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背后的三个秘密(一文看懂货币那些事儿)

@10月财经新势力一、基础货币,花出去的钱才叫钱,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货币背后的三个秘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货币背后的三个秘密(一文看懂货币那些事儿)

货币背后的三个秘密

@10月财经新势力

一、基础货币,花出去的钱才叫钱

纸币的本质就是一种负债,你手里拿着100块钱,实际上相当于是一张欠条,发钞行承诺在需要的时候你可以用这张纸兑换价值100块钱的物品,这就是纸币最开始的由来。

至于这个可以兑换的物品,有个学术名词叫纸币的锚,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锚,一般对应的都是实物货币,我国古代是银子,所以纸币也叫银票。

国外主要是黄金,他们的货币体系叫金本位,当时欧洲各国根据黄金储量各自发行自己的纸币,给老百姓承诺随时可以到银行换取黄金。

统一金本位的好处是不存在汇率问题,一英镑在英国可以兑10克黄金,1法郎可以在法国兑换5克黄金,那1英镑就可以换2法郎。

千万不要小看汇率问题,汇率不稳定国与国之间就没法做生意,也就没法形成统一的市场。

欧洲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比较特殊,有点像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之间的关系,帝国强大的时候可以把他们捏在一起,帝国崩溃他们就碎成一地各过各的,但是互相之间认同感比较强,各国王室还经常联姻,做生意也不分国界,张三家挖矿,李四家炼钢,王五麻子负责生产机床,但是各国的商品都以本国货币计价,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得有个一个稳定的汇率。

比如李四炼钢,成本1英镑,价格2英镑,利润1英镑,50%的利润率正好可以保证自己衣食无忧。如果卖到王五家就得按汇率售价4法郎,保证换算成本币还是2英镑。可是如果汇率变动,法郎贬值,李四拿着收来的4法郎只能换成1英镑,那就相当于成本1英镑,售价1英镑,这一顿就是白忙活了,有点像你把价值一两黄金的东西卖了一两白银,你说这种亏本买卖你还干吗?

当然了,这个只是跨国贸易,资金运行周期短,汇率变动概率不大。如果是跨国投资或者是跨国借贷,周期长那汇率变动的几率大大,那更没法干了。

如果大家货币都锚定黄金,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汇率就可以固定下来,减少交易成本。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的不朽功绩里第一条就是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只有统一的货币,才能形成统一市场,经济上的统一才是政治统一的根基。现在的欧盟其实也在走这条路,先用欧元替代各国货币,经济上先融为一体,为将来的政治的融合打下根基。

不过金本位有个最大问题,就是各国都得储备黄金,因为要随时准备给老百姓兑换,可是黄金的产量有限,这就导致以黄金为锚的市场上的货币数量也有限。而且因为国际间贸易频繁,黄金逐渐聚集到某些在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强国手中,他们作为工业品的主要产出国,结算货币说一不二,当然可以要求其它国家用拿黄金来交换手中的工业品。这类国家的典型代表就是英国。

其它国家没那么多黄金怎么办呢,英国人心肠好,说你们干脆把货币的锚点换一下,黄金不够就换成英镑,反正我们家黄金多,你拿英镑来我随时换给你。

所以事情最终变成了其它国家的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先换成英镑后再兑换黄金。为了满足国内老百姓兑换黄金的需求,每个国家都得存点英镑备用,第一种世界货币就这么诞生了。

对英国来说有啥好处呢?它可以偷摸多印钞票去其它国家买买买啊,只要不发生挤兑,这个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这种以英镑锚定黄金,其它货币锚定英镑的货币体系,就叫金汇兑。

当然了,要成为国际货币,除了家里黄金多以外,国家还必须强大,最好是引领世界几百年的那种,毕竟世界货币需要有个形成共识的过程,家里没有工业没有军事,黄金再多迟早也得被人拿走。

