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是哪年成立的(叶永烈去世小灵通漫游)
叶永烈
5月15日,叶永烈去世,享年80岁。他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以《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了一代人的童年。他还专注于纪实文学写作,著有《邓小平改变中国》与《四人帮兴亡》等。晚年开启长篇小说创作,著有135万字的“上海三部曲”。
从20岁开始写作的叶永烈,笔耕近六十年,出版作品3500多万字,其中科普作品1400万字,纪实文学1500万字,分量最重,可算是他的“左右手”。
20岁那年,叶永烈成为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中最年轻的作者,也是写得最多的一位。作为化学系毕业生,他包办了化学分册的绝大多数“为什么”,也为天文气象分册、农业分册和生理卫生分册撰写了许多篇目。在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的971个篇目中,他写了300多个,拿到一笔当年堪称巨款的稿费,以至于1962年上门求亲时,就提着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作为礼物。
尽管第二版和第三版《十万个为什么》受到外界影响,内容良莠不齐,但1980年发行的第四版,与同期的《上下五千年》一起,成为那一代青少年的必读书,卖出了3000万册。
但相比群体创作的《十万个为什么》,更能让人记住叶永烈这个名字的是《小灵通漫游未来》。
在书中,小灵通登上一艘开往未来市的气垫船,见到了未来市的种种科技,比如喷气式汽车,能下棋的机器人,还有老人身上的人造肺、人造肝脏和人造心脏,吃的是饭粒像珍珠的人造大米饭,西瓜大小的五香酱蛋,人造肉酱做成的肉丸。手上戴的是电视手表,看的是环幕立体电影,还有那部微型半导体电视电话机,跟如今的手机没有两样。天上有两个月亮,一个是真的,一个是人造卫星上的小太阳灯。人们已经可以控制天气,能够消云和降雨……
这本书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创作完成,但直到1978年才出版,首印就达300万册。这是“文革”后诞生的第一本科幻小说,轰动全国。
如今看来,这本书的文字和故事都有粗糙的一面,过于强调技术,也有当年“工业至上”的影子,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完全放飞的想象力,却是那个时代最匮乏,人们也最需要的东西。
在《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尾声,叶永烈写道:“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一百年后、一千年后、一万年后、十万年后……未来市将变成怎样?这最新最美的图画,是靠我们用劳动的双手去绘制,也是要经过艰苦奋斗,才能把它建设得更美丽,使我们的生活更幸福。”这段如今看起来带着“土气”的话,当年却激起了无数少年的科学理想。
叶永烈笔耕之勤,值得称道。即使“文革”期间遭遇冲击,也仍未放弃写作。
这一代中国作家往往被动受困于成长经历的跌宕,无论知识体系与价值观,都多少存在先天不足。
不过,这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并不重要。因为叶永烈作为上世纪80年代科普启蒙者,已停顿于那个时空中,在记忆中熠熠生辉,永不会改变。
毕竟,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人们可阅读书籍的广度与深度都大大增加,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叶永烈还在写作,可《小灵通漫游未来》打开的那个未来世界,却一步步在实现。
□叶克飞(专栏作者)
编辑:井彩霞 校对:吴兴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