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公司争着要上市?为什么人们总害怕大公司上市

为什么很多公司争着要上市?为什么人们总害怕大公司上市(1)

我们当时的理念是“长命功夫长命做”。——马化腾谈腾讯上市

文 / 清水官

今年是中国企业IPO的大年。

以在美上市为例,汤森路透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25日,今年前三季度共有23家中国公司登陆美国,是8年来中国公司IPO最多的一年,73亿美元的募集资金比去年同期增长490.6%,远超美国公司。

其中,贡献前三的是爱奇艺(24亿美元)、拼多多(16亿美元)、蔚来(10亿美元),群星闪耀。

不过,真正的上市大部队或者说大块头还是集中在了港交所。光第三季度,它们家的IPO规模就已经超过了2017年全年。前三个季度加起来,它的IPO募资总额达到2382亿港元,照目前这个形势,如不出意外,今年它就是世界第一了。

这个世界第一名,需要重点感谢三个新经济巨无霸,在融资总额上,它们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力量,分别是:小米集团(426亿港元)、美团点评(331亿港元)、平安健康医疗科技(88亿港元)。

它们的到来,为港交所输送了大量新鲜的血液。

一、

老牌交易所喜迎巨无霸,活血化瘀

时间往前看一年,港交所的2017年过得憋屈。

过去,人家是九年来拿过5次第一名的老牌交易所,但它在2017年的IPO募集规模屈居第三。而除了规模问题,港交所更担心的是自己“老了”。

为什么很多公司争着要上市?为什么人们总害怕大公司上市(2)

前车之鉴就有纽交所。

作为一家二百年老店,纽交所傲慢了快160年,正因如此,在无人看好新技术的上个世纪70年代,大量新技术新经济企业纷纷跑到规则更宽松、态度更开放的交易所新贵纳斯达克上市。

直接结果是, 2000年,纳斯达克的IPO数量已是纽交所的3.2倍,规模也大大扩展,而拥有了英特尔、苹果、微软的它就好像拥有了未来。

为此,纽交所“穷”则思变,对原来古板的上市规则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效果显著,甲骨文、推特、优酷纷至沓来。

更重要的是,2014年迎来了中国的阿里巴巴,是在阿里巴巴被港交所拒绝后。

港交所应该是后悔的。

为什么很多公司争着要上市?为什么人们总害怕大公司上市(3)

于是,今年4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港交所,实行25年来最重大的改革,决定改变规则,允许三类公司在港上市。

1. 同股不同权结构的公司。

2. 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

3. 将港交所作为第二上市地的公司。

和纽交所一样,效果立竿见影,这三家新经济企业带来的总募资金额,是去年前三加起来的2倍以上,而且都是新鲜的、大量的鲜血。

为什么很多公司争着要上市?为什么人们总害怕大公司上市(4)

但并非全是好处,毕竟,一个交易所除了考虑品类新、规模大,也要考虑市场波动和赚钱效应。

而巨无霸上市在带来奔涌的新鲜血液时,最直接的冲击,就是对市场其他上市公司,带来的抽血效应。

二、

巨无霸来了,是活血还是吸血?

抽血效应是一种比喻。

如果我们将市场上的资金(又称存量资金)比喻成鲜血,由于新股上市,资金天然会被吸引去买新股,如果新股的规模很大,那么就意味着抽血量很大。

而一个正常健康的人,被抽出大量血液后,精神状态也相应地不如平时那么好,对应到市场,就意味着波动较大甚至下跌。

这个因为新股尤其是巨无霸新股上市带来的影响,称为抽血效应。

为什么很多公司争着要上市?为什么人们总害怕大公司上市(5)

这就难怪,当今年的A股市场迎来富士康(工业富联)时,舆论会显得那么慌。

首先,它的规模非常惊人,募集金额高达273亿元,这相当于同一天上市了近30家中小企业,这必然会对市场产生巨大的抽血作用。

其次它来得突然,从提出要上市到最后过会,一路绿灯,最后只用了36天。其他IPO上市都要等一段时间,起码市场还能提前消化和准备。

事实上,巨无霸的力量确实有点可怕。

于是,当2018年6月13日,上市四天后,工业富联打开涨停(这意味着全民都有机会参与买卖),它的交易金额高达158亿,占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当天交易量的十分之一。

正因如此,历史上的巨型IPO上市,都会选择在一个“水大鱼大”的牛市。

2007年以后,A股的IPO出现一波大扩容,融资规模急速扩大,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巨无霸涌现,而除了农业银行以外,巨无霸选择的上市时间基本都在行情火爆的牛市。

为什么很多公司争着要上市?为什么人们总害怕大公司上市(6)

毕竟,在热情如火的市场,不仅有存量资金,还有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纷至沓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抽血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经对比,似乎大公司上市就让人又爱又恨了,一方面,交易所和投资者都想有更多元更好的公司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又不想造成巨大的市场波动。

然而,这实际上是个伪命题。

三、

抽血还是活血,这是个伪命题

站在投资的立场,最终投的还是企业的长期价值。

因此,交易所开门纳新的逻辑,其实和投资者投资公司的基本逻辑类似——都是寻找到一家好的公司。

区别在于,交易所一个为交易好公司提供了平台,并挖掘更多的好公司上市,投资者要通过寻找到好公司的机会,实现投资的增值。

而好公司上市后,抽血效应造成的大多为短期波动,本质上并非市场构成趋势性连续下跌的主因。

说白了,这是一个短期的小阵痛。

甚至从长远来看,好公司的作用之一,还包括吸引更多的增量资金入场。

但或许是体会到交易所的“良苦用心”,为避免小波动变成大恐慌,如今一些巨无霸公司也会做出调整。

例如,刚刚上市的中国人民保险(以下简称中国人保)(股票代码:601319)。

毋庸置疑,中国人保也是个大家伙,最初公告的募集规模不超过46亿,也相当于8家中小企业了。

但它的活血作用也很大。

一方面,它的来头不小,是共和国保险的长子,如今也是目前A股保险板块中唯一一家以财险业务为主的标的。

另一方面,财险近年来发展很快,国家统计局和保监会数据显示,2002-2016年间,中国财产险保费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7%。

对于A股市场而言,它的到来,将填补目前保险股中财险标的的不足,也有利于保险行业的整体估值。

考虑到对市场可能会造成抽血冲击,人保随后公告:它愿意进一步主动缩减规模,将最初的不超过46亿股缩减为不超过18亿股。

此外,本次发行采用战略配和网下、网上发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次战略配售数量约占发行总数量的40%以上。

这使得最终实际公开发行规模可控。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角色互动”。

交易所像猎头一样寻觅好公司,好的公司如今也在更“人性化”地适应市场的节奏,但究其本质,是进一步落实价值投资的核心。

当年,腾讯上市时,曾面临过两地上市的选择,这样做显然可以让自己有更大的规模和获利,但马化腾认为,自己公司的体量还太小,没必要一口气吃成个大胖子,反正“长命的公司长命做”。

对于中国人保也是如此,好的生意在于持久创利,保持独特性,而非争一时的规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