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临阵脱逃(民间故事浪子回头)
(本文原创,文中插图源自网络,若有侵权,烦请联系速删)
明朝洪武年间,洪山附近有个秀才刘成仕,刘成仕原是名门望族之后,不想父辈因牵扯皇权争斗,一夜之间家道败落。
刘成仕从小就很聪明,歪点子特别多。小小年纪就成了秀才,但这刘成仕聪明归聪明,就是贪玩。
刘成仕十六岁那年家道中落,父亲被诛杀,刘成仕带着母亲流落异乡。
刘成仕的母亲张氏也是大家闺秀,但是看着家道中落,也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跟着村里的婆婆婶婶学习缝补刺绣,接点小活补贴生活。
但这刘成仕却丝毫不上进,家道中落了也不思进取,整日游手好闲,和一些地痞流氓为伍,四处招摇撞骗。
刘成仕年少时不学好和地痞流氓为伍
张氏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几次规劝刘成仕不要和那些不三不四之人为伍,抓紧学业,早日博取功名。
这刘成仕开始还嘴上答应着,后来嫌烦,干脆家都不回了。十天半个月回家要一次钱,谎称是跟着文人大家在外面游学。
这张氏也是信赖他这儿子。村里很多街坊看不下去了,都劝她不要把钱都给这不孝子,要给自己留点棺材本。
但这张氏总是说自己儿子不是那样的人。
这年六七月间,张氏一人在屋里替人缝补衣服,一个年轻姑娘来到刘家,问张氏这可是刘成仕家。张氏说是啊,但刘成仕已经三四个月没有回来了。
那姑娘说刘成仕在苏州惹了官司,被官府抓了,自己叫翠娥,是刘成仕花钱买的贴身丫鬟,这次来是把刘成仕的个人财物还给刘家。
张氏一听,大感意外,赶紧询问这姑娘刘成仕出了什么事。
原来,刘成仕和一帮地痞到苏州游玩,没几天便把所有银钱花完了,这帮小混混便决定离开苏州回家。
但刘成仕感觉还没玩够,不愿意走,便动起了歪脑筋。当时苏州地区产丝,但并生产绸缎,苏州的蚕丝要运到浙江杭州一带加工。
蚕丝质轻,但是占空间,所以一次没办法运输太多,一般运送蚕丝都是走水路。当时所用的都是浅底驳船,为了节省空间,一艘船一般只配备一个船夫压船,或者是几艘驳船连在一起,一个船夫压船,刘成仕正是打起了驳船的注意。
江浙地区水网密集,但水都不深,且河道都比较窄。刘成仕便和这帮小混混约好,由刘成仕驾驶一艘小船在河道上装成过客的货船,船上堆起很高的空箱子装作是贵重货物,待有运蚕丝的船经过,便想办法制造碰撞事故,顺手把箱子推下河。然后和驾驶运丝船的船夫发生争吵,趁乱其他小混混便会从水底潜到运丝船附近,偷取蚕丝或者整艘船盗走。
刘成仕等人盗取运丝船
用这个方法,他们连续偷盗了很多运丝船,倒手卖了不少钱,这帮人分了钱,便各自散开挥霍潇洒,待到没钱的时候再聚集在一起换个地方作案。
刘成仕拿着钱再次回到了苏州城,天天留恋在烟花之所。这天刘天成喝完酒回到客栈,发现一个军官正在卖一个女孩,这女孩正是翠娥。
原来这翠娥也曾是官宦人家,因为父亲为官清廉,公正无私得罪了朝廷高官的亲戚,父亲被罢官充军,家被罚抄,这翠娥被抄家军官带出来打算卖掉。
刘成仕看到了翠娥的悲惨命运,不仅想到自己的身世,同病相怜,便出高价买下了翠娥做贴身丫鬟。
为了买翠娥,刘成仕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便准备重操旧业,于是联系了他的那些狐朋狗友,又在运送蚕丝的水道上作案。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因为之前他们连续犯案,早已引起了货商的注意,便加派了护船人手,当场抓获了潜入水底盗取蚕丝的地痞,经过审讯,这地痞指认主谋就是刘成仕,刘成仕被抓以后判监五年。
张氏听了翠娥的诉说,痛哭流涕,都怪自己没有管教好这不孝子。
翠娥是刘成仕买回来的丫鬟,虽说是丫鬟却已有夫妻之实。而且刘成仕有恩与自己,自己又没地方可去,便打算留下来照顾张氏。
翠娥所说和刘成仕的经历
张氏看翠娥知书达礼,又无家可归,自己也有个伴,对此也是求之不得,只觉得亏欠翠娥。好好的姑娘被自己那不孝子耽误了。
再说这刘成仕,被判监五年。但到了第二年,皇帝老娘大寿,大赦天下,像他这种非死刑犯,都在大赦之列,于是便被放了出来。
这刘成仕在监狱里虽然只待了一年,但是也有所醒悟。被大赦后他没有再四处游荡,而是直接回了家。当他走近家的时候,发现翠娥竟然在自己家,照顾自己的老母亲。
