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开门安全隐患(不得不提门的安全常识)
市场监管 科普河南
不得不提“门”的安全常识
典型案例REMEMBER
2022年1月22日下午4点30分左右,上海地铁15号线祁安路站一名老年女乘客下车时被屏蔽门夹住,工作人员急速上前,试图帮助脱困,后经送医抢救该乘客仍不幸身亡。
当我们在乘坐电梯的时候有时候电梯的门快要关闭,快赶不上时我们总会用各种物品:手、脚、包包......阻挡电梯门关闭当我们在赶地铁时有时也会带上这种习惯为了让自己(或同伴)赶上这趟地铁在车门开始关闭的瞬间用手中的物品阻挡车门关闭以为这样就可以顺利挤进车厢其实这个动作,很危险!
误区一:以为屏蔽门遇阻就会弹开
大家对于地铁屏蔽门的认知存在很多误区:通常人们在上下电梯的时候,如果电梯门即将关闭,人们会将手伸到两扇门之间,电梯门感应到物体就会重新打开。但地铁屏蔽门只有遇到厚度超过限定的被夹物体才会弹开。地铁的屏蔽门跟电梯门还是有很大不同!由于手的大小及触碰面积大小的不同,当我们伸出手去阻隔屏蔽门时,地铁屏蔽门可不一定会有所感应,这时屏蔽门非但不会弹开,反而会执着地继续关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以:千万不要把手伸到屏蔽门之间千万不要把手伸到屏蔽门之间千万不要把手伸到屏蔽门之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误区二:以为屏蔽门遇阻后会完全打开
想象一下,如果屏蔽门感应到物体后就完全打开,附近的乘客就可能“趁机”进入列车,再打开,再进入。在客流量较大的车站,这样的开开合合可能会反复多次,导致列车延误,危害运营安全。所以,在遇到障碍物时,地铁屏蔽门会再次进行开关门,在保证人能及时移开障碍物的同时,也保证列车能够按照计划及时出站。
误区三:不了解屏蔽门的开合模式
屏蔽门和地铁门有两次防夹缓冲,反复弹开三次后,如再碰到障碍物,屏蔽门会完全打开。只要有一扇门没有全部关上,列车就不会启动,一直停在站台,直至所有车门、屏蔽门全部关闭。所以,在客流高峰期,抢上、抢下行为,反而会增加大家的出行时间。
误区四:不了解屏蔽门的开合模式
有些乘客认为,只要挤进了屏蔽门,就一定能够顺利的挤进车厢。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因为你很有可能被困在屏蔽门与车门的中间。虽然在各车站的屏蔽门都有加装障碍物探测保护装置,以防止人员被困在屏蔽门和车门中间。但是,这个举动实在是太危险啦!所以, 当车门发出“滴滴”的警报声,且黄灯闪烁时表示车门即将打开或关闭,请不要靠近车门。所以在此,我们也提醒大家:宁等一列车 不抢一扇门
前方高能,务必注意!
生活中常见的很多“门”,如旋转门、电梯门等,可能也会变成化身“夺命门”。
地铁门
地铁关门灯闪铃响时,表示车门即将关闭,若此时抢门上下车,容易发生车门夹人夹物。地铁列车车门虽然具有防夹功能,车门在关闭时如检测到有异物时会弹开重新关闭,但如果遇到异物尺寸薄且小的情况,如头发、背包带等,车门是不会弹开重新关闭。
安全提示
当衣物被车门夹住,不要硬拽,可轻轻抽拉,多数情况下可以取出,如果抽拉仍无法取出,可在列车到达下一站开门后取出,若列车在后续车站都是另一侧车门打开,可通过车厢内紧急求助按钮联系列车司机求助。
电梯门
如今,电梯已成为小区、商场等场所不可缺少的通行工具,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因为设计缺陷或者维修保养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夺命电梯”事件屡有发生。
安全提示
等候电梯时,不要倚靠电梯层门、轿门,更不要用脚踢门、踹门。乘坐电梯时,在电梯门打开的时候,请先确认轿厢是否停在了所在楼层,不要直接一脚迈进。
汽车门
生活中,因开车门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例屡见不鲜。车上人员开车门太随意太突然,导致后方驶来的电动自行车或其他非机动车躲避不及,撞上车门摔倒受伤甚至被其他车辆碰撞碾压。
安全提示
车上驾乘人员下车前,一定要前后张望,确保没人后再开门下车;行人、骑车人也要留心,看到汽车加速,自己也减速避让,避免受到伤害。
旋转门
出入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场所时,免不了与旋转门打交道。旋转门相对于普通门,具有高档,气派,气密性好等优点,但由于一些旋转门没有安全警示标志、管理不到位等原因,旋转门夹人事件时有发生。
安全提示
进入旋转门时,记得看护好老人孩子,当移动门翼即将关闭时,不要抢行进入。安装使用旋转门的单位也应在旋转门上设置警示标志,或者安排专人从旁指导进出。
透明玻璃门
透明玻璃门常出现在银行、商场等场所,但是由于缺少警示标志,或者行人不注意、钢化玻璃自身存在自爆率等因素,频频发生行人撞上透明玻璃和玻璃自爆伤人等事件。
安全提示
如果公共场所使用透明玻璃门,请给门贴上防撞条进行警示标志;家里或者宾馆选用钢化玻璃做淋浴房的,请选用正规厂商生产的产品。
卷帘门
卷帘门是以多关节活动的门片串联在一起,在固定的滑道内,以门上方卷轴为中心转动上下的门。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卷帘门也会发生伤人事件。
安全提示
卷帘门启动时,身边尽量不要有人跑动。卷帘门要随时检修,避免因设备老化带来不安全因素。
来 源 :河南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胡广
编 辑 :河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田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