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唢呐(割完麦子就奔美国)
周家班的演出
一张八仙桌,20根唢呐,八位来自安徽灵璧菠林村的乡间汉子,猝不及防地,为北京人带来一场令人震撼的,真正来自江湖民间的音乐会。
他们就是“周家班”,都是传承600多年的周氏家族的兄弟子侄,刚在家乡收割完麦子,带着黝黑的肤色和田野泥土的气息,来到北京这座有着300年历史的正乙祠古戏楼。当声声唢呐吹响,犹如一面“音墙”迎头撞来,喜悦苍凉,酣畅淋漓,元气充沛,人生悲欢万般滋味似乎都被这乐声引领着,在心间震荡不已。观众们震惊于他们如此自由自在、天生天养、饱满灵动的音乐气质,有别于我们听过的任何一场精心编曲优美华丽的庙堂之音。
正如策划并主持这场《周家班中国元气》吹打专场音乐会的杨浪先生所说:“我们很难获得这样的音乐感受,因为它和百姓的呼吸俯仰连在一起。”
民间家族音乐传承的奇迹
周家班第五代大班主周正明
这八条汉子都是谁?大班主周本明先生向大家介绍,这个乐队包括了他的哥哥、弟弟、徒弟和侄子,他们是周家班第五代传人周本祥、周本玲、周中华、周本付、周本金、张素荣,第六代传承人周计永。大哥周本祥已近七十高龄,满身绝活儿,是周家班目前技艺传承最圆满的老艺术家。
北京人可能不太了解他们,可是在苏鲁豫皖一带,周家班名声赫赫。由历代大班主引领的周家班,远宗周文王,近宗宋儒理学奠基者周敦颐,数百年来传承不断,人人以乐为生,年年迎生送死,祭天祀祖,盛世乱世始终不渝。
截止目前,周家班全族上下男女老幼亲系传承乐手百余人,徒系传承乐手约计千人,横跨苏鲁豫皖,成为华东、中原汉民族音乐不可多得的珍贵活化石。周家班所传承的中国民间吹打乐艺术,以其所居住的地区命名“灵璧菠林喇叭”,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文献记载,唢呐这种乐器在中国流传已久,明代唢呐曾用于军中。传说明代将领戚继光曾把唢呐作为军乐,每逢作战,排唢呐阵于军前吹打以壮军威。由于唢呐吹奏乐曲大多节奏明快,易与大众产生强烈的乐感共鸣,故而在民间广泛传播,用于婚、丧、嫁、娶及节庆等。
杨浪老师主持音乐会
灵璧唢呐艺术的广泛普及,据说与明中晚期的朱元璋九世孙朱载堉有关,朱载堉热爱民间音乐,广泛流传于中原地带的几十个唢呐曲牌如《叫句子》、《凡字调》、《百鸟朝凤》、《抬花轿》、《大开门》等等,都是是朱载堉整理保留下来的。明代黄河两次决口,使得黄淮地区流离失所的灾民,辗转迁徙,有的落户灵璧,有的外出学艺。唢呐便成为灾民们谋生的手段,每逢过年过节、迎神赛会、男婚女嫁、举丧祭祀等习俗,均有唢呐鼓吹,锣鼓敲打,而周家班就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乐队,甚至流传着“周家班不到,男不娶女不嫁”的说法。
纵贯周氏家族七代,作为一个家族乐队,在全世界都很罕见。如此众多的族人,从事着鼓吹乐这同一行业,既以民间吹奏乐为生,也以此为家族共同的理想信念,在家族观念淡薄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这次进京的周家班8位成员,每一位其实都是“班主”,他们平时种地务农,乡中有婚丧庆典时便组班表演。所谓“大班主”是指在一定时期,为了引领和推动整个周家班而主动积极作为的人物,第五代大班主周本明正是这样的人。
“盛世悦民,乱世保身。拥一技之长,不惧荣辱浮沉。”几百年来他们一代代秉承着这十九字班训,这是周家班先祖的嘱托,也是周家班一贯的风骨。
乐队打擂台能吹七天七夜
正乙祠戏楼大幕拉开,周家班第五代大班主周本明以一曲《万年红·凡字调》开场,随即他又以小铜喇叭主奏了《迎生·庆贺令》。两首曲子一个音色浑厚、大气磅礴又变化无穷,一个音色嘹亮、妩媚婉转又撩人心弦,乐声中有十里八村的呼喝嬉闹,有婴儿出生的那一声啼哭,浓厚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接着是《打枣》,一首充满世俗的欢乐的曲子,表演者张素荣先是用唢呐模拟了各种鸟儿齐鸣,接着又是鸡鸣狗叫,仿佛把观众带到了一处农家小院,用不同乐器模仿人们的欢声笑语,展示了祖孙三代人在院子里打枣的生活画面,不言一语,但诙谐的曲调,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却让在场每一个人都捧腹大笑。