到此为止,货币的发行多了个中间商,原来的1法郎对应5克黄金,现在1法郎先兑换成0.5英镑,然后再兑换成5克黄金。

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完,德国背了巨额的赔款没法翻身,破罐子破摔,孤注一掷脱离了金汇兑体系开始疯狂印刷钞票,其它国家纷纷效仿,金汇兑体系就崩了,汇率乱了国与国之间的生意也就没法做了,整个欧洲乱的一批,大家一边任意调节汇率,一边提高关税,以邻为壑。欧洲作为一个有机体,贸易的通道被阻塞,相当于周身上下遍布血栓,再叠加经济危机,很快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战结束后,几个战胜国一商量,觉得大家之所以互相伤害还是因为贸易不顺畅,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得把汇率固定下来,否则大家各玩各的很快就会乱起来。

当时有两套方案,第一套是由美国人怀特提出的。二战后英国的黄金已经被躲在美洲大发横财的美国搬空了,按照美国的想法,风水轮流转,既然黄金都在我这了,那咱们就以美元为世界货币了,其它货币都向美元看起,就跟当年的英镑一样,

另外一种方案是凯恩斯代表英国提出的,英国作为老牌殖民强国,虽然家里没什么黄金,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依靠世界各地遍布的殖民地,余威犹在,没了黄金打算另起炉灶,不用金本位这套东西了,提出新建一套国际间货币结算体系,不以黄金为锚,大家按实力划分各自的货币地位。

凯恩斯方案和怀特方案争锋相对,本质上是英美对二战后货币霸权的争夺。

不过二战后的美国如日中天,军队遍布欧亚大陆,原来英国的小弟们纷纷倒戈,这场货币之争自然也没什么悬念。怀特笑到最后,美元成了锚定黄金的世界货币,其它国家的货币都以美元为锚,美国承诺任何时候大家都可以用35美元一盎司的价格兑换黄金这也就是著名的布灵顿森林体系。

布灵顿森林体系本质上还是金汇兑,只不过锚点由英镑换成美元,货币发行权顺利从英国搬到美国,美国成了地球村的老大。

说到这儿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了,这个时候的纸币对应的抵押物还是黄金,所以谁家的黄金多,谁家的纸币就有说服力。也正是因为和黄金有对等关系,美元才被称为美金。

按照这模式,美元就相当于一张借条,凭票可以去美国兑换成黄金,事实上美元上确实有美国财政部长的签名,就跟你打借条需要摁手印是一个意思。

至于日常国际贸易用美元结算,相当于是债务的转移,反正这张欠条可以兑换黄金,大家都认。

这种模式一直持续20多年。从1961年开始美国和越南在东南亚撕扯在一起,这一仗就打了十年,大家知道美国打仗的特点就是花钱如流水,能用装备解决的绝不堆人,轰炸机出去转一圈几十万美元就没了,炮弹打的就跟不要钱似的。大家看这美国人把美元不当钱,心里都犯了嘀咕,这个货不会偷偷多印了美元吧?其中法国总统戴高乐是个刺头,本来就看美国不顺眼,这时候干脆开上货船去美国把价值15亿美元的黄金拉回家。老戴搞了这么一出,其它国家也跃跃欲试,美国本来就心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1971年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以后你拿美元来也不给兑换黄金了,布林顿森林体系解体。

大家注意,从这时候起,整个金本位时代就结束了,纸币的价值不能再用等量的黄金衡量,银行也没有义务把纸币兑换成黄金换给你,纸币和实物货币完全脱钩。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黄金,货币的发行以什么为锚呢?或者我们换个问法,纸币作为一种欠条是不是就没有别的抵押物了呢?

其实还是有的,大家要有个概念,稍微负点责任的政府都不会凭空印钞,央行在印纸币的时候必须要有相应的抵押物才能印出,这种抵押物可以是黄金,可以是债券,可以是股票,可以是其它资产。有等值的抵押物才能印出等值纸币,这个过程中抵押物就变成央行的资产,而纸币就是央行的负债(债主就是拿着纸币的人),所以一般来说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有两个特点,一是资产和负债是对等的,有多少资产就有多少负债,两边求和应该是零;二是如果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大,就是有钞票被多印出来,也就是常说的扩表。

咱们按抵押物的不同分别说一说。

第一种资产是黄金或者美元,黄金这个好理解,毕竟当了几千年的硬通货,以后还会继续在货币岗位上发光发热。美元因为是世界货币,拿着美元就可以去世界各地买买买,所以也可以作为抵押物,这种货币发行方式还比较正常,毕竟抵押物是实实在在的。

