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磅礴朝气的诗句: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这首秋冬诗特别明丽饱满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宋朝 苏轼《赠刘景文》
52岁的苏东坡,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兼任杭州知府,这类似唐朝白居易50岁以朝官的身份要求去做地方官,心境和年轻时向上进取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苏东坡的半生可谓坎坷,十年前一场乌台诗案,让他经历了人生至黯时刻,被忽然由湖州知府下到诏狱,生死取决于皇帝,一百多天的生死煎熬,最终老丞相王安石上书皇帝,说盛世哪里有杀士大夫的道理?于是苏轼算是保留了性命,但也为宋神宗以及新党厌恶,流放到黄州,过了接近穷困潦倒的五年年,这期间,他为了生存开荒种地,还且还在最后一年,在往汝州就任的途中失去了最小的儿子。
但是在最艰苦黯淡的五年,也将苏轼打造成一个内心坚毅,顽强生活,虽然历经坎坷,但是精神追求向上和乐观的坡仙。
宋神宗死后,苏轼迎来命运的转折,一年当中,直升机一样升到 翰林 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他虽然因为新党的打压而遭受牢狱之灾生死之悬流放之苦,但是并不因此拉帮结派,靠拢旧党,反而非常清醒,尽一个爱国官员最大的本分,中正正直。但是党争形成的乌烟瘴气的格局,他无法改变。
此时的苏轼,已经经历了人生凛冽的风霜,他有锋芒,但是比四十多岁时,更加清醒浑厚,当你无法改变某些大环境时,你可以改变小环境,当朝堂无所作为时,你可以将自己的才智用在实在的地方,去改造一方山水一方人,那是最实在的作为。
所以苏轼致敬前朝白居易,以52岁,调到杭州,他要用自己无法在朝堂施展的才干,在这里发挥。这是他人生的晚秋,他一生所受的磨砺变作了智慧,愿意用在实在事上。
在这里,他重新打造西湖,将这里再次变作人间天堂,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这条苏堤就是苏轼的政绩和功劳。
刘景文,是苏轼的官员朋友,苏轼在杭州第二年,他已经58岁。这位被苏轼看好的武官,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他本人爱国勇武,文武双全,慷慨豪迈,颇有干才。只是他并非科举入仕,仕途沉沦,想做点事,却苦于没有升迁的门路。也是感觉英雄垂老,人生走向冬天,一事无成。
苏轼眼光独到,他看到了刘景文丰厚的阅历和岁月沉淀的那种浑厚气质和襟怀,对国家有利,所以他努力力荐刘景文,为他谋取升迁,结果由于宋朝人事体系的复杂,刘景文得到一份隰州知州的职位。这固然比他现在所在位置要高一点点,但是对于这样的安排,苏轼也知道未尽其才。
这应该是晚秋初冬,在杭州送刘景文赴任的赠别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
晚秋早冬时节,荷花早已经枯萎,没有了遮蔽的美丽的绿伞。而通常,有家世有父母的人都称为荫蔽。刘景文,父亲虽然是北宋将军,但是南宋南迁,人事更迭,对于刘景文来讲,并没有获得来自父亲的荫蔽,他一生在仕途上是非常艰辛的。
而苏轼本人,父母也早已经离世,恩师欧阳修也早已经还乡,他也是没有得到过太多祖上的荫庇,这仕途风雨,生死迁谪,都是在自然的风雨里。
而年过半百的他和刘景文,都是到了人生的秋冬。
“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是早冬的景象,菊花残了,但是菊花自然有自己的朴素和气节,哪怕风霜这样的寒冷,仍旧站在风霜里,和命运抗争,又努力展现自己的生命。
这说的是季节景色,又如何不是说的自己和刘景文。
苏轼以风霜坎坷的遭遇之后,回到朝廷,追求的不是一雪前耻,风光富贵,他追求的是为国做事,但就是秉持如此正直,反而遭到新党旧党两方面的排挤。但是此时苏轼看得淡,这样的年龄,他更加大公无私且有智慧,成就自己,用自己成就一个官员在历史中应该的角色。那就是问心无愧,努力做事,不为外界的风霜低头。
刘景文以58岁谋求仕途的升迁,绝对不是因为他贪慕富贵,这样的年龄,大多数官员都希望回家养老,而他却依然执着于要作一点实在事,源于他对这个国家深重的爱和忧患,当然他也肯定不愿意愧对他的父亲,一位爱国的北宋将军。这种国土沦丧的感触,虽然在南宋不允许太公开的表达,但无疑是所有爱国者的隐痛。
苏轼能写菊花傲霜,也表达了对刘景文这种品质的赞扬。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都说秋冬萧条,荷花枯,菊花残,但是实际最美的景色,沉醉在伤感和凋零的人是看不到的,那就是历经风霜之后的另一种青色和丰收。
那常青的橘树橙树,挂满了累累的果实,那是季节所馈赠给人最丰厚甜美的果实。
橘和橙子是南方常见的晚秋初冬最美的果实,而橘树自古称为南国嘉木,屈原说“ 后皇嘉树,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就是赞美橘树独立坚贞常青爱国之美。
这两句话带给人的是无穷回味。
一,从季节上来讲,这是橙黄橘绿最丰收的季节,对应着秋冬的萧条。
二,从人生来讲,50多岁60来岁,正是人生最饱满成熟的时候,看起来走向枯槁,实际是才智最美最好的时候。
三,越是风霜雪雨,越能彰显这些常青树木的持久不凋谢,也表达人生晚景的壮阔甜美。
四,橙子和橘子是自古的爱国忠贞君子之树,风霜高洁,比菊花更长久。
苏轼用这样一首奇丽的诗,慰藉刘景文,一方面要对自己自信,保有良好的心气,二是也希望他坚持忍耐,在人生的晚年用时间去乐观等到,会有更大的作为。
所以特别强调了,君须记,最是。人生最美不是春天不是夏天,是秋天,甚至是冬天,是精神毅力和健康的持久,是霜雪时节的真正丰收。
这首诗从景色上描写,就特别转折,提振人心,是难得的初冬美景诗,洗刷一贯的秋悲冬愁,给人特别明丽大气的欣快感。
这首诗如果细致了解人生背景,这是苏轼和刘景文用慷慨豪迈在互相安慰,成就精神和人生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美,而且要珍惜心气和健康,迈向更有作为的前途。
我想,这首诗也激励了刘景文,他以58岁,高龄上任,不过两年之后,病死在任上。看起来是悲哀,其实细想,却也觉得仁者求仁,他的晚年在奔向理想的燃烧中,燃烧人人生的橙黄橘绿。
这首诗在宋朝广为推崇和流传。流传流传至今含着橙黄橘绿的诗词就有几十首。
从写景方面来讲,弥补了诗词中初冬景色不够大气明丽的那种局面。
从写情上讲,一种明丽豪放,燃起很多人灰暗时的人生热情,提升了自信。
“橙黄橘绿“成为晚秋初冬一个常用的代词。比如宋朝 叶梦得《鹧鸪天》有”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宋 杨无咎《渔家傲》有”橙黄橘绿冬初暖“。赵长卿有”橘绿与橙黄,今小春。“这样的化用诗句,无不是致敬苏轼饱满明丽的人生情怀,并作为自己秋冬季节提振心气的坐标。
是秋冬不只是荷叶枯,万叶落,还是最美的收获季节,还有最常青的树木,傲雪凌霜,陪伴和激励着我们的人生,你也写一首带着明丽色彩的冬诗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