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让多年老战友再次相聚(战友美文老领导于天松)

【战友美文】哈,包子、饺子加面条——至今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三宝”[玫瑰][赞]我(郭 磊)小的时候这些都是过节、过生日才能享用到的美食[玫瑰]于天松老领导所称颂的“胶东大菜包”[玫瑰][谢谢]不仅好,而且还是很有名滴(身为烟台莱阳人的老领导说其没有名是自谦哈[笑])。

民以食为天。尤其是当下疫情严峻居家隔离的[捂脸]如有胶东大菜包“储备”,食无忧哈[谢谢][笑][作揖]

一碗面让多年老战友再次相聚(战友美文老领导于天松)(1)

高宗如 摄制

一碗面让多年老战友再次相聚(战友美文老领导于天松)(2)

于天松 书写

《胶东大菜包》

图文/于天松

如果有人问我,说起包子,

有网帖说,

全国有十大名包。

南方有:

叉烧包、小笼包、韩包,

三丁包和生煎包。

北方有:

烤包、水煎包、灌汤包,

庆丰包和狗不理包。

我吃过其中六种,

各有特点,

味道确实好。

但共同缺点是,

肉油多,

馅单调,

蔬菜少。

多蔬少肉,

才合养生需要。

一碗面让多年老战友再次相聚(战友美文老领导于天松)(3)

一碗面让多年老战友再次相聚(战友美文老领导于天松)(4)

胶东民间,

有种大菜包,

历史多久,

无从考。

吃这包,

喝稀饭,

就咸菜,

美佳肴,

饭菜都有了。

特别是,

刚出锅的包,

笼盖一揭,

云雾缭绕,

雪白热腾的大包,

趁热吃最好。

凡吃过的,

都说好。

胶东人走亲戚,

也带这种包。

难忘小时候,

去大舅家,

腼腆吃不饱,

回走半路就饿了。

我翻开篮子,

吃了个大菜包。

因这包大,

篮子立时塌下不少。

母亲一看就火了,

嫌大舅留得狠,

从此断亲了。

一碗面让多年老战友再次相聚(战友美文老领导于天松)(5)

一碗面让多年老战友再次相聚(战友美文老领导于天松)(6)

胶东大菜包,

首先是个大,

一般人,

两个吃不了。

发面的,

对胃好。

上面一溜褶,

像山顶小道。

最主要,

是馅好。

猪肉大白菜,

配以木耳粉条,

豆腐干海米,

用花生油调。

也可包萝卜包,

茴香包,

苔菜包。

近几年为养生,

又兴开了山麻楂包,

蒲公英包,

碱蓬菜包,

槐树花包。

野菜为原料,

没农药。

这种馅的包,

菜多营养好,

维生素高。

我常冻在冰箱里,

吃时热透,

和刚出锅时一样好。

一碗面让多年老战友再次相聚(战友美文老领导于天松)(7)

山麻楂

一碗面让多年老战友再次相聚(战友美文老领导于天松)(8)

菜包菜包,

招财又进宝,

可惜少有人知道。

我敢说,

如果皇帝来吃一遭,

定会赐名:

天下第一包。

胶东大菜包,

像胶东人,

个头大,

淳朴实在厚道。

各地食品,

你说你的好,

他说他的好。

叫我说,

口味不同,

爱吃就好。

胶东大菜包好,

少有人知晓。

我说道说道,

炫耀炫耀,

想让更多人知道。

希望朋友再来胶东,

莫忘尝尝大菜包。

也从中明白一个理,

世间的东西,

出名的好,

不出名的,

也不一定不好。

附老领导老战友及亲属“美评”、“诗赞”——

蒋士东:胶东菜包,最大的包子。经常有战士吃多了,站岗站不了。

赵廷旺:看了天松老战友写的(胶东大菜包)引起了我的食欲,特别是各种野菜大包子好吃有营养,馋的都快流口水了。哈哈。

尚美玲:俺哥夸的这大包子比电视广告棒接地气。大菜包子不仅好吃,又好存放。关键是营养健康吃舒服,营养放心。还价廉实惠。天下第一包美誉当之无愧老少皆宜延年益寿!

