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死亡的养生大师 七旬老人身陷养生漩涡花费150万元

受“健康地活到88岁”的承诺吸引,在过去4年里,退休干部方芳陆续在一家名为“涵芳健康管理中心”的养生馆里投入150余万元。从最初的免费足疗体验,到价值9万元的私密理疗,再到要价15万元的脑梗治疗,她一步步掉入商家精心设计的营销“漩涡”,直至背上外债。

方芳的遭遇并非孤例。多名中老年消费者告诉记者,她们均在上述养生馆的兄弟门店“医廷健康管理中心”投入了数十万元,有人仅一年内就花费了50余万元。

她们抱着不给子女添麻烦的初衷,花钱投入养生,没想到不仅疗效未见,还赔光了养老的钱。害怕子女知晓后引发家庭矛盾,她们大多选择了隐忍,仅在工作日偷偷出门维权。

近日,该养生馆被查,曝光这一切的不是别人,正是涉事机构的老板娘。

46岁死亡的养生大师 七旬老人身陷养生漩涡花费150万元(1)

46岁死亡的养生大师 七旬老人身陷养生漩涡花费150万元(2)

一名老年客户正在接受按摩。

【老板娘自曝】

“中医世家”仅初中文凭

当被问及为何不前往医院就医,前述几名消费者均表示,去正规医院就诊耗费时间和精力,且针对大多数中老年人特有的慢性疾病,医院也不能给出根治的诊疗方案。

方芳等人告诉记者,门店在向她们推介项目时均提到过一名重要人物,即自称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姓专家。经过图片辨认,方芳确认黄姓专家就是门店的实际经营者黄文敏。方芳称,黄文敏曾亲自为她号脉,并自称家中世代都是中医,而该养生堂所使用的药油配方也大多来自北京同仁堂。

黄文敏妻子张颖则告诉记者,丈夫生于1984年,最高学历仅为初中,且双方家族中都没有学医行医的背景,他们与北京的唯一交集则是早年间夫妻二人曾一同在北京的养生机构打工当按摩技师,丈夫前往上海开店后,她便回到了东北老家带孩子。

张颖说,选择上海作为经营养生堂的地点正是看中了一线城市居民较高的消费能力以及对健康身体的渴求。

记者了解到,黄文敏作为实际控制人在上海经营的养生堂共有12家门店,涉事门店多以个体工商户的形式登记注册。

近日,记者电话联系到黄文敏,他否认了消费者对于员工夸大宣传理疗效果的说法,并称“我们只是做按摩,并不是做医疗。”黄文敏同时否认了门店曾聘请北京专家的做法,直言经营的只是小店,无力聘请专家。

【销售的秘密】

“滴血测癌”和“情感攻势”

在价格高昂的养生项目背后,涉事养生堂的运营成本并不高。

曾在黄文敏实控的一家养生堂就职的一名技师向记者透露,门店为顾客推背所使用的所谓中草药油其实都是网购的廉价精油,“一大瓶一大瓶地进货,再灌到小瓶子里,装进礼盒。”

此外,令几位中老年消费者记忆格外深刻的还有在门店内陈列的各式各样的检测仪器。刘桦说,工作人员称,只需要从人体抽一滴血放入仪器中检验,就能知晓身体内有无癌细胞。刘桦也曾在验血仪器的显示屏上看到各类细胞的图样,但工作人员从未向她出示任何纸质报告。

汉方健康管理中心前员工告诉记者,所谓的“验血测癌”本质就是将显微镜下的血液投屏展示出来,并无测癌功能。

张颖称,养生堂的主要开支为店铺租金和人工费用。记者在一份“涵芳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员工入职表”中看到,普通员工的底薪为每月5000元,其余需要靠销售赚取提成,而招录员工的首要标准就是看“嘴巴是否会说”。

方芳对此深有体悟,独居丧偶多年,虽有女儿,但也不能时刻陪伴在身边,每次踏进养生堂,总有一群年轻人热情地围上来向她嘘寒问暖。她还记得,有一年自己生日时,门店的孙姓经理还送了她一束红玫瑰,偷偷从背后将她抱起。正是这样的情感攻势,让她难以抵抗,又乖乖买了单。

受访的消费者均向记者称在要求退款过程中遭遇阻碍,同时还有多人称受到了恐吓与威胁。

许娟称,她就曾被告知“我们知道你家地址”等带有威胁色彩的言语。

刘桦则坦言,门店对于有子女陪同前来退款的老人是会当即退款的,之所以会放出大胆言语,就是拿捏准了部分老人不敢告诉子女的心理。

(文中除黄文敏外皆为化名)

【相关】

坑爸妈的骗局防不胜防!

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层出不穷。

前有绿豆大师张悟本“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后有神医宇宙公然作出“违背祖宗的决定”,把祖传秘方卖给你。

德国犯罪学家汉斯·冯·亨蒂希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指出:老年人握有大多数的累积财富和财富给予权。同时,他们身体虚弱、精神衰弱。财富和身心脆弱的共同作用使得老年人处于危险之中。

这三个爸妈被骗案件的高发领域,请广大子女注意——

1、打着中医养生旗号的按摩理疗店,很多并无资质,用免费来吸引中老年顾客,只要一进店,各种隐性消费让你防不胜防。

2、免费体检,低价旅游,产品报告会,还有专家抗癌讲座,对于有生病焦虑的老人来说,真的很难不心动。打着养生旗号的旅游产品,也是骗局的重灾区。表面上旅游是免费的,但让你买单的保健品都在暗中标明了价格。

3、养老领域的理财产品也需要仔细甄别,警惕非法集资!有的老人听信低投入高回报,把一生的积蓄投入理财骗局;也有人中了“以房养老”的圈套,到头来无人养老,还搭进去唯一的房产。

子女越反对,爸妈越相信?

有的“同学”感叹,这届爸妈太难带了!

你说这些我都懂,可爸妈不听话啊!

子女劝一万句,不如骗子说一句!

从这个层面上讲,一些诈骗新闻看似是在警示老年人,其实是警示子女——我们对父母的关怀太缺失了。

老龄化的今天,国内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人首先需要归属感。

当这种被关怀的需要,没有在家人那里得到满足时,推销人员的“温柔以待”就起了作用。

所以,平时多和老人聊聊天,用聊新闻的方法给他们讲讲各种诈骗局,提前打打预防针,效果好过出了事再埋怨。

毕竟,子女们的身心关怀不缺位,骗子们就少些可乘之机。

(武汉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