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哪些地区没发过洪水(是98洪水的转折点--记1998年武汉7.21暴雨)
1998年7月6日起,阴云密布的武汉终于放晴,雨带向北褪去。设在吴家山的国家气象站,连续9天测到35度以上高温,最高达37.7度;市区大部连续一星期滴雨未下。很明显,梅雨已经结束,长江中下游特有的“伏旱”正在发威。梅雨和伏旱的交替,让季风控制的长江流域,拥有北纬30度最为优越的水热条件,这是鱼米之乡的气候之基。毫无疑问,这是正常的。
1998年7月6日-20日武汉最高气温,中气爱统计制图
刚刚经历过洪水的长江武汉关,也开始吃下定心丸。7月7日起,武汉关水位持续下降;连降11天后,7月17日的长江水面,已降到今天的警戒水位以下。看起来,1998年的洪水是个急性子,虽然第一波洪峰异常凶猛,但总体后劲不足,似乎远不能和1954相比。
1998年7月4日-18日长江武汉关水位图,中气爱统计制作
然而此时,控制长江流域的副热带高压已萌生退意。在一般年份,副高随季节起舞,暮春时抵达广东沿海,初夏时登上福建台湾,盛夏时控制长江流域,甚至远上华北东北,然后再后退。但1998不同,在这一年之前,南美洲以西的赤道太平洋,发生了有记录以来的最强厄尔尼诺(后被2016年超过),这会让菲律宾以东的热带太平洋,横行下沉气流,让副高南撤更加容易。
1997年以来三次厄尔尼诺的ONI指数比较。数据来自NOAA,中气爱标注
7月15日起,副高撤退的信号就延绵不绝,它一会儿北上,一会儿南下,总体在小碎步后退;到了7月18日,另一股势力开始插手。在俄罗斯乌拉尔山、东西伯利亚两个暖高压的联手挤压下,中西伯利亚冷涡南下到我国东北,停了下来。它一边旋转,一边不断抛下冷空气。在连续骚扰之下,疲弱不堪的副高主体终于坚持不住,一路小跑撤回太平洋。
1998年7月18-20日副高和冷涡位置。中气爱根据再分析数据制作
这时,偏南一隅的南海高压兴起。它指挥西南季风从孟加拉湾、南海大肆北上,在四川、湖北和东海海面上和变性冷空气相遇。两种气流水火不容,激烈冲撞,谁也不能占据上风。它们打算选一个地方决斗,它们选择了武汉。
1998年7月21日副高、南海高压和冷涡位置。中气爱根据再分析数据制作
于是7月20日夜间,积雨云在武汉鹦鹉洲附近腾空而起,像爆米花一样迅速扩大,到7月21日白天已太空可见。潮湿的气流在武汉上空搅动,急剧爬升十几公里,巨量水汽化为倾盆暴雨落下;而在气流上升过程中,地面形成了低气压,吸引更多潮湿气流加入,武汉的暴雨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几乎下了两天两夜。
1998年7月21日凌晨武汉的暴雨云团,中气爱根据GMS卫星数据制作
气象数据显示,1998年7月21日-22日,武汉国家气象站最大1小时降水量接近90毫米,1天雨量285.7毫米,两天雨量457毫米;鹦鹉洲雨量更大,雨势更急,最大9小时雨量高达483.9毫米,总降水量达633毫米,已远远超过最高级的特大暴雨标准,大幅打破当地有气象观测以来的历史纪录。直到2016年,部分纪录才被超过。
中气爱统计制作
前所未有的猛烈暴雨,让武汉三镇陷于茫茫内涝之中,也让全国的目光对准武汉。暴雨刚刚发生,人民日报就发出报道,用了“百年罕见”字样;暴雨引发决策层关注,国家防总下发紧急通知,“严防死守”,“三个确保”等不断被提及;全国其他地方媒体也连篇累牍报道武汉暴雨,武汉市民过马路如过河、坐公交如坐船的画面,在当时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1998年武汉7.21暴雨后电视媒体的报道。来自网络
1998年武汉7.21暴雨人民日报的报道,来自人民日报报纸数据库
与武汉同时,黄石也降下特大暴雨,重庆、四川、湖南冒出越来越多的、星星点点的暴雨云团,它们逐渐连结扩大,梅雨带再次于长江上空形成,臭名昭著的“倒黄梅”开始。长江干流水位应声而涨,更大的洪峰纷至沓来,武汉关水位一飞冲天,直奔历史最高纪录而去。
7月21日白天可见光云图,中气爱制作
武汉7.21特大暴雨是98抗洪中的标志性天气事件,甚至可以说是转折点。在这场暴雨后,长江全流域大洪水正式发生。从这场暴雨起,洪水不再是某几个省的事,而变成了全国的事,而且是头等大事,全国人民都在关注抗洪,关心抗洪,支持抗洪,在连续战斗一个多月后,洪水才真正退去。武汉7.21暴雨告诉我们,洪水是凶猛的,也是狡猾的,更是极度考验耐力的。在气候异常年,暴雨减弱或暂时停歇时,千万不能放松警惕;在夏天还没过完,季风还没离开长江流域时,都要时时注意。
1998年7.21武汉特大暴雨后,长江武汉关水位迅猛上涨,高水位一直维持到9月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