第二种就是国债,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比如中央政府可以给央行打个借条,写明我借1个亿,1年以后还1.1亿,央行开动印钞机印出1亿元交给政府,这时候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就增加了1亿元的国债,和1亿人民币的负债,政府手里多了1亿元。大家看出来了吧,第二种方式其实就是变相的印钞,只要政府和央行商量好了,这种游戏可以无限玩下去。当然了政府的借条也不能说全无价值,借条背后其实是有政府信用担保,穿透到底其实就是政府的税收。事实上,西方国家早期政府借贷,往往就是用未来的税收做抵押,只不过现代社会升级玩法,改成借条了。

第三种就是央行直接下场购买债券,这种债券可以是公司债也可以是国债(有一部分国债是政府面向社会发售,这部分国债进入交易市场就可以被央行购买),大家一定要有个概念,借条在现代社会里其实就是一种资产,可以被用来交易,事实上证券市场除了股票,债券也是一大交易对象。如果央行直接下场在债券市场购买债券,其实也相当于变相向市场投放了资金。

多说一句,有不少小伙伴喜欢买债券型基金,觉得债券收益比较稳定,期限、利息、本金都写在票面上,交易的时候折算价格应该是一目了然。其实不对,债券的价格受两个因素影响,第一是利率,这个好理解,比如一张债券本金1万,10%的年利率,假设现在银行利率是9%,你可能就会用1万元买下这张债券,因为到期能拿到1.1万,比你存银行能多拿100块钱。如果现在银行利率升高到11%,1万的本金存到银行一年以后可以拿1.11万,那这时候你肯定会和债券主人商量,把债券的价格降一降,比如降到0.98万,保证自己买债券的收益要比银行利率大那么一点点(多出来的一点是为了对冲风险,毕竟存银行吃利息基本没什么风险),这时候债券的价格下跌,收益率上升。所以一般来说债券的收益率和利率成正相关,而和债券价格成负相关。

第二是信用,比如大毛揍了二毛,西方国家一起围殴俄罗斯,大家担心俄罗斯缓不过劲,未来可能赖账,或者一家公司经营出现问题,有违约风险,大家就会抛售他们的债券,债券价格就会下跌,收益率上升。所以大家要有个概念,债券收益率高听着好听,其实不是好事,说明债务人的信用出现危机,给别人打的借条越来越不值钱,只能降低价格,变相调高收益率才有人接盘,债务人未来可能借不到钱,或者利息巨高,妥妥的坏事。

其它的抵押物还有股票、理财产品什么的,用的不太多,就不细说了。

这三种方法里第一种和第二种是常用的,比如我国现在货币发行主要是第一种方法,央行会强制商业银行上交美元,然后印出等价的人民币还给银行,这部分钱有个专业术语叫外汇占款。爱思考的小伙伴其实也看出来了,我们的三万亿外汇储备到了国内其实都换成人民币进入市场流通了。这种方式发行的人民币虽然有美元在背书,但实际上也有问题,咱们后面再说。

第二种方法是政府最爱,随手写个借条就能收钱,简直不要太爽。特别是美国政府,因为他们不能拿别国的货币做抵押,只有通过国债方式发行美元,而且这种方式发行的货币会直接送到政府手里,比较容易上头。

第三种方法其实变相支持了债券的债权人,实质上是为了解决债务危机,这个咱们后面说。

大家看出来了吧, 咱们手里拿到的纸币,就是发钞行给我们的一张欠条,这张欠条穿透到底就是黄金、美元、债券、股票等资产。不同的是以前我们可以拿着欠条兑换成黄金,现在这些纸币对应的美元、债券、股票,国家没有义务兑换给你,也没法兑换给你。

现在大家理解为什么花出去的钱才叫钱了吧,钱留在你手里就是一张欠条,只有买了东西才算变现。

央行通过这种方式发行出的货币就是基础货币,这个是实打实印出来流向市场。

二、派生货币,借钱这事本身就能创造货币

除了基础货币外,还有一类货币是派生货币,举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比如一家银行手里有张三的1000元存款,这时候李四跑来贷款,银行审核以后批了500元,你说这时候李四会把500块钱取走吗?可能会吧,但如果是5万、50万呢,特别是现在移动支付这么方便,谁会拿这么多现金呢,所以大概率这个钱会继续存放在银行。

