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阅读哪个版本最好(道德经故事开学第一课)
作者:猪耶
开学第一课,是看15分钟的广告,是看一段钢管舞,还是带着孩子,一起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道德经》,陪着孩子沉浸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中。答案不言而喻。
然而面对两千年来,各类版本的《道德经》,哪一本才是最合适自己和孩子的呢?听了下面的介绍,也许你能找到答案。
1
《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两个部分。道经从“道可道非常道”开始;德经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开始。
现存《道德经》版本大致可分为通行本和古本。
《道德经》通行本,以王弼注释的《老子道德经注》为底本,道经在前,德经在后。
《道德经》古本,以考古出土的两种竹简本和两种帛书本为底本。最早的郭店战国楚墓出土的竹简本,大约抄写在战国中期以前;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种帛书本以及北大竹书本,大约抄写在汉初。和通行本不同的是,古本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此外,通行本和古本,在文字内容上也有所不同。
古本,从年代上来说,最接近老子的原意,但最早的版本或多或少都有残缺,有些文句也不完整,比如郭店的竹简本,内容不到通行本的2/5。
通行本,内容更为完整,同时还有众多后人的注释做参考,所包含的思想也更为丰富,更有体系。但通行本对于《道德经》删减修改较多,与古本相比,文字失真度要更高。
2
初学版
从初学者的角度,作为入门读物,选择什么样的版本都可以。无论是古本还是通行本,都符合《道德经》的核心要义思想。
推荐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他的版本,在结构上,采用了通行本的体例,即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在内容上,基本上以郭店的竹简本为底本;在注释上,眼界广,涉猎宽,古今中外的注释都有所采纳和吸收,既有浅显的解释,也有旁征博引。
此外,他还收录了《历代老子注书评价》、《帛书老子甲乙本释文》、郭店竹简《老子》甲乙丙三组释文。比较全面地展现了《道德经》的源流、发展和演变。
我组织的面对面诵读道德经线下活动,所采用的诵读版本,也是这一版。(见:轻松诵读《道德经》)
进阶版
如果要进一步对《道德经》的演变,进行深入的了解。重点是阅读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些《道德经》注书。
[曹魏]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道德经》注释。现在一般常见的《道德经》注释本或外文本也大多以王弼注释本为底本。
王弼的注释清晰,有体系,思辨性也很强。他既继承、发展了《道德经》的思想,同时也改造了《道德经》的思想,提出了以“无为”为核心的新道家思想体系。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这部书没有确切的作者和年代。相传是战国时期的河上丈人所做。这本书在道教界的影响比较大,强调养神与长生,治世与安民。为道教提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核心教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和《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是《道德经》主要的两个注本。
接下来,是介绍一些特别的注本。
《道德经》四帝注。相传曾有7位皇帝注释过道德经,只有4位皇帝的注释流传现世,分别是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虽然这4位都是皇帝,但是历史评价迥异,唐玄宗是中兴之君,宋徽宗是亡国之君,明太祖是开国之君,清世祖从胸有大志到看破红尘,姑且称之为,“过山车之君”吧。他们都为《道德经》注释过,不由让人慨叹《道德经》的魅力,适合各类帝王。同时,读各个帝王的注释,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历史地位,不同性格的帝王心术、思想和品味,也是一件趣事。
[清]黄元吉《道德经讲义》。黄元吉,号称“清代的张三丰”,创立了丹道修炼流派——天府乐育堂,据说他的修为达到了“金液还丹”的高深境界。他的《道德经》注释是从丹道理法讲解老子,配以修炼的心法,对于修炼内丹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熊春锦校注《老子道德经》,以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本为底本,以帛书乙本为主校本,通行本和郭店竹简本为参校本。采用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的结构,该版本从象形表意出发,对于通假字、异体字、偏难容易产生歧义的字,通过对字形、字义的考据,来把握《道德经》的准确含义。
