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健康码是谁设计的(防疫健康码的精细化设计)

新冠还在全球蔓延,防控将变成常态,如何高效精细化防控,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人们的影响,也许可以在健康码上做做文章。

防疫健康码是谁设计的(防疫健康码的精细化设计)(1)

现在各种健康码的作用和意义其实主要就是大数据统计提供数据。但是还不够精细。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 如何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 高风险区的人不一定人人都是高风险的,不应划分高风险区,应该划定高风险人
  • 只有和确诊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的才是高风险人,及时通知到这些人,并对这些人做检查排除才是最重要的
  • 传染病的防治的核心是早发现,早隔离。如何发现,并尽快隔离才是最重要的。

全民检测,把所有患者筛选出来,然后集中救治,这是最理想的方法。但是基于现实情况这个实现起来比较困难。那就多多设置检测环节,例如小区楼宇的温度检测,就是这个作用。当检测到异常后再作进一步的核酸检测,如果确诊把所有密切接触者再做一遍筛选,找车感染者,这样做要做到快和精准。就可以实现应收尽收,应检尽检。

一、搭建防疫系统

全国性的防疫就需要全国性的防疫系统。每个人每个单位在整个系统中处于不同角色和发挥不同的作用。在这个系统中大概需要这几类:

  • 大脑中枢云计算平台:如此大的数据量和负责的数据存储当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数据存储和技术平台,经历过春运和双十一考验的中国这方面能力并不欠缺。
  • 全方位的基层检查:这个就需要我们祖国强有力的组织能力,能够在每个小、楼宇地铁等人员流动节点做好检测。主要作用是发现发热人员和健康码异常人员,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送检。做到早发现早隔离。
  • 核酸检测:快速便捷的检测能够扩大检测范围,韩国1月31日起采用PCR核酸检测法,6小时即可出诊断结果。“得来速式”检测站每天可以检测380人左右。此做法可快速处理大量检测者,并有效减少医护人员与高危人群的接触。原本每人需要30分钟的检测,现在只需要10分钟就能完成。这个也许可以拿来借鉴。

防疫健康码是谁设计的(防疫健康码的精细化设计)(2)

二、健康码设计

防疫健康码是谁设计的(防疫健康码的精细化设计)(3)

1. 健康码设计要素

人脸识别实名登录:现如今不管是金融银行开卡,还是三大运营商的实名认证,都已经实现了远程人脸识别验证,全国上下身份证的唯一性更是为人脸识别提供了数据基础。依托于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完成人脸识别登录。从而保证信息的正确性。人脸识别登录 手机验证码。不在输入途径地、户籍所在地、居住地等繁琐信息。

密切接触者实时存储:精细化防疫,就是要精准的找到感染者,和与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而现在查找密切接触者的方式太过粗暴,一人确诊,整栋楼都属于密切接触者,还有一列火车中某人确诊,需要密切接触者自己去查相关车次。这就大大的漏掉了这些潜在威胁群体。或者误伤非真正的密切接触者。利用手机的蓝牙技术,就可实时搜索附加蓝牙设备,并上传备案,蓝牙可实现10-20米内的设备搜索,记录记录存储设备的接触时长和设备的MAC地址。10-20米内,接触时长在60秒以上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密切接触者。

实时位置信息:手机的实时位置信息的记录,可以在推送信息的时候告诉你,你在什么位置和密切接触者接触过,通过自我判断当时的个人防护措施,为自我的感染率提供信息判断。

异常信息实时推送:当个人14日密切接触者中有人确诊,手机自动推送消息。消息模板中涉及到以下信息:时间、地点,接触人数、接触时长、现在最近的核酸检测点。

例如:

您好;2020/04/06 下午3:50 在北京朝阳区朝阳门地铁附近有1位确诊者与您相聚10米左右共300秒。

现在离您最近的核酸检测点是朝阳医院门诊部。建议您做好防护立即就诊检测。

2. 健康码状态

健康码就只有两种状态,无异常,和有异常。人脸识别登录显示状态,1分钟后失效,需要重新登录。各个小区楼宇只需核查健康码,有异常状态不予通行,督促去做核酸检测,检测完成如为阴性,医院数据同步后,恢复到无异常状态。

防疫健康码是谁设计的(防疫健康码的精细化设计)(4)

异常定义:14天内,蓝牙信息记录内有确诊病例,则显示为异常状态。

消除异常:去医院进行核酸检测,如果显示阴性,医院数据上传,异常状态自动解除。如果显示阳性,则系统自动通知该用户与确诊用户接触后再,接触的用户,通知他们去做核酸检测。

现在健康码太过粗犷,整体结构为中心化结构,由上到下,缺少一个维度,就是各群体间的信息沟通,增加这个维度可以实现追踪及时,推送及时,整个流程更加自动化,减少大量人工干预。

总结

做好做持久战准备,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充分发挥数据智能,精细化防疫就是在精准定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人员活动的影响。全篇我没有提数据安全的问题,是因为现阶段不能因噎废食。整个设计还都是大线条描述,不足之处,大家集思广益尽管评论。

#专栏作家#

老张,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AI产品经理,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领域。现智能保险创业公司合伙人,希望与人工智能领域创业者多多交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