盘点一下现在的情况,张三有1000存款,李四有500存款,可是银行里的钱还是1000,这凭空多出来的500就是派生货币,是通过信贷产生的。

如果把事情简化一下,派生货币加上基础货币就是所谓的广义货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2。

可能有小伙伴要问了,如果借债人不把钱取出来,那是不是银行可以无限循环贷款?感觉有点像自己拔着头发飞起来似的。

其实倒也不能无限循环,因为有存款准备金做限制。这个也是大家经常听到的一个名词,比如一家银行收到100块钱的存款,在存款准备金率10%的情况下,他需要把10块钱放到央行那里保存,这个本来是央妈怕这些银行乱放贷,万一碰上挤兑,拿不出钱来信用破产,所以强制保管一部分。

回到咱们前面这个例子,李四存500进来,银行就得取出50交给央妈保管,这时候银行的可贷款的钱就变成950元,所以每贷款一次,银行的手里钱就会少一点。

说到这大家也看出来了,控制存款准备金率就能控制银行的放贷能力,这也是央行调解经济的手段之一,如果市场上钱太多,经济过热,央行就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手里可以放贷的钱就少了。如果经济低迷,央行就会下调存款准备金,让银行们赶紧把钱贷出去,刺激生产。

说到这儿大家也能看出来了,派生货币越多,说明全社会的借贷规模越大,也就是杠杆率越高。

那么问题来了,借贷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咱们分三种主要情况来说。

第一种是借贷用来生产,比如老王想办个养鸡场,找银行以年利率10%借了10万,约定5年期限,每年付息到期还本。养鸡场每年利润3万,1万还银行利息,剩下2万存起来,五年以后老王把存的10万本金还给银行,奋斗5年妥妥的挣了一个养鸡场,从此走上人生赢家。这种借贷有个特点,一般是长期借贷,而且利率比较高,因为银行也不能确定5年以后是个什么情况,所以必须提高利率,补偿可能要承担的风险。

第二种是借贷用来投资。比如你判断未来房价要上涨,从银行以年息5%借100万投入房产,如果一年以后房价涨了10%,你卖掉房产收入110万,还掉银行的105万,净赚5万。或者碰上2015年那样的大牛市,你想干一票大的,所以用10万本金加50倍杠杆,借到500万,如果股市涨10%,相当于自己用10万的本金,挣了50万,收益率高达500%,简直不要太爽。或者是像索罗斯这种金融大鳄,也会通过借贷这种方式给自己的金融工具提供弹药。这种借债的特点是一般都是短期借贷或者期限不固定,时机一到挣一把就走,而且主要挣的就是挣差价,本金是不是自己的不重要。

第三种就是消费贷,比如花呗、借呗、京东白条什么的,这种贷款对刺激经济有好处,毕竟有消费才能带动生产。但是对个人来说借钱一时爽,还钱的时候可是得连本带利,套用一句台词就是“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相当于透支了未来的消费能力,当然了,只要你能按时还款,其实问题也不大。

大家其实也能看出来了,第一种借贷有利于供求端,第三种借贷有利于消费端,供需两头使劲,前面拉,后面推,自然能带动经济这驾马车快速前进。至于第二种借贷,很多人觉得是奸商搞投机,对社会一点好处没有。其实这个也不对,资本市场里如果存在套利空间,说明资金供需不平衡,存在风险,投机者嗅觉灵敏,在套利的过程中,会让资金收益率平均,同时释放风险,其实对整个机体有好处。有点像一个人生病,免疫系统首先会做出反应,升温或者派出白细胞杀死病菌,过程中虽然伴随发烧和化脓,看着不那么让人愉快,但是康复以后身体会更健康。

从这个意义上说,适度的借贷,可以在资金和使用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有利于全社会利用闲置资金,盘活经济。

当然了事物都是一体两面,有好的一面必然也有不好的那一面。

借贷的问题就是存在还不上的可能,而且借贷这事容易上瘾,最后容易搞成借新还旧,有点像庞氏骗局,最后风险越来越大,到暴雷的时候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比如第一种借贷,咱们前面说的是理想情况,现实中很有可能养鸡场建成以后不挣钱,第一年老王只能再借1万先把银行的利息还上,到第二年还不盈利,那只能再借2万,把第一年借的1万和本来欠银行的1万利息还上。

