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秦的诗(诗词里的大秦帝都)

描写大秦的诗(诗词里的大秦帝都)(1)

这里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古老的华夏文明发祥地,这里是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第一帝都”,这里更是十一个封建王朝的国都或京畿之地,这就是大秦的帝都——咸阳城。咸阳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之北,九嵕山之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
周、秦、汉、唐的京畿之地,五陵塬下的王朝兴替,饱经沧桑的岁月年轮,倾倒了一代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词。
秦始皇“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鞭笞四海震匈奴,皇功帝德弥穹昊”,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然而,秦始皇大兴土木,广造宫宇,极尽奢华,用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累累白骨垒起“秦地最胜,无如咸阳”的辉煌。当时,咸阳有宫观二百七十,渭桥将南北连成一体,是一座横跨渭水两岸的大城市。如果说,李商隐“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的诗句,是一幅古代咸阳的写意画。那么,杜牧的《阿房宫赋》则描绘了秦皇宫的宏伟和绮丽。赋中感叹“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如此遮天蔽日,琼楼林立的建筑群,耗费无数民脂民膏。

描写大秦的诗(诗词里的大秦帝都)(2)

秦皇雕像

秦始皇穷奢极欲,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阿房宫尽客谁来,可惜连云万户开,秦地起为千载业,楚兵焚作一场灰”。项羽一把大火,烧毁了咸阳的璀璨文化,也把自己引上了“垓下别姬”的悲剧。秦始皇以为焚书坑儒就可以禁锢人们的思想,然而“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秦始皇以为销尽天下兵器就可高枕无忧,然而“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民间铁未销”。诗词里演绎了秦都咸阳的兴衰。
  秦亡汉兴,乃至隋唐,帝都咸阳渐渐萧条冷落,但作为京畿之地,仍然是封建王朝出兵西北的必经之地。一座咸阳桥,记载了战火连绵不绝,百姓苦不堪言的斑斑血泪。“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是杜少陵对当时战争创伤的生动写照。诗人们登楼远望,不见巍峨的阿房宫,只有“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的满目疮痍,又怎么能不愁锁双眉,为“蒹瘕杨柳似汀州”,为“故国东来渭水流”而感慨万千呢?咸阳城作为长安的西北门户,也成了朋友送别、游侠远去的分手之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咸阳城周围变成一片荒芜,大唐盛世时它成为广阔的游猎场。“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描写大秦的诗(诗词里的大秦帝都)(3)

乾陵远眺

咸阳虽然失去昔日帝王之都的辉煌,然而它优越的地理环境却使它成为历代帝王的“风水宝地”。 周秦汉唐时期许多帝王建造的陵寝和陪葬墓,绵延百里,形成了“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的壮观景象。竖立在咸阳塬上的帝王陵寝,引发无数迁客骚人的思古悲情,“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昔秦皇汉武,今魅力咸阳。经历了二千三百多年沧桑巨变的咸阳,在先祖开创灿烂文明的土地上,续写着更加璀璨的辉煌!

来源:美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