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年仅26岁也没工作经验(周恩来年仅26岁也没工作经验)
1924年9月,年仅26岁的中共党员周恩来凭借着个人优秀的品格、卓越的能力、坚定的意志、谦逊的为人、出众的才华、忧国的情怀以及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张申府的极力推荐,进入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教官。
当时的周恩来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兼任宣传部长。周恩来入职后,便夜以继日地投入到学校的政治教育工作中,以出色的工作能力、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和政治思想工作表现,为当时刚建校三月有余尚无起色的政治部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加之年龄上与学生相差不大,周恩来经常到学生中通过聊天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与学生保持了一种较为亲近的师生关系,赢得了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
此时的第二任政治部主任(第一任政治部主任戴季陶上任1个月便不告而别,当然其中必有原因)邵元冲却因其官僚作风严重及陈旧的封建思想、刻板的为人处事态度、不愿与学生保持接触等种种原因受到学生们的抵制,学生们联合起来向学校抗议,强烈要求学校罢免邵元冲的政治部主任职务。
学校经过慎重考虑,最终从张申府推荐的若干名候选人中选择了年纪轻、经验少但能力出众的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这个高级职位。才到黄埔军校任教两个月的周恩来,能被突击提拔首先说明周恩来有着过人的能力和优于众人的品格,其次才是他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的身份。
就连当时的校长蒋介石、国民党党代表廖仲恺以及苏联顾问都一致同意由周恩来担任这个政治部主任,可见周恩来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他的工作是受到黄埔军校高层普遍认可的。
周恩来是如何养成如此优秀的品格、如此出众的能力的呢?张申府为何如此极力推荐他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这一切都要从周恩来的成长说起。
一、江苏淮安时期的周恩来(1898-1910),养成了喜静好学守规矩的优秀品格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淮安,祖上为浙江绍兴师爷之家,有着浓厚的书香气和过人智慧。出生后不久,周恩来就被父母周贻能、万氏夫妇过继给因病将死尚无子嗣的叔父周贻淦、陈氏夫妇。
周恩来被过寄后不久,叔父周贻淦不治去逝,从此年幼的周恩来就由嗣母陈氏一手抚养长大。周恩来的嗣母非常不简单,她自小跟着家里人读过一些圣贤书,知书达理,非常重视对周恩来的教育。很小便开始自己在家教周恩来学习认字,并打算尽早把周恩来送到私塾接受正式的规范教育。
刚满五岁的周恩来便表现出好学、聪慧的特点,于是在嗣母的安排下进入附近的私塾进行系统地学习。为了让周恩来上学有个正式的大名,嗣母别有心意地为他起了个学名为恩来,配字翔宇。无论是名还是字都非常有深意,寄托着陈氏对周恩来的特别期望。
另外,周恩来在家时,陈氏还经常给他讲各种故事,了解各种戏剧、神话故事、伟人故事等等,目的是让他明白做人的道理、立下远大的志向。陈氏性格温和喜静,这一点对周恩来影响很大,在陈氏的影响下,周恩来从小便养成了好静、专心、勤学、善思的性格。陈氏对周恩来的要求很严格,让周恩来从小便养成了规矩意识、好学精神、孝老敬师、出人头地、不卑不屈等优良品格,周恩来就是在这样一个知书达理重教育的嗣母的爱护下接触了最早的教育。
江苏淮安周恩来儿时故居
二、东北求学时期的周恩来(1910-1913),立下了刻苦学习为中华的宏大志愿
1910年,周恩来随三伯父来到东北奉天省,先是跟随三伯父在银岗书院读书。半年后转居四伯父家,并转学进入新设立的东关模范学校就读。从江苏内陆平原到东北关外寒地,年幼的周恩来很快就适应了环境和生活的巨大变化,自小便非常懂事的周恩来不想为四伯父增添太多麻烦,生活上处处节俭,学习上异常用功。
在学校成立二周年纪念时周恩来写过一个感言,年仅14岁的周恩来在感言中对教育的认知相当深刻,对当下中国的教育剖析的入木三分,独到而精僻地指出了教育、学校、教师、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令学校老师为之惊叹。他的这篇感言后来被学校评为甲等作文,并被当时的奉天省收入《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之后又被上海的两家出版社编入相关书籍,由此可见当时虽然年纪尚小的周恩来写作水平和对社会的认识已非常高。