您可能要问了,不借行不行呢?也不是不行,那就相当于破产了,前面的投资都打了水漂,所以除非到了山穷水尽,一般不会放弃,只能是不停的借新还旧,债务规模越来越大,走上恶性循环。如果运气好,能扛到养鸡场开始盈利,那就能开启正向循环,如果运气不好,没等到好日子就借不到钱,那就只能破产。这就有点像你上了一艘船,只能跟着船往前走,想回头是没办法了。

还有一种就是在市场好的时候盲目扩张,比如某房地产企业,前面挣钱挣到手软,彻底在房地产这条路上放飞自我,各种高调。等国家说房住不炒,口袋收紧的时候,断了资金来源,他们又跑美国那儿去借高利贷。您没听错,是高利贷,那几年美元虽然整体利率比较低,但人家借钱也分人,美国有几个评级机构,专门给借贷人打分,像某房地产这种企业,评分比较低,借贷的利率就高,有个术语叫垃圾债,专门指那种收益率高,公司信用不好的债券。都垃圾债了,这帮高管层也不着急,该吃吃该喝喝,这不出了事国家还得给他兜底,不兜底也不行了,如果违约中国公司以后在国际社会就再也融不到钱了,所以必须得救。有点像家里的熊孩子出去借了一堆高利贷胡吃海喝,债主找上门来,家长也不能不管,否则家里的其它成员出门都抬不起头来。而且房地产企业涉及链条太长,上游的钢材水泥,下游的装修市场,又和地方政府和银行深度捆绑,只能咬着牙救他们。

第二种借贷的问题更大,主要是资产容易炒作,只要资金涌入马上价格就会上升,这种上升趋势又会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大家纷纷借贷入场,借贷又会产生派生货币,最后资本市场既是资金的蓄水池,又成了资金的生产池,左脚踩右脚资产价格就飞天上去了。这个时候整个市场资金的配置功能基本就没了,完全成了一个大泡沫。泡沫这个词其实非常准确,因为里面的资金大部分都是通过借贷产生的,是凭空出来的货币,就跟泡沫里的空气一样,所以看起来很大,但中间是空的,破灭的时候非常干脆。

而且这种虚假繁荣会产生虹吸效应,把一部分实体行业的资金也吸引进来搞金融投资,比如联想搞房地产,阿里搞金融创新,大家都放弃老本行冲进来搞快钱,实体可不就没人搞了。

特别是有些实体公司把自己和金融市场深度捆绑,比如利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融资,散户们毕竟没有银行那样手眼通天,一不小心就会把钱投给一些垃圾公司,这些公司本来早就应该死掉,因为资本市场续命就可以一直在那儿苟着,不过矛盾被掩盖并不代表没有,最后暴雷的时候就是带着大家一起玩完。

消费贷其实还好,因为债务人之间没有连带关系,整体影响不大。需要警惕的是一部分年轻人借贷没有节制,容易把自己弄坑里去,影响社会稳定。而且我个人觉得消费贷看起来好像短期对经济有刺激作用,实质上是把未来的消费挪到现在,本质上是借新还旧,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有点像注射吗啡续命,长期看不是个好主意。

三、货币政策的核心就是控制全社会的货币总量

既然货币的产生有两种方式,控制货币总量的办法对应的也有两个,一是控制基础货币的发行,二是控制派生货币的产生,基础货币可以由央行直接操作,派生货币是市场行为,只能通过各种政策间接影响,咱们一个一个说。

基础货币调节相对比较简单,比如政府想向市场投放货币(俗称防水),那就印钞买债券。如果通过买国债的方式发行货币,多印出来的钱其实进入了政府的口袋,中央政府可以拿这些钱搞基建,扶贫、搞教育,做转移支付。2008年的4万亿其实就是这种方式。

