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子玩密室逃脱被吓晕(快评12岁男孩玩密室逃脱被吓到住院)

真正的密室逃脱游戏,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吸引更多玩家,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迎合普通消费者的喜好,一些密室逃脱游戏逐渐放弃烧脑益智设计,从而转向为感官冲击设计。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广西南宁一名12岁男孩玩密室逃脱游戏时,被恐怖的游戏情节惊吓,经医生诊断,确定孩子为受惊吓过度,住院4天接受心理治疗后,才慢慢走出心理阴影。

12岁男子玩密室逃脱被吓晕(快评12岁男孩玩密室逃脱被吓到住院)(1)

不少密室逃脱游戏室主打“恐怖”“悬疑”等元素。

事实上,这并非密室逃脱游戏第一次“出事”。2019年1月,波兰一处密室逃脱游戏房间不幸发生火灾,5名少女丧命,1名男子受重伤;同年6月,武汉一男子玩密室逃脱躲“鬼怪”发生踩踏事故,导致其4处骨折……密室逃脱游戏里的人身伤害事故可谓时有发生。

密室逃脱游戏的定位,其实是一种烧脑益智类的游戏,需要参与者依靠缜密思维、逻辑推理和细节判断,来达成游戏设定目的。但在近些年的市场推广过程中,这一定位逐渐模糊,密室逃脱游戏逐渐演变为一种只追求惊险刺激的室内游戏。虽然商家宣称“密室逃脱游戏拥有多种主题”,但这些主题实质上的共通点都是为了营造一种刺激气氛,与智力游戏定位可以说是毫无关联。

这种变化是密室逃脱游戏市场的逐利因素在驱动。那些真正需要依靠脑力的密室脱逃游戏,设计要求高、场景布置复杂,玩家通过解锁环环相扣的线索,来从中体会刺激快感,这种感观不需要太多来自视觉感官的冲击。但这样真正的密室逃脱游戏,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吸引更多玩家,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之烧脑的密室逃脱受众群体小,很多消费者容易在解锁线索逃出密室的过程中,感受到挫败感。因此,为了迎合一些普通消费者的喜好,不少密室逃脱游戏逐渐开始放弃烧脑益智设计,从而转向为感官冲击设计,场景设计越来越惊悚,大量恐怖甚至血腥主题的密室逃脱游戏走上市面。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为了观感上的冲击,营造紧张气氛,密室逃脱游戏场景通常光线昏暗,道具、场景暗示明显,很容易给心理尚未健全的未成年人造成影响,并且让其短时间内无法区分是虚拟还是现实,变成了类似“鬼屋”般的气氛游戏。

昏暗甚至漆黑渐渐成为了密室逃脱游戏场所的“标配”环境,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显然更容易忽略消防安全设施是否达标、应急出口指示是否明确、应急照明设施是否完善。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意外,消费者的逃生几率会大大降低。而即便没有此类意外发生,因惊吓而导致消费者身体物理受伤的几率也会大幅上升。

密室脱逃游戏定位的变化,可以说是市场和消费者的共同选择,这个游戏近些年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也导致相关问题频发。

虽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要求商家要尽到消费者安全保障义务,但这只意味着消费者在受伤后可以依法追责商家要求赔偿,并不能在事前对相关商家进行很好地约束,促使其做好事前安全保障工作,比如对未成年尽到告知义务等。因此,监管层面应该尽快健全相关制度措施、明确权责划分,让密室逃脱游戏存在的各种安全漏洞尽快补上。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陈城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12岁男子玩密室逃脱被吓晕(快评12岁男孩玩密室逃脱被吓到住院)(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