这刘成仕不仅倍感自责和心酸,自己花钱买的一个丫鬟,竟如此仗义,能替自己照顾老母亲,自己再游手好闲还怎么见人。于是刘成仕拿定主意,不挣够钱不混出点名堂,绝对不回家。
于是家门也没进,连夜走了。刘成仕脸上被刺了字,再想考取功名已经不可能,只能想办法挣钱或者挣军功。
刘成仕开始四处给人干苦力,可是因为自己脸上有刺字,长期雇工都不要他,连进书院教书都没人要他。只能打打临时短工卖苦力。
就这样又过了两年,刘成仕一直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期间他曾经的那帮狐朋狗友也来找过他,但这刘成仕下定了决心要跟他们划清界限,不再与他们交往。
这年夏天,刘成仕流落到了一个叫夏县的地方,这里正在闹瘟疫,每天都有人倒地死去。当地县令组织人搬运尸体,但是大家都怕被传染,没人去,县令把工钱开到了搬运一具尸体两百文都没人愿意干。正好刘成仕路过,他想着反正自己也快饿死了,能多挣点就多挣点,便接下了搬运尸体的工作。
也算是命大,刘成仕就这样反反复复搬运尸体,一个瘟疫流行季过去,也没感染。而且这小伙子干活任劳任怨,义庄的老李头觉得这小伙子不错,便决定把义庄交给他管理。
刘成仕接手义庄以后,看到很多家属来寻尸,但尸体早就埋了,连埋在哪都不知道。便想了一个办法,对每具尸体造册登记年龄,性别,身体样貌特征,以及埋在哪里等,以备家属寻尸的时候能比对信息。
一日义庄来了一位剑客一样的人,说要找一具五十来岁老者的尸首,问刘成仕的义庄可曾见过,刘成仕问道:“那老者身体样貌有何特殊之处。”
那剑士说:“那老者略微驼背,左手有六指。”
刘成仕翻找了记录,不仅找到了这个老者的信息,还指认了埋葬的位置。
这位侠士千恩万谢之后便走了,不久带了一大堆家丁前来迁坟。
镇远将军带人给恩人迁坟
原来,这剑士乃是当朝镇远将军,几年前战场上受伤,被这六指老者相救,战事结束本想回来报恩,但听当地人说老者已经死于瘟疫,这将军便试着来义庄问问。没想到真的找到了。
镇远将军给老者迁完坟,觉得此次多亏这守义庄的年轻人。便询问了刘成仕的情况,刘成仕对自己的过去也不隐瞒。镇远将军觉得这小伙子实在,便问他想不想从军。
刘成仕终于有了挣军功的机会,便欣然答应。
镇远将军便把这刘成仕带入军营,当时军营都是大老粗,读书识字的不多,镇远将军便给刘成仕安排了一个后勤物资采办的差事。
其他将军提醒道:“这物资采办可是个肥差,怎么把这差事交给一个外人。”
镇远将军说:“我信得过他。”
这刘成仕也是不付镇远将军的嘱托,精打细算,事必躬亲,对每一笔入库物资和账目进行核对,质量差的绝对不许入库。对物资的保管也是精益求精。经过不到半年的整改,这个往常军中最大的亏空项目竟然被刘成仕扭转了。
镇远将军大喜,提拔刘成仕做了粮草先锋,负责全军粮草物资相关的所有事务。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时候打仗,打的就是粮草,所以后勤运粮部队是经常遭到袭击的。
这刘成仕天生脑子灵活,采用分批次多渠道运粮方式,并制造大部队运粮的假象,虚虚实实假假真真,多次成功躲避地方偷袭。
刘成仕用计谋巧运粮草
镇远将军没想到刘成仕还有如此军事才能,便举荐其出任副将。但副将是正式官职,必须得到朝廷认可才行。一些与镇远将军意见不合之人,便以刘成仕乃戴罪之人为名否定了这个举荐。
刘成仕知道结果后,主动找到镇远将军提出请辞,镇远将军问是何缘故。
这刘成仕分析道:“朝中与你政见不合之人绝不会善罢甘休,必会依此弹劾与你,所以我不能再待在军中,否则会给你带来麻烦。”
镇远将军说大可不必,但这刘成仕执意要走,镇远将军无法挽留,便给了刘成仕很大一笔钱财,并给了他一封举荐信。并保证说只要是镇远将军的门人见信都会收留他。
刘成仕回到了家中,明媒正娶了翠娥。并运用镇远将军的关系在县里办了一个私塾。
和刘成仕猜测的一样,不久朝中就有人以使用戴罪之人为名弹劾镇远将军,幸亏刘成仕早有预料,并未对镇远将军造成影响。
后来发生了靖难之变,朱棣称帝,封镇远将军为镇远侯。
这镇远侯成了当朝数一数二的红人,镇远侯特请朱棣启用刘成仕,朱棣恩准。从此镇远侯将刘成仕收在麾下,一同治理贵州。
刘成仕屡次出谋划策,帮助镇远侯避开朝廷纷争。使镇远侯成为明朝为数不多得以善终的将军。
评论:浪子回头金不换。文中的刘成仕早年浑浑噩噩,游手好闲,甚至坐下了作奸犯科之事。经历了牢狱之灾幡然醒悟,被翠娥的义举所感动。终于浪子回头,走上正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