如果是央行通过购买公司债券发行货币,这些多印出来的钱就会进入金融行业,实质上是用发行基础货币的方式对冲派生货币,解决目标公司的债务问题,这个咱们后面说。

回收货币相对要麻烦一点,比如我国现在80%的基础货币都是外汇占款,也就是第一种货币发行方式。这种方式是被动发行,有多少美元进来就要发行等值的人民币,美元走了就会回收等价的人民币,相当于你的货币发行受制于外汇储备,央行丧失了一部分货币的调解能力。比较合理的做法是通过汇率控制发行总量,比如外汇占款比较多的时候,调高汇率,之前1万美元必须发行7万人民币,现在汇率变成6比1,1万美元只需要发行6万人民币,间接控制了全社会的货币发行量。但是汇率问题影响太大,外汇占款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汇率和进出口、投资、国家信用都有很大关系,能不能动还得通盘考虑。

所以还有一些其它办法,比如央行觉得外面流通的货币太多,会专门针对商业银行发放一些债券,比如前两年的央票,相当于央行以高利率回收商业银行的钱。不过这种方式央行需要承担未来的兑付压力。现在我们常说的央行回购、逆回购,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就是在基础货币的一定前提下,如果需要减少流动性,就把市场上的钱借回来,如果增加流动性,就把手里的钱借出去,当然了这个主要是短期操作,影响短期内的流动性,属于结构性调解。

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说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的原因,如果因为外汇占款导致货币超发,央行还得花代价回收流动性,这中间的资金成本最终也是全社会承担。

派生货币的控制比较麻烦,我前面说过,借贷产生派生货币,控制派生货币,其实也就是控制全社会的杠杆规模。

央行直接对应的就是各商业银行,所以控制借贷的手段主要是针对各商业银行。

具体手段主要是存款准备金和利率。

咱们前面例子里讲过存款准备金,央行让商业银行拿出一部分钱存起来,减少他们放贷的规模。所以控制存款准备金率就能控制银行的放贷能力,如果市场上钱太多,经济过热,央行就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手里可以放贷的钱就少了。如果经济低迷,央行就会下调存款准备金,让银行们赶紧把钱贷出去,刺激生产。

存款准备金操作空间不大,属于小打小闹,主要是指明风向。控制派生货币产生的终极大杀器还是利率。

其实通过前面的借贷过程,我们也能看出来,利率就是资金成本,借钱的成本高大家自然也就倾向于不借钱。比如前面养鸡场的例子,银行利率如果拉到30%,老王在经营正常的情况下,每年挣的钱刚好还利息,相当于白给银行打工,那自然这个养鸡场也就不开了。股市平均收益率一年也就20%,完全没法覆盖资金成本,那自然也就没人借钱炒股。不但没人借钱,原来市场上流通的基础货币,很多也会进入银行,毕竟谁都喜欢无风险的收益。

如果想刺激大家都去借贷,那就把利率压到地板上,欧洲和日本现在的问题就是生产和消费两端都很低迷,特别是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也就没有生产,整个社会死气沉沉,所以欧洲和日本都在使劲压低利率,想让大家借钱出去狂欢,甚至出现了负利率这种以前从没有出现过的怪物。

不少人以为负利率就是钱存银行还得交保管费,也对也不对,真实的情况稍微复杂一点,所谓负利率主要是针对各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实行负利率。咱们前面说了,银行的钱如果实在没有投资渠道,可以把钱寄存在央行那里,央行会给一定的利息。负利率的情况是央行把这些商业银行叫到一起,说你们都把钱取走,拿出去放贷,放我这儿就要收管理费。

商业银行不愿意付管理费可能就会把钱取走。但是也不大可能把负利率传导给储户,这个也好理解,比如你手头有5万块钱,银行说要收保管费,很有可能你就取出来放家里了,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干,就会发生挤兑,银行不大可能因为这种蝇头小利把自己的客户逼走,所以多少会给点利息,把这些散户吊着。

那银行的亏的钱从哪儿找补?只能是从哪些大户手里,比如大的证券机构,大公司,基金公司,这些大户存在银行的钱多,几亿几十亿的资金,银行知道你肯定搬不走,取出去保管的成本就是个天价。所以会对这些人收保管费,也就是对这些人来说就是负利率。这是存款端,贷款端银行也不会做亏本买卖,他们存放现金的成本不高,大不了把钱存在金库里,不太可能倒贴把钱借出去。

