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病毒1型引起脑炎(人类疱疹病毒6型)

临床问题

幼儿急疹的病原体是什么?

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可能导致哪些疾病?

病例1:HHV-6感染所致幼儿急疹

患者年龄:6个月

患者性别:

简要病史:

发热、烦躁不安12小时急诊。

入院后热持续不退。

第4天体温降至正常,下降时周身皮肤出现红色玫瑰疹,一般情况良好。

疱疹病毒1型引起脑炎(人类疱疹病毒6型)(1)

皮疹历时2天自退。

患儿的临床经过整理如下:

疱疹病毒1型引起脑炎(人类疱疹病毒6型)(2)

临床诊断:幼儿急疹

有些幼儿急疹患儿的皮疹类似麻疹,一般来说,患麻疹的儿童在皮疹出现时有发热与不适,而患玫瑰疹的儿童在皮疹出现时已经不发热。

治疗经过:

患儿出疹期间,首先做好降温的护理,以免惊厥发生。其次做好饮食的护理,患儿食欲欠佳,暂停辅食添加,以母乳为主,多饮水。再次做好休息的护理,保证舒适的环境温湿度,减少动量。最后做好皮肤清洁的护理,以擦浴为主,勤换衣物。患病期间避免盲目就医,可以减少就医产生的疲惫感和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大多数情况下,幼儿急疹是一种良性的、自限性疾病,如发热引起不适,可通过退热药控制,皮疹无需治疗即可消退。避免滥用抗生素,盲目联用及升级抗生素,甚至使用激素。

病例2:HHV-6感染所致急性坏死性脑病

患者年龄:2岁

患者性别:

简要病史:

抽搐伴意识障碍来诊。患儿急性发热后出现频繁抽搐、浅昏迷、异常哭闹、四肢不能自主活动、肌张力增高。

既往史与家族史:阴性。

体格检查:

意识模糊,精神反应差、阵发性哭闹,颈抵抗,四肢无自主活动、肌张力明显增高,双侧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增强,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左侧皮质拇指征阳性。共济查体不能配合。

辅助检查:

常规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呼吸道病原8项均阴性,血、尿有机酸遗传代谢筛查阴性。

视频脑电图:背景活动慢、弥散性慢波。

腰椎穿刺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葡萄糖、氯化物均正常,蛋白1510.8 mg/L,脑脊液病毒抗体、涂片及培养均(-),血及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均阴性。

磁共振成像示双侧丘脑、右侧小脑半球、脑桥、双侧侧脑室旁、双侧放射冠多发斑片状长T1长T2 信号,FLAIR呈高信号。磁共振成像表现示意图提示:A:出血坏死;B:细胞毒性水肿;C:血管源性水肿。

疱疹病毒1型引起脑炎(人类疱疹病毒6型)(3)

脑脊液PMseq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人类疱疹病毒6B型。

临床诊断:HHV-6感染所致急性坏死性脑病

治疗经过:

给予血浆置换、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治疗,后予口服醋酸泼尼松并逐渐减量。

阿昔洛韦针抗病毒。

美罗培南及利奈唑胺抗感染。

左乙拉西坦控制抽搐。

氯硝西泮片改善肌张力。

康复功能锻炼(床旁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关节松动训练等)。

病例述评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良性玫瑰样发疹。特征为热退疹出。好发于2岁以下的幼儿,冬季多见。表现为突起发热,体温高达39~40℃,经3~5天后体温骤降,同时皮肤出现淡红色粟粒大小斑丘疹,散在分布,少数皮疹融合成斑片,经过24 小时皮疹出齐,再经过1~2天皮疹消退,不留痕迹。患儿一般状态良好。

HHV-6分为A、B两个亚型,HHV-6A更具神经毒性,更多的与神经炎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等有关,HHV-6B感染是幼儿急疹的原因。此外,在移植患者体内,HHV-6B再激活可能会导致相关的临床表现,如脑炎、骨髓抑制及肺炎。故HHV-6感染除引起幼儿急疹以外,还可引起高热惊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非嗜异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Kikuchi-Fujimoto病、器官移植后感染。

既往笔记

丘疹紫癜性手套袜套综合征是细小病毒B19感染特异性表现吗?

尺神经支配区的带状疱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