高阶版
从《道德经》的注本,扩展到以《道德经》为源流的道家思想。
《战国策》、《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尹文子》、《列子》,都有对于《道德经》内容上的引用和思想上的发挥。
重点推荐《庄子》和《韩非子》。
家里的《庄子》,很残破,就不上图推荐了
《庄子》对于《道德经》的引述比较多,《内篇》、《外篇》、《杂篇》都有所涉及。《庄子》是道家中的浪漫主义,读《庄子》就像是在看玄幻小说,各种珍奇异兽,奇人逸事,奇谈怪论,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虚构的情节和奇妙的构思。
[清]王先慎,此版没有现代汉语注释
《韩非子》对于《道德经》的引述主要集中在《解老》、《喻老》、《外储说下篇》、《六反篇》。《韩非子》是道家中的现实主义,深刻洞察人性,注重实务与时务,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3
是读古本好,还是读通行本好
有的人觉得,必须要读《道德经》古本,更正本清源;有的人觉得,必须要读《道德经》通行本,影响更大。
其实古本、通行本都可以,没必要拘泥孰优孰劣。
《道德经》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庞大的思想体系。
打个比方,长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的沱沱河,干流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在流经途中,岷江、汉江等数以千计的支流汇入。因此无论是沱沱河也好,干流也好,支流也好,都是长江的组成部分。
嘉陵江汇入长江
《道德经》,古本是源流,今本以及众多的注本是干流和支流,流经中华历史两千多年,形成了今天道家传统思想的滔滔大河。无论古本也好,通行本也好,都是《道德经》思想体系的一部分。
因此读《道德经》,重要的是看到经书逐步演变的过程,而不是固着在某一版本上。
选定版本,是不是照着读就好了
尽信书不如无书,没有十全十美的版本。因年代久远,谁也不知道真正的《道德经》是什么样子,以及随着时代和社会变迁,《道德经》这个旧瓶,又能装下什么样的新酒。
因此,读《道德经》更多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
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版本,但并非一尘不变,是可以对该版本进行增删改的,但要知道增删改的原型和原因。
比如,《道德经》中究竟是“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还是“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是“人”还是“王”呢?
所谓原型,是我们只能在“人”或“王”中,二者择其一,而不是自造出其他什么字来替代。
所谓原因,是无论你选择“人”还是“王”,要有自己的思考过程,有理有据,而不是人云亦云,服从权威。
我更倾向于“王”。原因如下:
1、《道德经》里的“人”,作为单独的一个字出现,是指所有人的统称或者“百姓”。《道德经》中对“人“,贬义居多,比如五色令人目盲;人好径;人多伎巧。因此,不大可能将人和道、天、地并列,作为四大之一。
2、《道德经》全文来看,“人“,如果作为老百姓解释,是把”人“放在一个被管理者的位置上,地位相对较低,也不可能与道、天、地平起平坐。
3. 据《史记》记载,老子是周朝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在他生活的年代,文字,为统治阶级所专享,还没有惠及大众,绝大多数百姓都是文盲,因此老子以文字书写的《道德经》,对象只能为国君、诸侯,主要是对统治者的建言献策,如何治国理政。所以书中更可能肯定的是“王”的作用。
4.如果不是“王“而是“人“,则是为了说明人具有卓越位置,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然而,中国的人本主义思想,出现较晚,不大可能出现在老子所处的时代。即便是战国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的思想,也是强调君王要重视老百姓的作用,而不是要抬高老百姓的政治地位。
综上所述,我更倾向“王”而不是“人”。
读《道德经》,目的很重要
读《道德经》究竟是为什么?
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为了自我修行。
如果是前者,就要从学术的角度,对比不同版本,进行考据的分析和相关思想问题的辨析,这是一种学习知识的方式。
如果是后者,希望通过读《道德经》对自己的人生、事业、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那就不仅仅是读,更要在日常生活中,以《道德经》的思想,来指导、反思、磨砺自己的言行。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修行就是最好的阅读,自己就是最好的版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