他的传人。关于这一点,夏传才先生在《十三经概论》中也有相关的论述:"所谓'私淑',就是未能亲自受业,但敬仰其学术并尊之为师。孔孟的关系,我们只能从学术渊源上来看。"就是说孟子与孔子是一种承袭的关系,孟子也是儒家学派中的一员。"所以可以说孟子是子思的再传弟子,是儒家正统学派的继承人。"[endnoteRef:3] [2: 2司马迁.史记.湖南[M].岳麓书社,1988.10:592] [3: 夏传才.十三经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2(1):377]

孟子名轲,他在青少年时代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 负,想要在各国推行仁政,以民为本,造福百姓。于是,在学成后,他以先师孔子为楷模,选择游历各国,游说各国君主推行王道政治。二十年里,孟子带着他的思想与抱负四处奔波,虽然他的身份让他受到了礼遇,但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并没有君主愿意真正采纳他的思想。最终,同样以失败的结果而告终。65岁时,年事已高的孟子选择返回家乡,投身于教育著书之中。

在晚年的教育活动中,他的子弟门人众多,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孟子学派,孟子于是也成为了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虽然孟子没有将教育作为他人生的第一选择,但是他对教育的地位有着清醒的认识,主张重视教育,同时个人也把教育当做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他曾说:"君子有三乐,则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endnoteRef:4]由此可见,他将从事教育看作是一种人生乐趣,所以当政治观念不被接纳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育之路。孔子是迫于生计开办教育,而孟子在战国时期属于"士"阶层的上层,完全没有生计上的问题,他以教育为"乐",所以才作出了如此选择。 [4: 金良年.孟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279]

孟子的教育内容(值得我们学习吗)(2)

二、孟子的教育思想

据《史记》记载,《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纂的,书成后又经孟子的润色,基本上能够体现出孟子的思想和观点。所以在《孟子》一书中可以看出很多孟子个人的教育思想。

孟子并非晚年才开始关心教育问题,在他游历各国的时候,就提出了很多有关教育的观点。如在《梁惠王上》中就提出:"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提出兴办学校,发展教育。但是,孟子的教育观并不是无目的的,他是想通过教育为政治服务,巩固政权。他也在《尽心上》中也提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政治手段的作用不如教育的作用大,用政治的手段,百姓的畏惧,也能征税;而合理的教育方式,能得到百姓的喜爱,让百姓信服,更有利于统治。

在孟子的众多思想中,"性善论"尤为突出,这种思想也是他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孟子提出"人之初,性本善。"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四德的本性,之所以会出现作恶的现象,是由于环境的影响。所以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教育实现统治的目的,而不是通过严刑政法强行压制。在《滕文公上》第四章中,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衣暖食、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既然人生来本性是善的,就应该通过教育来使他更加完美,而不能任由它向恶的一端发展。

"孟子在性善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儒家教育的基本原理。"[endnoteRef:5]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孟子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他在《告子上》中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其中"放心"的意思是指存心养性,保持善的本性。在教育中,孟子最看重的就是道德,他认为初学者要首先树立道德理想,然后做到寡欲,不断接受各方面的考验。他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他认为,只有通过磨练,才能够拥有坚强的意志,真正所向披靡。 [5: 马跃如,王文胜.孟子教育思想及其内在逻辑[J].现代大学教育,2010,(01):82]

孟子的教育内容(值得我们学习吗)(3)

三、孟子的教育方法

孟子在他生活的时代享有盛名,虽然他的政治思想没有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纳采用,但是他的学说与教育的确是成功的。孟子死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形成了战国后期最大的学派——孟子学派。除了教育的基本观点,孟子还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教育方法,在今天仍旧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首先,孟子强调教育要顺应自然,即教育不能急于求成,要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揠苗助长"是《孟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在其结尾处,孟子阐发了自己的思考:"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他指出天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已经很少了,拔苗助长的做法不但没有益处,反而有害。他的教育观点也是如此,孟子认为教育也应该顺应自然,循序渐进,依旧自然规律逐渐提高。同时也要注重环境的影响作用,寻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习很有帮助。

其次,孟子认为学习的过程中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他在《告子上》中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 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弈秋作为下棋的高手,以同样的方法教授两个徒弟,一人专心听讲,而另一人的神游他处,所以二人学习的结果也不同。这就反应了专心的重要性,只有全神贯注去学习,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再次,孟子认为学习必须要持之以恒。孟子在《告子上》中提出:"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所有仅仅有一时的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持之以恒,才能得到最终想要的结果。

最后,孟子还强调学习要深造自得,不盲目接受知识,还要有自己的思考。他在《孟子·离娄下》中提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自得之也。" 在这里,孟子谈及的是治学方法,他认为学习的指导思想很重要,要对所学的知识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不断积累,在用的时候才能做到左右逢源。在这一点上,孟子还举过自己读书的例子进行说明:"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即读书时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够完全相信书中的记载,这和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一脉相承,但是又有所发展。

孟子不仅对受教者提出了要求,还对施教者提出了要求。孟子认为教育者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真正好的老师会制定严格的标准要去学生,使学生真正学习到本领。同时,老师必须以身作则,才能达到示范的作用,产生榜样的力量。

孟子的教育内容(值得我们学习吗)(4)

四、孟子的教育之路给我们的启示

孟子在教育中提倡学习要持之以恒,他在宣扬政治理念的时候也是如此去实践的。二十年间,他带着弟子行走于各个国家之间,如孔子一般坚定,却比孔子受到了更多的礼遇。但是战国时期的政治背景不需要他的"仁政"的,尽管他高呼着"春秋无义战",但是战争依旧在持续上演着。

也许,孟子从一开始就料到了故事的结局,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去做,去做一个无足轻重的说客,一个仁政的推销者。当他打出 "民为贵,君为轻"的旗号时,统治者的心中恐怕早已厌恶了。但是他们为了表示他们对百姓的重视,为了表示他们对人才的尊重,国君还是对孟子以礼相待,甚至不惜重金想留住他的人,尽管对他的政治观点毫无兴趣。

20年后,当孟子再也没有力气去继续他的游说时,他不得不选择了退出,选择了继续他的教育。尽管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他的办学是成功的,孟子学派的影响便是最好的明证。教育是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必需的,没有教育的民族也就没有了未来,所以在当下,我们依旧需要重视教育,需要关注教育的制度,需要以教为乐的人。

时空流转中,每个人都是历史上的一部分,孔子如是,孟子亦如是。孟子的贡献是巨大的,尽管几次遭到否定,被统治者严厉打击,但是他的思想和价值终究没有被掩盖,成了历史上璀璨的星辰。始于善,终于教,也许是孟子一生最真实的写照。他带着"性本善"的信仰出发,推行王道,无果后最终投身于教育,成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