《百鸟朝凤》电影海报
随后,各种鸟叫声响起,其间还伴有小孩啼哭、公鸡打鸣、狗叫、猫叫、猪叫、青蛙叫……充满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的田园景象彷佛近在眼前。这是周家班演奏的《百鸟朝凤》,整首曲子演奏持续了10多分钟,兄弟们吹到兴头上多有即兴发挥,越发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据说,第四代大班主周正玉演奏这首曲子时,可以持续一小时以上都不重样儿。
咔戏,全中国没有几个人会了,大哥周本祥老先生从七、八岁开始学习唢呐,几十年的功底造就了他一身的绝技。乐器在他手上仿佛生了羽翼,可变幻出千种姿态,他能用唢呐,扣上碗,再用极复杂的震颤运气,吹出豫剧《秦香莲》唱段,小生、旦角、花脸等模仿得声韵极似,最后包公那一声“开铡”震撼人心。而“咔戏”这种绝活,是通过声带振动带动口中所含的唢呐哨片发出声音,当他在舞台上“唱出”一段皖北柳琴戏“拉魂腔”时,技惊四座。
最精彩的还是周家班的对台戏,这次演出的《十样锦 对棚》便是重现乡间唢呐班子打擂台的盛况。“打对棚”俗称“打擂台”,在民间的红白喜事上,常常会遇到一家办事,同时请两三家吹打乐班,或者两家人同一天办事的情况。这时,各个乐班同时演奏,哪边能留住观众便是胜了,不败,才能保住家族的荣誉。因此,民间艺人就不得不亮出十八般武艺来打擂,这也练就了周家班一身的绝活儿,除了演奏技艺外,魔术、杂技什么都要学,这便是民间音乐江湖中残酷的竞争,表演也因为这竞争而格外精彩,高潮迭起,酣畅淋漓。“历史上,周家班从未尝过败绩。最近一次在山东的‘对棚’足足打了七天七夜。”周本明自豪地说。
音乐中蕴含人生悲喜大智慧
杨浪先生在解说中告诉观众,不妨想象自己是在田间地头,身边是十里八村的乡亲,孩子欢闹,老人微笑,一起感受这音乐中表达的人生况味。
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礼与乐,几千年来早已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当中,逢年过节、迎神赛会、婚丧嫁娶、祭祀庆丰等等这些大事,都少不了唢呐班子吹奏的“民间旋律”。
年近六十的大班主周本明从小就跟着家族人走南闯北去吹奏和表演。在他心中,周家班绝不仅仅是别人口中的“喇叭班子”,民间艺人们以唢呐、笙、笛子和管子为主,兼有锣鼓等乐器演奏的动人旋律是“真正能撬动人身体灵魂的音乐”,其中蕴涵着人生悲喜的大智慧。“唢呐的音色,加上它特殊的演奏技艺,让你喜时喜不自禁,悲时悲鸣绝倒,这是其他任何音乐都无法代替的。”周本明说。
例如这次演出的唢呐名曲《雁落沙滩》,这是在办丧事时一首为逝去的老人演奏的曲子。音乐通过唢呐来模仿大雁的叫声,形象地表现出大雁的美丽姿态以及昂扬的生命力。民间相传大雁有“五德”,《雁落沙滩》以此来赞美老人“仁、义、礼、智、信”等高尚的品德。在民间信仰中,生命是可以轮回的,因此,他们的音乐也包含了对生命的美好祝福。这便是一部中国的哲学,也是民间的音乐哲学。
周本明说:“家乡的百姓,恐怕一辈子都离不开唢呐,孩子满月请唢呐庆贺,喜结良缘请唢呐贺喜,年老送终有唢呐送灵。可以这样说,这里的人一出生听到的第一种声音就是唢呐演奏;离开人世前,听到的最后一种声音也是唢呐演奏。”
这样直指人心的音乐,源于周家班的吹打乐是从人生仪式的悲喜中凝练而出的。他们的音乐喜中带悲、悲中有喜,不仅在别离中调节情绪、表达祝福,同时还传达出中国传统哲学中“向死而生”“生命轮回”的大智慧。
这便是唢呐演奏的精髓。周本明介绍,在周家班的代代传承中,父辈教的是心法、基础,而每个人的内心感受却各不相同,因此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表达,甚至每个人的每一次演奏都不同。“这是一种源于自然的演奏,其民族文化的核心就在于应时应景,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能通过音乐去表达内心的感受。”为什么这音乐如此鲜活、如此充满生命力,大概就是因为,这是演奏者发自内心对于生命意义的狂欢和释放。
在世界舞台吹响“中国元气”