当时学校根据周恩来的学习表现并考虑到他的实际生活实在窘迫这些综合原因,经学校慎重考虑后破例为周恩来免除了上学的一切费用,周恩来也是学校唯一的免费生。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提出来,为国人所熟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豪言壮语就是周恩来提出来的。
当时在国文课上老师提了个问题:大家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很多种,但老师都是笑而不评,而当周恩来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话时,挺直的腰板、坚定的表情、有力的语气让国文老师大吃一惊,这样的话从一个才14岁的少年口中说出来,着实让人为之一震,不禁为周恩来的壮志雄心所震动,更为他的年少忧国意识而点头。
14岁时的周恩来(一排中间)
三、天津南开时期的周恩来(1913-1917),成为了意志坚强才艺多的有为青年
1913年春,周恩来跟随四伯父来到天津,同年考取天津南开学校。天津的生活学习不同于在东北时情形,此时的周恩来思想更加活跃,同几位好友办起了《敬业》杂志,出任编辑,此间写了不少有见解的文章。天津南开学校把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且家境贫寒的周恩来评为免费生。
当年南开学校仅有几名免费生,而周恩来便是其中之一,这一方面再次证明了周恩来当时在学习上相当努力,成绩也非常出众,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周恩来当时生活的异常艰辛。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生活环境下,锻炼了周恩来坚强的意志和不懈奋斗的决心。
在南开学校期间,周恩来还广交朋友、组织各种文艺演出和思想讨论,是一个名副其实、多才多艺的有为青年。借助《敬业》杂志,周恩来用他的笔,书写着心中的理想和对现实的抨击,引起了南开学校校董严修和校长张伯苓的注意,这两位都是从事教育多年的老教授,他们非常欣赏周恩来的才华和人品,对他抱以很高的期望。
南开学校毕业时的周恩来以及毕业同学录上对他的评价
四、旅日考学时期的周恩来(1917-1919),经历了求学受挫转革命的思想路程
1917年6月,周恩来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为继续求学,他和几个南开的校友把目标定在了日本的官费学生申请上。由于周恩来家庭比较贫困,最终还是在友人及亲朋好友的资助下踏上了东渡日本的航船。
在日本近两年的时间里,周恩来勤奋苦学,先后两次申请东京的高等学校,但两次都因日语不达标而没能如愿。此间国内动乱不堪,帝国主义恃强欺凌,令在日本求学的周恩来很难静下心来学习,这也给本就忧虑国事的周恩来带来了投入革命的契机。
在日本期间,周恩来接触到了社会主义新思想,通过读《新青年》等进步杂志,对中国的落后愚昧面貌萌生的强烈地改造愿望,学业上的不顺利反而促进了周恩来投身革命的决心。在中国五四运动前夕,北洋政府同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凡尔赛条约》,心中的怒火不断地灼烧着周恩来,他最终决定放弃在日本的求学返回中国,进行爱国护国运动。
旅日期间南开校友合影(后排右二为周恩来)
五、南开大学时期的周恩来(1919-1920),坚定了革命救国换天地的理想信念
回到天津后不久,北京的五四运动爆发。随即全国各地高校进行了声援。周恩来在天津也参加了抗议北洋军阀政府的各种活动。同时他还担任《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主编,以笔代枪讨伐北洋军阀政府,声援各地被拘的学生。九月入读刚刚升办的南开学校大学部,成为大学部第一届文科学生。
在此期间,周恩来还结识了当时到校任教的爱国大侠韩慕侠,并跟随韩慕习武强身,练就了一副好身体和好功夫。据周总理的卫士后来回忆,总理当年学的形意八卦拳一直都在练习,警卫班练擒拿时,总理还常给他们矫正动作,兴致上来了还会打一套八卦掌。
在南开学校大学部学习,犹如鱼回水中的周恩来,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他牵头组织优秀学生骨干于1920年初创办《觉悟》杂志,并为杂志起草宣言,首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新主张。在这里插上一句,邓颖超是当时觉悟社的骨干成员。