所以负利率这事听着可怕,实际上操作起来也没有那么明目张胆,但是利率降到地板上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

咱们说回来,这么看起来,理论上用利率调解信贷规模应该是立竿见影,一打一个准。

真实的情况稍微复杂一点。通过利率调节信贷规模,在经济发展初期比较管用。如果全社会债务规模已经很大,大家都靠借钱续命,这时候单纯的想提高利率控制借贷规模就没那么好操作了,这个时候的货币供应就是呼吸机,提高利率就相当于拔掉呼吸机,很快就会引起大规模债务违约。有点像一个人正发高烧的时候,给他泼了一盆凉水降温,效果可想而知。

大家要有个概念,债务累积比较缓慢,但是债务的崩溃可是兵败如山倒,举个股市的例子感受一下。

如果你用10万的本金炒股,可能股价跌一半都无所谓,因为亏的是本金嘛,只要心里素质好,那就留着不动,以后还有翻身的机会。可是如果你觉得形势好,加了10被杠杆凑够100万去炒股,那情况就不一样了。如果股价下跌10%,你的本金就没了,你还能沉的住气吗?肯定是全部抛掉,防止把借来的钱亏掉。大家都这么干,就会发生踩踏,最后演变成股灾。就算你心里素质好,能承受亏钱的压力,那些债主也不是傻子,人家借钱是为了吃利息,不会跟你一起承担风险,所以会设计各种复杂操作,保证在股价跌8%的时候就把你的股票强制卖掉,人家拿回90万的本金,再加2万的利息。大家看出来了吧,在股市下跌的时候,杠杆就是加速器,而且完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也是为什么2016年股灾的时候发生连续熔断,就是这些杠杆资金在强制平仓,根本就止不住。

而且从历史经验看,经济增长伴随信贷规模扩大是一个常态。全社会欣欣向荣的这个过程中债务问题往往被掩盖,等暴露的时候已经是晚期,如果这些债务能得到妥善处理,也就是去杠杆成功,经济就能软着陆。如果引发连环债务危机,往往紧跟着就是经济危机。

四、去杠杆就是解决派生货币太多的问题

既然靠利率去杠杆不是个好主意,那就只能对症下药,在债务维持不下去的时候能不能解决,主要办法有几种:

第一种是债务重组,老王借了村里100万,到期他往地上一躺说要钱没有要命一条,问题是老王的养鸡场养活了村里20个壮劳力,如果养鸡场死了,这20个人的饭碗就了问题,所以村长只能跟他商量,咱们再签个协议,把这100万宽限到一年以后还,利息再给打个5折,旧债变成新债,村里指望老王明年咸鱼翻身,能把这笔钱还上。比如我们国家在2015年的时候,就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一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

第二种就是债转股,老王借了你100万,到期他往地上一躺说要钱没有,要不然就把这100万当做你入股的本金,养鸡场股价是每股100元,折算成1万股送给你,相当于你借钱借成了股东。当然了,你要本金也行,自己上二级市场把股票卖了就能折现。不过为了降低成本,一般债转股之前,老王会想办法把自己公司股票拉一个好价钱,债转股以后股价很快就会拉跨,你想折现很有可能卖不了100万,不过这就跟老王没关系了。具体示例大家可以参考2015年那一拨大牛市。

第三种简单粗暴,直接印钱。操作方法就是政府直接购买公司的债券和股票,对应的就是基础货币里第三种和第四种发行方式。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美联储大量买入金融机构的垃圾债券和股票,相当于美联储下场替这些玩火的熊孩子买单,当然了这种属于非常规操作,会引发其它孩子的不满。这也是为什么当年美国老百姓围了华尔街的原因,钱让你们挣走了,成本让老百姓一起承担,那可不大家不干了。至于为什么政府要下场救金融机构,有个说法叫”大而不能倒“,就是说这些机构太大太重要了,如果破产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所以政府明明知道这是劫贫济富,也只能咬着牙救他们。

爱思考的小伙应该可以看出来,其实这三种办法都是治标,属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有点像发烧的时候给你吃退烧药,能缓解症状,但是没法根治。