像所有的传统非遗文化一样,即使曾经如此炙手可热的周家班,经历了百年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也逐渐面临传承难的困境。过去的民间音乐都是没有曲谱乐谱的,完全靠师傅们一代代的口授心传,中间又经历过战乱的洗礼,现在完全保留下来的东西更是少之又少。
周家班祖辈们曾经留下的300多首经典的传统曲目,到现在只剩下了几十首。而且,唢呐音乐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其他艺术形式的挤压,民间传统的唢呐音乐一天天在走下坡路,年轻人学习唢呐者逐年减少,从业者数量锐减,技巧、绝活水平也大幅度下降。这让大班主周本明很痛心疾首:“艺术最终还是靠人来传承,如果没有后继力量,就真的是岌岌可危了。我们现在正努力培养第七代、第八代传人,虽然环境不同了,心境也不那么纯粹了,但培养下一代的艰巨任务仍要继续。”
然而,做一名唢呐艺人不是简单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是一场西西弗斯式的修行,是抛弃凡尘里的庸碌,坚守一生的信念,是人的灵魂与一件器乐恒久绵长的苦恋。在社会变革、民心浮躁的年代里,锤炼出一名真正的唢呐艺人绝非易事。
大班主周本明是周家班的灵魂人物,也是兄弟们中间为数不多走出乡村进入都市的人。他五岁开始学艺,随父亲“上活 ”,练就了一身硬功夫。十五岁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毕业后开始了走南闯北的人生,经历相当复杂。他曾在安徽、海南等地从事过演艺事业,后北漂来京,被聘入中央电视台做栏目制片人,2008年退出央视后他开始经商。虽然身份不断转换,但是他一直心系周家班,努力设法弘扬唢呐音乐。
周本明曾自述,在挣了很多钱后,突然一种强烈的冲动,动摇了他在经商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的意志。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开始考虑更加重要、更加深刻、也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一个唢呐人,一个唢呐家族的传承者,我的骨子里植入了唢呐的基因,血液里流淌着先人的遗训。”唢呐音乐家们的高超技艺,那些优秀的曲目,是无可争议的文化财富,周本明觉得,这么好的东西一定要传承下去,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和欣赏。于是,他回到家乡,带领周家班开始了艰难的巡演之路。
为了促成周家班出国巡演,周本明卖掉了自己的别墅筹集钱款。2017年,周家班在欧洲演出引起轰动,《“中国元气周家班”吹打乐专场音乐会》先后在德国Rudolstadt音乐节、瑞典马尔默夏日舞台、爱尔兰第44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世界大会、德国莱比锡民族志博物馆、英国WOMAD音乐节和比利时SFINKS音乐节举办了7场音乐会和一场工作坊,这场音乐会最后被大英图书馆收藏,周家班也被欧洲媒体评价为“来自中国的先锋团队”,所到之处,欧洲观众皆为如此“古老的中国爵士乐”所征服。这让周本明和周家班信心倍增。
周家班这次进京在正乙祠戏楼演出,同时也是举办赴美巡演发布会,此次巡演将历时一个月,横跨美国七个州,巡演规模达到17场。周家班的老少爷们将登陆美国最大的芝加哥世界音乐节、最高艺术殿堂肯尼迪艺术中心,还有望进入哈佛大学演出。
周家班走上世界舞台,展示最纯粹的中国民间艺术,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正如第一个赞誉周家班是“最具中国元气的声音”的国际著名华裔作曲家瞿小松所说:“元气,是最根本的生命力,是走遍世界都能触动人心的力量。”
杨浪老师表示,美国巡演结束之后,10月中下旬周家班还将再度来京,在正乙祠戏楼正式演出,更多的北京观众会从他们的演出中看到生命轮回的美好与惋惜,艺术传承的兴衰与叹息,以及技艺坚守的尊重与敬意。
说明 : “京味儿”是北京晚报资深记者张鹏的头条号专栏,全部为原创文章,内容以名人专访、北京故事、人物特写为主。如使用请事先联系作者,微信号zp535797667。,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