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彝族的火把节(一年最热的盛夏)

什么是火把节?

火把节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彝族里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又名“星回节”。“火把节”是当时的时候,在地方的地方官话对这个节日的一种俗称。

7月份彝族的火把节(一年最热的盛夏)(1)

火把节一般于每年农历二十四日的时候开始举行节日盛典,一共历时三天。

很多人都慕名而去,其中最出名的当属于彝族的火把节了。当然火把节也不仅仅是彝族的节日,在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也有这样的火把节,不过他们的举行时间有些许差别,以及一些习俗也会不一样。

彝族的火把节传说

有关火把节的传说有很多种,在彝族里面最经常的说法就是:在很久以前的天上,住着一个名叫斯惹阿比的大力士,同时地上也有一个大力士,名叫阿体拉巴。

这两个人都有力吞山河,能够拔山的力量。想要比出胜负,就需要进行比赛,然后斯惹阿比便要和阿体拉巴约定好时间,来进行比赛——摔跤,想要以此来一决胜负。

但是不巧的是,那天的阿体拉巴突然有急事需要出去处理一下,就让自己的母亲拿一盘铁饼去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一看,吓了一跳,觉得阿体拉巴既然用铁饼来作为自己的每天的粮食,力气肯定非常大,便快步离开了此地。

阿体拉巴办完事情回来后,母亲说斯惹阿比就在不久前离开了。阿体拉巴就快步追上斯惹阿比,想要完成互相约定的事情。结果斯惹阿比由于太害怕比赛,一个没注意便摔死了。

后来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这件事,大怒,就派了天上的蝗虫来吃掉他们的庄稼,来惩罚他们。阿体拉巴肯定不会束手就擒,便想了一个办法来应对这次的危机。

他组织了人们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天砍来了很多的柴火,还有很多的树枝和野蒿。晚上到了,人们快速将柴火和树枝扎成火把,每个人拿着点燃的火把到田里面去烧蝗虫。从那以后,彝族便将这一天名为火把节。

7月份彝族的火把节(一年最热的盛夏)(2)

也有个别地区的传说不一样,比如这个有关火把节的传说就是不一样的。在昆明的火把节根据《昆明县志》中的记载,并不是因为两个人的比赛,后惹怒了天神被惩罚,最后英勇救下了村民。

而是说为了纪念一位非常美丽的妇人。

上面记载,说在汉代的时期,有一个夷人妇女,名字叫阿南,长得很是漂亮,但是漂亮也是这件事的导火线。

仇人爱慕她的美貌,便杀死了她的丈夫,想要强迫她。但是她很爱她的丈夫,誓死不从。就这样,她就香消玉损。人们为了纪念这个贞烈不屈的女性,就将这一天称为火把节,以作纪念。

这两个故事中,第一个告诉了我们要勇敢驱逐坏的东西,或者害虫、坏人,不要害怕。第二个故事是要我们纪念死者,或者反抗的胜利,面向光明。

这就是彝族的火把节的传说,所以彝族到了这一天,便会全村人围在火把周围跳舞,唱歌,还有很多的情歌来对唱。火把节不仅仅是娱乐,被称为“东方狂欢夜”的火把节,也有着很久远的历史。

东方狂欢夜!

不同地区的彝族,火把节的传说也不同,时间也是有很多不一样的。石林的彝族以火把最为重要。

7月份彝族的火把节(一年最热的盛夏)(3)

火把的材料,火把的大小,立火把,点火把等等。

在他们那里,火把就是晚上的主角!他们会有很多种游戏,比如摔跤,赛马。多为男子的游戏,当然女子也可以参加,只是强度比较大,很容易受伤。女子大多都去参加歌舞了,一位女子领头唱歌跳舞,剩下的所有女子便接歌接舞。

在彝族里面,有许多流传的歌调,用来火把节的时候演唱。由于各个地方的方言发音不同,就会固定一些歌曲,用来“镇场子”。

在火把节当夜进行祭祀的时候诵念的歌词,反映了人们希望火能够除去污秽,祈求福来的观念。而还有的地方一般是以打老牛来开场的,他们注重的是祭祖,每个人都要拿着火把挨个祭祖,最后才是点火把、烧火把。

节目献祭

节目的第一天,每家每户的人都要进行大扫除,就像我们的春节前面一样,各个卫生死角都要清理干净。

7月份彝族的火把节(一年最热的盛夏)(4)

而且每家每户都会都会杀牲,用牲品的部位还有酒来祭祖,也会摆在外面,祭天地神灵。其中打牛是最麻烦的,牛必须是骟过的,而且要是耕牛。

这时候就会有毕摩来进行念经,还有一些咒语,然后将3个烧得通红的鹅卵石放置在耕牛的身体下面,把水浇在上面,用蒸汽来“洗净”牛的身体。这是一种仪式,觉得蒸汽是最干净纯洁的东西。

打牛者需要念一段咒语,然后就将牛打晕了,这个时候才开始宰牛。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才能将牛宰开,这就是打牛。将打好的牛全部分给村民,用少量的部位进行献祭,这时候毕摩又要进行祷告。

彝族的历史文化

彝族主要分布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由于各个地方不一样,很多的传说也就各不相同。

对于彝族的来源就有更多的说法了,不过大部分都是按照北来说的。根据书上记载,彝族的祖先和在西部的古羌一族的人关系匪浅,所以有些说法也极为相似。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初期,彝族人活动便在现四川西昌东南方向。大约公元3世纪的时候,就开始各地分散了,甚至迁到了广州地带。然后大约在2000多年前,彝族的祖先就已经成为了父系社会。

7月份彝族的火把节(一年最热的盛夏)(5)

后来鸦片战争后,彝族在历史中多次进行抗争,在解放战争中也极力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工作作出了贡献。

小结:

火把节又名“星回节”,目前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是古人的智慧结晶,都应该珍惜这些成果。作为56个民族的其中之一的彝族,我们需要保护他们的文化,这是我们后代应该做的事情。

不管我们年青一代如何发展,这些都是我们的文化底蕴,是我们站在世界历史上的骄傲与自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