债务问题的根源还是经济结构出了问题,相对于实业和消费,金融行业膨胀过快,大家依靠借贷都能过上好日子,也就没人踏踏实实干活了。解决办法还是要发展实业,刺激消费,如果实体经济产生正向循环,老王们通过自然经营能把这些债务消化,经济最终也会走向正轨。

当然了发展经济是个系统性工程,往往得多管齐下,能不能取得效果还得听天由命,不过这篇文章说的是货币,那就单纯从货币供应的角度探讨下这个问题。

从货币的角度看,债务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货币流向了金融,产生空转,所从需要政府干预,比如政府通过发行国债融资直接下场搞基建,利用基建带动制造业发展,或者政府主导升级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只要实体行业复苏,资本有增值空间,自然会吸引一部分货币。毕竟资本在金融圈里打转转,从跟上说还是没有好的投资渠道,如果有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来一波类似互联网之类的革命,也能让这些杠杆资金落地。这种操作有点像用一部分基础货币替换派生货币,同时把投资热点从金融引入实体,也能降下经济虚火。

再有就是调整债务结构,我国目前这个债务结构存在很大问题,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能借到钱的主要是大国企和政府,他们有国家背书,能从银行贷出钱,而且可以借新还旧无限循环。大量中小企业因为缺乏融资渠道,四处求爷爷告奶奶,最后只能求助于民间融资,资金成本高的没边,经营自然也放不开手脚。

当然了,这事有客观原因,我国现在的融资渠道是主要是间接投资,也就是闲置资金会先存入银行,银行再找合适的项目投资,但是银行最嫌贫爱富的,不愿意承担风险,往往把钱借给无风险的政府机构和大国企,这样他们不会犯错误,如果借给私企,万一发生坏账,银行领导可就得担责任。这种情况下,只要央行放水,钱就会流入体制内的单位。对这些大国企来说,因为借贷容易,很快就会躺平,反正大不了借新还旧,特别是国企的领导经常调动,这也导致他们缺乏长远规划,如果借贷能让账本好看,那自然是乐此不疲,反正自己任上不崩就行,我走以后那管他洪水滔天,这也是国有部门债务累积的一大原因。

所以债务如果能往中小企业转移,能让资金利用更有效率,也能让这些抱有“大而不能倒”思想的企业有危机感,社会增加活力,减少无效债务规模,经济生活运行的更健康。

扶植中小企业这事其实国家一直在做,不过效果一直很不明显,前面说了,主要是银行顶着不干,无论你出什么政策人家都能轻松化解,他们有自主经营权,不会承担把钱借给中小企业导致的风险。

所以我们国家这两年开始换了方法,官方说法是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啥叫直接融资?就是绕过银行这个中间商,让老百姓的储蓄直接和中小企业生产挂钩,2021年北交所的成立就是这个政策的具体落实,毕竟只有在资本市场,愿意承担风险的那一部分资本才可以投入中小企业。

这事我们要多向美国学习,美国能引领世界几十年,靠的就是发达的资本市场,资金分散利用,才有多点开花的可能,这也是技术创新能够产生的必要条件。

多说一句,前面说的是本币债务,本币债务其实短期不会演变成大的灾难,因为印钞权控制在政府手中,必要的时候就能定向放水,有点像给快死的病人打吗啡,虽然治不好,但总能让你吊着一口气,不至于马上崩盘。

如果是外币债务,那就比较麻烦,前面几种方法都不适用,老外可不管你那么多,到期真金白银就得拿钱出来,这也是去年为什么恒大为什么闹出这么大动静的原因,如果是人民币债务,我相信恒大能搞定银行,但是美元债就没法操作了,还不上就是还不上,只能是中央政府下场替他还钱,这就有点像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美联储救华尔街,都是“大而不能倒”的典型例子。

这事还好是在我国,有3万亿外汇储备兜底,如果碰上倒霉国家,国家信用直接破产了,比如1998年的俄罗斯,2002年的阿根廷,都是美元债还不上,最后弄了个一地鸡毛。

这也给我们敲了警钟,对那些所谓影响国计民生的企业一定要加强监管,不管他们是不是国企都要让他们自我负责,如果有风险随时切断他们的货币供应,毕竟如果躺平就能过的很好,谁还愿意起来奋斗啊,给每个孩子公平竞争的机会才是央妈该做的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