觉悟社的成立,一大批有志青年在觉悟社的号召下,开展了多次学生爱国运动。随后天津的学生运动也受到反动当局的暴力打压,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在代表爱国学生同反动政府谈判时被捕入狱,直到7月17日才被放出。这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对周恩来有很大的思想影响。在狱中半年时间,周恩来写了《警厅拘留记》和《检厅日录》,详细地记载了他们在狱中的生活和斗争的情况。
1919年南开学校大学部成立合影 1920年入狱期间写的《警厅拘留记》
六、勤工俭学时期的周恩来(1920-1921),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顿悟洗礼
出狱后的周恩来,一心想要寻找解救中国的革命道理,在南开学校创办人严修的鼓励下赴法勤工俭学,探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况。在各位老师和朋友的大力资助下,周恩来于1920年11月乘船到法国。在法国期间,就读于里昂中法大学,再次见到了到这里任教的张申府。
张申府早在1920年就对周恩来有所认识,当时周恩来在觉悟社座谈会上的发言,令年长五岁的张申府很是佩服,年轻却沉稳的周恩来给张申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通过各种社会调查,周恩来接触到了马克思新思想,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开悟和洗礼,萌生了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
旅欧时期同张申府、刘清扬、赵光宸合影
七、旅欧入党时期的周恩来(1921-1924),确立了为共产主义信仰而奋斗的终生目标
此时的张申府已是巴黎共产主义小组的一员,他积极发展周恩来加入共产主义小组,周恩来为此欣喜不已。这也就确定了同张申府的另一层重要关系:张申府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
当时巴黎党小组主要成员有赵世炎、张申府、周恩来、刘清扬、陈公培等人,后成为中共旅欧支部的创始人。这一阶段为周恩来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勤于思考,积极发展党员,用心处理党小组的各种事务,工作得到小组成员的普遍认可。
后来周恩来成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的核心成员。曾一度代表旅欧支部与国内的中共中央联系,不断加强同党组织的沟通,使旅欧支部发展的非常迅速,成员也越来越多,这其中就有后期担任新中国主要领导人的朱德、邓小平等人。
1924年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员在巴黎合影。
八、受命回国时期的周恩来(1924--1925),走上了革命救国救人民的曲折道路
1924年7月,周恩来按照中共中央的安排从巴黎经香港回国,9月回到广州。经中共中央安排担任广东区委委员长兼任宣传部长,同时代表中共进入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5月由孙中山先生倡导成立)担任政治教官一职。
9月至11月两个月的时间,担任政治教官的周恩来做了很多工作,受到时任军校校长的蒋介石以及其他高层的肯定,11月正式认命周恩来担任学校的政治部主任。期间与同在军校任职的韩慕侠再次相聚,用韩慕侠的话来说就是:我教恩来功夫强身,恩来教我为师做人。
九、结语
周恩来之所以能以年仅26岁的年龄就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这样的要职,跟他的个人成长分不开,正因为他在年幼时便养成了喜静好学守规矩的优秀品格,少年时期立下了刻苦学习为中华的宏大志愿,青年时期更是成为了意志坚强才艺多的有为青年、经历了求学受挫转革命的思想路程、坚定了革命救国换天地的理想信念、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顿悟洗礼。
从而很早就确立了为共产主义信仰而奋斗的终生目标,并最终走上了革命救国救人民的曲折道路。这些经历磨砺了他优秀的品格、卓越的能力、坚定的意志、谦逊的为人、出众的才华、忧国的情怀,正是这些才让一个年仅26岁且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的周恩来,当仁不让地走上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重要岗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