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店铺门头统一吗?上海葬礼式统一招牌背后

记者|钟坚 编辑|崔世海

突如其来成为舆论的风暴眼,上海静安区工人文化宫从领导到员工,一时有点不适应。“领导和主管们每天都在商议处置这个事情,以前从来没遭遇过。”文化宫一位员工说。

上海静安区工人文化宫综合楼底层临常德路的一排店铺,成了新近的“网红”。

一周前,装修一新的店铺招牌甫一亮相,便被市民围观、拍照。这些招牌风格统一,黑底白字,被街道中间绿化带几丛米黄色绿植一衬托,更增添了几分肃穆。有网友谓之“墓地风格”,照片传到网上,很快成为热搜话题。

上海店铺门头统一吗?上海葬礼式统一招牌背后(1)

成为舆论热点之后,临街店铺门楣上方的招牌,已被天蓝色的织物严严实实地包裹了起来。

“反正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不过我们也很紧张的,这么多媒体来,怕再说错什么话。”4月1日下午,《凤凰周刊》记者来到上海静安区工人文化宫,一位不愿具名的女士谨慎记下来访者的工作单位和电话后,表示请示领导后回话,对于意外成为网红单位,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又不是什么好事情,我们都不想出这个名。”

上海市静安区官微此前通报称,常德路招牌的设计引起部分网民议论。区总工会对此高度重视,经现场核实了解,因区工人文化宫在外立面整治过程中,对店招店牌设计的颜色搭配考虑不够周全。静安区诚恳接受网友意见,并责成区工人文化宫及时整改。

常德路店招风波,并非孤立事件。去年8月以来,上海掀起一轮店招整治行动,类似统一风格、制作粗鄙的店招,就曾引发社会各界广泛不满,各种反对声音,早已沸沸扬扬。

南京东路招牌脱落事件后遗症

“刚开始没怎么注意,等到上了热搜后,很多人都知道了,过来拍照,我们才发觉这事有趣。”工人文化宫门口一处会所的保安王师傅说,“黑底白字不好看,的确影响观瞻,黑色做商铺的底色本来就不好看啊,如果用粉色都会不一样。”

很短时间内,来了上海四家电视台和报纸的记者,给事件助推了一把力。舆情持续发酵,很多路人走过,都跑过来拍一阵,转发朋友圈,成为话题谈资。

静安区工人文化宫的领导坐不住了。“舆论热起来之后,立刻拿布盖上去了。”静安区工人文化宫办公室上述工作人员称,店铺招牌的这次设计制作,并不是街道或者区里统一组织的,而是去年南京东路“8·12”事件店铺广告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的集中统一行动后的工程尾声。

上海店铺门头统一吗?上海葬礼式统一招牌背后(2)

原本要跟空调外机、广告外墙立面整治工程一起做的,但“后来不知为何,拖了下来,到今年初才做。”她说。

2018年8月12日晚,南京东路近四川路的一家商店招牌坠落,砸中路人,酿成3死6伤的惨剧。灾害发生后的第二天,《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空中坠物安全隐患专项检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即发布,对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确保城市运行安全进行了专题部署。

南京东路“8·12”事件后,上海市政府责令各区县在规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各条道路沿街店招店牌安全隐患进行地毯式专项大排查。

在店招和广告牌整治中,还确定了“四必拆”原则(即设置在屋顶的各类户外招牌设施必拆;跨线桥上的户外招牌设施必拆;墙面上的外挑式招牌必拆;木质结构或新旧招牌迭加的招牌必拆),凡属无照无证的由管理部门先行告知自拆,逾期由城管中队予以强制拆除。

常德路店铺招牌属地管理单位是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江宁路街道景观所郭先生表示,在事情发生后,已下发整改通知给工人文化宫。按上海店招设计管理规定,店招设计制作在安全的基础,要“美观大方,不能影响市容市貌”,“文化宫的这处店招肯定要拆掉的”。

早在2013年6月21日,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户外招牌设置管理办法》,这是对城市市容市貌整治管理的地方法规。3年后的2016年6月1日,更为细致的地方标准《户外招牌设置技术规范》也正式实施。从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的规定看,设置店招必须是经营人向市容和绿化管理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后设置。

