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感怀(小雪清寒小雪夜围炉)
小雪 · 围炉夜话诗酒茶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小雪,气寒将要下雪;
但地寒未甚,雪未下大,
因此,雪来而不见雪,
落在手心,转瞬即化。
小雪,这是一个最有人情的时节,
此时最宜邀请相熟的三五好友,
生起炉火,咕嘟咕嘟地蒸腾着一壶热茶,
把大家的身体烘暖,把彼此的情谊聊到心暖。
比起大雪冰封,冷到出不了门的小雪
雪花星星点点,最是浪漫。
小雪,窗外是清寒世界,
屋里是拥着火炉的温暖人间!
小雪至,这已是今年的第二十个节气,时光飞逝,又是一年将尽时!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说:“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标志着气候转冷,到了此时节,我们每个人对于冬季的感知,也会越来越明显。
小雪已至,大地也将渐渐步入寒冷的时节,万物萧瑟的时候,雪也成为了翘首企盼的喜事。那一片片晶莹剔透像精灵般的雪花,装扮整个华夏大地之余,更洗涤了整年来人们劳累了的心。
小雪 · 三候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一候虹藏不见丨小雪之日"虹藏不见",阴阳交才有虹,此时阴盛阳伏,雨水都凝成阴雪了,因此雨虹也藏而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丨小雪后五日"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地间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所以万物也失去生机。
三候闭塞而成冬丨小雪再五日"闭塞而成冬",由于阴阳不交,天地不通,万物失去生机,所以天地也就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小雪节气,大地已呈初冬景象。随着冬季的到来,气候渐冷,不仅地面上的露珠变成了霜,天空中的雨也变成了雪花,下雪后的大地像是披上洁白的素装。俗话说“节到小雪天下雪,小雪时节不耕地”,此时正是万物养精蓄锐,农事暂休,以待来年为开春做准备的时节。
小雪 · 风俗
煮酒烹茶,围炉夜话
小雪时节,雪花一片飞来一片寒,最宜煮酒烹茶,既能暖身,又添雅趣。天将雪未雪,白居易捧出新酒,点起火炉,轻问刘十九:“能饮一杯无?”若是无酒,不妨饮茶,“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冬天最熨帖和温暖的,莫过于邀朋友共饮。
围炉寒暄是冬天里最惬意的事。一人独坐难免清寒入骨;五六至交围炉夜话,肉汤一盅,腊肉一碟,煮酒烹茶,推杯换盏间唠嗑家常,便送走了白昼的喧嚣,迎来了温馨的夜晚。或闲敲棋子,等风雪夜归人看到此处亮光,前来叩响寂静长夜。木心说:“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你若不来,只剩孤寂漫长的冬夜。小雪时节,冬夜如此美妙,足以消释种种烦恼。
忙腌菜,过年正好吃
小雪过后,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南京也有谚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在一些地方,小雪之后,家家户户开始腌制、风干各种蔬菜,包括白菜、萝卜,以及鸡鸭鱼肉等,延长蔬菜肉类的存放时间,以备过冬食用。
往些时候,一到小雪节气,人们上菜场比较关心的是有没有可以腌制的菜。这时,萝卜、雪里红、青菜都长得很好,勤快的人们把它们买回家腌,然后曝晒七八个晴日。食用时用滚开水烫,烫上两三次就可以吃了。
这样的习俗古已有之。清人著作《真州竹枝词引》中记载:“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蓄以御冬。”真州在今天的江苏仪征,杭州人往往也会趁着这个节气开始腌制酱鸭、腊肉。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在小雪这个节气开始腌菜、腌腊肉呢?因为如果天气热,腊肉、酱货很容易变坏发臭,小雪过后,气温基本就呈直线向下的状态,不太会反弹,天气也变得干燥。这些东西做好后,刚好就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当做年货,慢慢地便成了风俗。
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等7—15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小雪时节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称“十月朝,糍粑禄禄烧”,指的就是祭祀事件。
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过特质石材凹槽冲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费力,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糍粑有纯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与小米拌和做的,还有玉米与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还有用黏米与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种木雕模里做的。这种模内刻有图案花纹,俗称“脱粑”。糍粑的制作非常费人力,必须要几个人一起才能制作完成。
上面提到的“十月朝,糍粑碌碌烧”里,“碌碌烧”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语言。“碌”,是像车辘那样滚动,意思指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团,像车辘那样前后上下左右,四周滚动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烧”,即是热气腾腾。吃糍粑一要热,二要玩,三要斗(比较),才过瘾,才能体味“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的乐趣。
十月豆,肥到不见头
小雪时节沿海一些地区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将鱼剖开,洗得干干净净,再抹上盐腌制,挂在鱼架上暴晒。海水的咸,鱼肉的鲜,还有阳光的热,融合在一起就是时间酝酿的好味道。
台湾有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小雪前后,乌鱼群也会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
说到晒鱼干,一般要选大鱼,因为小鱼一晒没多少肉。买回鱼后,把鱼去鳞,若鱼身较大,应在脊背骨下及另一边的肉厚处,分别开片,使卤水易于渗透,然后将鱼身剖腹,去掉内脏。将鱼清理干净后,一般不拿水清洗,那样鱼容易坏,如果想洗,洗后必须把水沥干、擦干。
然后,将盐、花椒、大料、陈皮、小茴香放入锅中炒至微黄,均匀抹在鱼的内外两侧,调料多少依自己口味而定。抹完后,便可以将其平放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容器里面,在阴凉处进行晾置。四到五天后,将容器内的鱼上下翻个,以便调料均匀吸收。如此再过四五天,便可将鱼挂在阴凉通风处,想让鱼干到什么程度都行。一般两三个月后便可取下来,剁成段,用保鲜膜包起来放入冰箱。
刨汤肉,美味迎新年
“小雪杀猪,大雪宰羊。”往昔,在一些地区,每到小雪、大雪两个节气,人们便开始杀猪宰羊准备年货。无论哪家宰畜,邻居、亲朋都要过来帮忙。杀了猪,东家要用腌酸菜、卤豆腐、宽粉条、沙土豆做一锅猪烩菜,再配上米饭、小菜,略备薄酒,邀请四邻聚餐,寓意团结、和睦、万事兴旺。
很多少数民族也有类似习俗。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土家人所说的“刨汤肉”,指的是刚刚宰杀的猪,经过开水煺掉了毛。虽说已经是死猪了,但是,人们要乘着猪肉还没有完全冷却,也就是还没变成僵硬的肉块,还是热乎乎,软绵绵的时候,即烹制做成各种美味的鲜肉大餐,就叫“刨汤肉”。也有人说这叫“吃活肉”或者“吃活食”。这也体现出少数民族那种喜欢捕获鲜活猎物的天性。
有人说,世间有两暖,
一暖雪夜围火炉,二暖雨夜茶一壶。
生活的温馨,
就如冬日里火炉旁的推杯换盏,
传递着光和热,也传递着心中的温暖。
小雪,天空欲雪未雪,周遭寂静清寒,
我们围炉而坐,举杯痛饮,笑说当年,
便不觉得天寒地冻,一切都温暖如常。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