晴天儿(网名):赞同叔叔的说法,胶东鲅鱼饺子有名,其实胶东半岛最好吃的还是包子。各种馅料,想吃就包,囊括所有肉菜海鲜,没想到的可能会吃到。有时吃起来感觉很意外,这———也能包?好吃不就齐了吗!胶东大包肉少菜多,喜欢可以吃到撑,但是菜多吃撑了也吃不坏人,菜包内容丰富,不同季节有不同馅料的包,吃着美味的包子,感觉生活的美好,饱餐一顿会给你带来味蕾和生活的满足感。

周风英:胶东大菜包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远近闻名!好吃!

聂建国:胶东大菜包是我们胶东人常吃的,并且保留至今的传统品牌。

王中明: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坐到了一位胶东老乡家里的桌旁,吃着胶东大菜包,白菜馅的,喝着稀饭,就着咸菜。一头汗,云雾缭绕。噢,原来当年,那孩子从大舅那回家的路上,背篓里是大菜包。大菜包见证了那孩子的饥饿,见证了北方人的悲欢,更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社会发展,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人的生活,越过越好。

李忠殿:于政委:您诗中所说“胶东大包子”,在我们文登,叫“文登包子”。“文登包子”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小有名气,一直沿续至今。记得我小的时候来文城,最享受的事就是,到包子馆吃一顿文登包子。那感觉就是吃了一顿山珍美味!民间家家都包,大多都以白菜为主,配上猪肉、粉条、豆腐,各家味道不一,但大同小异,特别好吃。长大了走南闯北,吃过各地的包子,就是感觉没有文登包子好吃!这真是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家乡水!

姚进国:老首长的《胶东大菜包》勾起了我的回忆。在连队时候经常能吃到。那包子得用两手捧着吃,一只手不好拿。连队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时候,连首长一声“大家使劲干,晚上吃包子!”这一句话顶半天政治课。1978年在海阳打坑道。三班倒,非常辛苦。晚饭饮事班把包子送山上,我吃得饱饱的还偷偷的用报纸包一个藏右缝里,半夜里偷偷的吃,那味道比现在五星级宾馆的山珍海味还要好。转业回来自己也试着包过一两回,但怎么也吃不出没当年的味道。下回我们去烟台,老首长别忘了请我们吃这大包子啊!

洪晓东:出名的好,不出名的不一定不好!出的是名,要的是好。

廉茂启:赞!松领导的"胶东大菜包"——

要说全国包子名称

真不少,

您都吃出美味道;

要说那里包子好?

南北调馅不一样,

包子味道不一样。

您认为要数—

胶东大菜包!

菜多好吃味道好,

这是您对家乡大菜包,

—来炫耀!

思念家乡不忘本,

留恋童年时光好,

虽然缺穿吃不饱,

大菜包子味道好。

至今还是忘不了……

崔相玲:@于局长 胶东的大菜包,描述的好,菜包菜包,招财又进宝,我的最爱,每次歇锅热腾腾最好吃,吃几个都不嫌多。

孙明勇:@天松 大赞《胶东大菜包》——

这包有名那包响,

不如胶东大包香。

胶东本是咱故乡,

大包乡情永不忘!

谷雨:于政委笔下的胶东大菜包,见其形,闻其香,让人唾涎!胶东的饮食文化自古闻名,难得政委妙笔宏扬!

宋协勇:赞松政委——

游走四方,吃遍天下。

山珍海味,鸡鸭鱼虾。

不屑一提,单说“包”话。

全国名包,南北皆夸。

亲尝有六,味道不差。

若论养生,肉多菜乏。

胶东褶包,面白个大。

味美可口,品相不差。

政委偏爱,以诗夸它。

胜似广告,乐坏商家。

有助促销,一段佳话!

王世生:政委好!《胶东大菜包》写的好!妙笔生辉,好似闻到大菜包的味道,还有胶东的大饽饽(馒头),当年在部队时承吃过胶东大菜包和大饽饽,确时香甜可口,回味无穷,等有机会再去烟台品尝胶东美食大菜包。

一碗面让多年老战友再次相聚(战友美文老领导于天松)(9)

汤华中 摄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