常德路这处店铺的业主单位是静安区工人文化宫,店铺设计制作前是否经过合法审批程序,不得而知。不过能求证得知的是,这三家店铺的店招全部由文化宫出资设计。黄鱼面馆的一位伙计称,店里并没参与这件事。“我们是成为热点后才知道,之前也觉得有些不好看。”

政府买单,为何商家不领情

上海闸北区绿化市容局工作人员告诉《凤凰周刊》记者,“去年那个事件是血的教训,我们将严格审核店招店牌设置,对不符合设置要求的坚决不予审批。”

地方财政相对充裕的上海各区县对街面店招实行的是公开招标,统一设计、统一制作、免费安装的方式,以“‘补齐短板’提升城区形象,让市民享受优美整洁的生活环境”。

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区县街道的店招项目公开向社会招标。比如去年9月,静安寺街道华山路(南京西路-愚园路)沿街综合环境整治(店招店牌及外立面整治吴淞新城北侧沿街店招店牌整治工程),该项目标的为381万,采取竞争性磋商的方式进行采购。在上海市政府采购网公开的另一个区的沿街综合环境整治(店招店牌及外立面整治)标的为89.5681万元,落款单位是某街道办事处。

这两处招标项目的资金来源都显示,为上海市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美丽城区专项经费”,有的也作“美丽城区店招隐患整治专项经费”。

政府买单、统一店招的美化城市行动,却没获得一致好评,反而引来社会舆论的强烈非议声。今年上海市两会期间,静安区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上,关于城市管理统一店招的话题一经提出,立刻引发热议。

上海的代表、委员少有的向政府展开“炮轰”。上海市人大代表袁静说:“我发现许多地方在拆违以后,小店的招牌都简单粗暴地统一了起来,这样城市的多样性就没有了。”袁静认为,整齐划一的招牌会给人以枯燥之感,抹去了商铺的个性,使原本能够传递丰富信息的招牌变得千篇一律。

北站街道虬江路,有一排音响器材店,一年前就由街道换上了蓝底红字的统一招牌,但居民却一片吐槽。北站街道仅就辖区河南北路的400多家商铺的店招更换,政府就一次投入100多万。

城市应如何美化?

因常德路“墓地风格”店招成热搜事件,已复平息的上海“统一店招”再次引来舆论关注。

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汤啸天”的署名文章批评统一店招行为,不光是美学问题,更值得探讨的是其背后所反映的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题。首要与关键都是政府带头守法。以“统一店招”为例,即便是街道财政出资统一设置店招,也有“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嫌疑。光明网发表评论员文章称,静安区“黑白配”灵异店招,更暴露出个别人僵化的管理思维及权力的任性。

南京东路事件,并不是上海店招招牌整治的缘起,在更早的2008-2010年期间,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上海专门制订《迎世博600天规划》,根据《上海户外广告设施设置阵地规划》,重点对户外4.8万块,总面积超过50万平米的户外广告牌和商店招牌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工作。

为迎接各型重大展会、国际论坛和外事活动,在某一个阶段内展开对店牌店招等的美化专项行动,是中国城市管理者的常规动作,非上海独有。如北京的整治天际线集中行动,引起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

上海店铺门头统一吗?上海葬礼式统一招牌背后(3)

上海市政协委员徐尧此前专门撰文称,相关部门可借鉴日本等地对店招店牌的城市管理经验,政府出资聘请专业力量,根据区域特点对店招店牌的设置进行规划和规范,在充分尊重个性化的基础上,对店招店牌设置的位置、尺寸、形状和色彩等方面提出详细要求,制定符合区域特质的指导标准;整治要体现百花齐放的原则,不能再搞“整齐划一”、抹杀个性。

上海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官员在回应社会热点关切时也公开表示,店招店牌的管理既要考虑如何改善市容、消除安全隐患,也应发挥其对呈现城市特色,促进商业繁荣的作用。今后将加强对基层一线的业务指导和培训,避免“千街一面”的现象。

常德路“墓地风格”店招已被包裹的严严实实,不见天光。“墓地风格”店招却再现上海,4月2日有网友爆料,上海梅陇二村也同样刮起了黑底白字招牌风。有网友称“很有节日气氛。”有的则觉得“瘆得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